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借鉴澳大利亚农业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我国的农业应放眼国际市场,在建立农业标准体系、农业保险体系和农业服务体系上下功夫,以加速农业产业化。建立农业标准体系 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中国“入世”后农业面临着挑战,农产品的市场壁垒主要“贸易壁垒”变为“技术壁垒”。我国的农业标准体系十分薄弱,极易成为“技术壁垒”的牺牲品,既制约了  相似文献   

2.
李国栋  张建伟 《西藏研究》2023,(1):120-126+159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农业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受地域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以高产为基本理念的现代农业体系与传统可持续农业体系之间形成基本矛盾,传统农业耕种技术、生产经验和农业智慧面临消失的困境,西藏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农业文化的记忆留存,保护和传承好西藏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目前,西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需要从保护体系建设、内生价值提升和历史传承发展等角度推动西藏农业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让西藏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国内比较优势指标、显示性指标、解释性指标和实体性指标四个方面提出了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标准,建立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的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唐柳 《西藏研究》2007,(2):90-96
文章基于西藏农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状分析,对“十一五”时期西藏农畜产品流通市场的建设模式进行了探索。根据西藏的区域经济特色与区位关系,作者对西藏农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的空间布局进行了优化设置,提出了建设三大农畜产品流通圈和三级市场体系的基本思路。通过建设新型农畜产品流通体系,可使农畜产品在物流中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农畜产品的使用价值,提高西藏农业产业化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与西南周边毗邻的越南、缅甸和老挝等东盟三国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紧密,在农产品贸易、农业技术合作、农业投资合作和农业产业合作等领域取得了较大成就,为跨境次区域农业一体化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跨境次区域凭借独特的地缘优势、经济互补性优势和“一带一路”建设历史机遇等有利条件为农业一体化合作提供重要动力,但同时也面临着互联互通基础设置不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不健全和农业政策不协调统一等障碍.因此,要推进西南跨境次区域农业一体化合作,需要从营造跨境次农业一体化合作环境、跨境次区域农业市场一体化合作、跨境次区域农业产业一体化合作和跨境次区域农业政策一体化等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6.
李鹰 《民族论坛》2006,(10):28-29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经济收入也得到大幅度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才能使农业走上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呢?特别是政府,又该如何引导农民突破传统农业的屏障,真正实现向现代化的大农业发展格局转变呢?"国家《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正在实施,备受关注的“金农工程”即将全面启动,我国农业正面临着加入世贸组织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应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促进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竞争…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民族法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新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构建我国民族法学基本学科和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石。本文所论述的民族法学虽然是法学与民族学相互衔接与交叉的学科 ,但该学科的内容主要是指建立在《民族区域自治法》基础之上的、关于多民族国家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规范的学说。其体系不同于过去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视角提出的框架结构 ,而是一门有别于“法人类学”、“法民族学”和“少数民族习惯法学”的新兴法学学科。民族法学作为法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是在我国不断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体现了我国民族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原农业民族与塞北游牧民族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互通有无的经济交流方式源远流长,汉与匈奴、后汉与乌桓鲜卑、拓跋魏与柔然、唐与突厥、宋与契丹等皆是农业与游牧经济交流互补的典型代表。至明代,正如费克光所言:“经济上的需要将游牧的蒙古人和农业的汉人结合在一个帝国禁令不能完全割断的贸易体系中。”有明一代,蒙古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大致通过抢掠、朝贡、互市三种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9.
青海地区农业起源可追溯到六千年前。中国历代王朝及青海地方官员都先后采用“戍边屯田”、“移民屯田”、交流引进、教民农桑、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耕技术、兴修农田水利等促进措施,推动农业生产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0.
日本农协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协制度是日本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根据本国国情独创的一套别具特色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它是日本快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强有力推动因素。我国目前“三农”领域的问题越来越多,矛盾日益突出,有些问题已是久治不愈的“顽疾”,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瓶颈”。而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严重滞后,无法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应该充分借鉴日本农协制度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高等教育在未来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突出.各高校面对国内外同行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需要在人才培养的理念、内涵和管理模式上进行较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树立“人才”中心地位思想,与国际接轨.探索实施办学标准国际化是高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澳大利亚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是全方位、多样性的。不仅为农业发展提供公益性服务,致力于拓展市场和科技创新,还致力于保障农民收入,保护农业安全。结合我国政府对农业支持的一些现状,笔者有以下几点思索:1.农业支持力度亟待加强。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西藏高原的史前考古学吸引了诸多学者的注意,在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意见也较为分歧,成为近年亚洲考古研究的热区.概括而言,目前争论焦点主要聚焦于以下三个问题:“人类何时拓殖青藏高原”?“人类何时永久定居青藏高原”与“青藏高原最早的农业证据”.本文尝试对最近的研究做出评论性回应.为了更好理解人类在青藏高原早期活动历史以及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在未来的研究中,笔者提倡谨慎或有限定地使用“青藏高原”这个地理概念,并重视考古遗存背景的重要性,且应当在这一区域投入更多、更细致的田野工作.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 ,加入WTO后 ,高等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服务市场的主体 ,其中民族高等教育将受到较大的影响。民族高等教育界应采取对策 ,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交往素质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培养和建立有利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师资队伍和各项制度 ;努力学习外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 ,实现民族院校的跨越式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抵御进一步开放后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与“分化”图谋等  相似文献   

15.
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对永州市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必须紧紧抓住不能错过。永州市要融入“泛珠三角”,就要主动接受粤港澳桂的经济辐射,有效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通过产业对接促进永州市的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进而提升永州市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一、共同开发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永州市拥有丰富的农业生产资源,实施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战略,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市场繁荣。一、永州市与“泛珠三角”经济圈合作开发农业应围绕建立“优质、高产、高效、无公…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实质是建立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和协调关系,通过这种稳定的关系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其制度的属性是一种稳定的可持续性的利益联结,能够对保护者产生激励作用和协调作用,从而实现农业生产、农牧民增收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多重效益.建立健全民族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加快农业生产中的“补偿”式发展,守住民族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底线,同步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与生态环境损害下降,是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需.  相似文献   

17.
“赛雅姆”是南斯拉夫语,意为“博览会”。诺维萨德国际博览会不仅在南斯拉夫家喻户晓,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今年9月,应一年一度的南斯拉夫诺维萨德国际博览会之邀,国家民委派出了以副主任包玉山同志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19人赴南参加博览会。去年在诺维萨德“第55届国际农业博览会暨发展中国家第16届为食品而奋斗博览会”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名特优产品的试展,盛  相似文献   

18.
高文化 《民族论坛》2004,(12):48-49
农民增收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民族贫困地区农民增收更是一个沉重而现实的话题。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坚持粗放型增收与集约型增收并举,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共存,农业生产与非农业生产兼顾,质量速度效益同步,全力拓展农民的增收途径和空间。  一、科技推广增收。坚持科技兴农,强化农民科技意识,注重对农民进行素质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使每个农民至少掌握两门以上实用致富技术。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和优良品种,进一步扩大“良种工程”、“畜…  相似文献   

19.
童超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212-214
文物保护标准体系的构建影响着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成效,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但是由于文物保护标准体系不完善,导致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为了强化文物保护工作的成效,必须要制定出严格的标准体系,对整体水平进行全面、系统的规范,本文针对现阶段文物保护标准体系的构建现状、问题与对策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特色农业的内涵和青藏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确定了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点选择。在此基础上从显示性指标对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整体不强并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