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当代文学领域,大学题材长篇小说创作长期处于边缘位置,直至进入新世纪,该类作品才大量出现。根据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以及不同的艺术手法,可以将这些文本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回忆型、体验型和想象型,其中后两者在内容方面有一定交互性,但在创作技法上却有显著不同,想象型文本虽也有现实底色,但艺术手法更为夸张。这三种类型的出现,既有文学题材自身的原因,也与作家们的身份和经历、文学自身艺术手法的多样以及日益宽松的创作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
论朱自清散文的意境创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自清的散文所以优美动人魅力常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在创作中刻意追求和创造出内涵丰富的独特意境。意境是诗歌散文的艺术表现形态,是作者内情与外境融洽而产生的艺术境界。散文创作的结构、描叙和语言运用都要注意意境的创造。意境具有典型性,是一种情感的典型,是“这一个”情与“这一个”境在特定时空中的艺术结合。朱自清的散文意境,是作者同时也是人们当时某种典型心态的艺术概括和表现,故其知音者众  相似文献   

3.
沙耆的早期油画成就已得到人们的承认和重视,但其晚期绘画因为历史和现实原因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文章认为虽然疾病会对其创作产生一定影响,但他的晚期作品是可以解读的.通过对他晚期绘画创作的心理特征以及影响其创作的心理因素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4.
论李健吾话剧创作的心路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李健吾是一个特异的存在,他那些描写人性,有意与现实政治疏离的剧作,在注重功利性的20世纪话剧史上显得那么不合群,因而一直被冷落一旁,只有到新时期才有一些零星的文章(最近还有一些较有深度的文章)开始论述到他,但这种研究现状民李健吾剧作的艺术价值,他对中国话剧的贡献及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地位相比远远不够,本文不想从宏观上去评述李健吾的戏剧创作,只是探讨是什么原因促使李健吾创作出那样的剧作。  相似文献   

5.
康德从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中看待自然与艺术的联系与区别,认为艺术化的眼光是自然与艺术贯通的条件,而主观的合国的性又是艺术区别于自然的根本特征。他将艺术与科学相比较,认为在审美的意义上将自由体现在自然之中,体现了主体的独创性。他还将艺术与手工艺相比较,既看出两者在形式上是相通的,又看出两者在创作。心态、创作效果等方面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6.
老舍的作品,多把恋爱当副笔,这是作家自己和评论界都认可的事实。但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评论界却分析不够,笔者试图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笔者认为,老舍作品这一特点的成因,与他的初恋有关。封建家长制断送了老舍的初恋;初恋的失败使他认识了中国封建礼教的残酷,帮他确立了创作的启蒙主旨;为此,老舍不准爱情情节自由流动,而把恋爱当成副笔。在自身初恋问题上,老舍固守着“命该如此”的信条,而使初恋失败,这种失之平凡的处理,也使其创作思想失之平凡。在妇女及婚恋问题上,老舍的眼光偏于保守,表现的是保守的男性趣味;对两性关系的肤浅观察,限制了他创作切入性爱的深度,使他把与两性、婚恋有关的恋爱当副笔。老舍把恋爱当副笔的第三个原因,是因为他坚持写真实的现实主义原则,“不敢”写自己不熟悉的恋爱题材;初恋失败的感情痛苦,也使他“不敢”摸恋爱题材的禁果。  相似文献   

7.
胡适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本文论述胡适与新诗艺术的关系,论述他的理论、创作实践对新诗艺术的贡献,他在理论上、创作中的失误和局限以及对新诗艺术的影响。试图在对胡适在新诗艺术中的作用的评价中,探讨新诗艺术的形成发展、艺术特色与局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哈代的作品具有浓浓的基督教堂文化气息。哈代对建筑艺术的兴趣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从事基督教堂建筑工作的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仅如此,一些小说的情节结构与教堂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不无相通之处。哈代小说中的教堂场号的描写具有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辰和人物命运演进的作用;有关教堂的钟声扣音乐的描写渲染了神圣氛固和人物的复杂心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并以此作为作品艺术结构以及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台刊《中国文化月刊@222期上发表文章指出,郭沫若的戏剧全是历史题材,这与他本人丰富的史学知识有关,但同时也是作者对戏剧功用的期望,希望籍由历史事件来反映社会现实,吸取历史教训D,因此在他的历史剧中,有着一脉相承的中心思想,即古为今用,以古鉴今,戏剧为政治现实服务。本文试图从郭沫若所创作的历史题材戏剧尤其是以4O年代的6部史剧入手,探讨“历史剧”这一观念,希望能够在绝对真实与艺术想象、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找到共通点或平衡点。真实与艺术之间:试析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林淑薰  相似文献   

10.
周密是宋元之际著名的文人,著作丰富。他的诗、词创作在当时都有名气,两种文体之间因为渗透了周密的文学思想、生活经历,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共同之处,比如:崇尚自然、工于炼字造句、善用事、追求清雅之美,创作技巧和风格上诗、词作品间也有互相影响的地方。但是,诗、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尤其是周密严守词自是一家的观念,导致他的诗、词所表现的范围有明显区别。周密诗、词作品中体现出的互动与不同,与南宋晚期文坛对诗、词的认识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周密是宋季著名词人之一。在其留存的一百余首词作中,词调丰富,声情繁茂,创作技艺高超。通过草窗词作的具体分析更能进一步掌握词调与声情之间的关系,并可窥见晚宋词坛的创作走向及风气。  相似文献   

12.
论<绝妙好词>对词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密编纂的<绝妙好词>一书,对前辈词论家沈义父的词学观有所酌取,又因与张炎论词主张相通,故为张炎之<词源>以及传张炎词法的陆行直<词旨>所取材.这部词选对清代词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所昭示的"南宋体"词;对词选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开宗立派.自<绝妙好词>后,一种新的选词型态--选派词选确立,即通过选词确立宗派阵营.  相似文献   

13.
周密宋亡后以笔记野史和遗民气节名,遗民身份与其笔记之间有着非同寻常的联系,遗民情怀渗透在其笔记从内容到文字的各个方面:在内容上表现出怀旧、反思、控诉的主题,写作时强调“得其实”与“直书”,文字中流露出浓郁的盛衰之感和追念之怀。他的笔记蕴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周密字号考     
周密是宋元之交著名的文学家及文献学家.他博学多识,著作等身,在史学理论、史学撰述、文学批评、诗词创作等方面都有突出的建树,在中国文学及史学史上均占有一定的地位.周密一生,所用字号甚多,但因种种原因,导致现今学术界对其字号的使用并不能取得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混乱的状态,亟需作一细致梳理.本文就周密的全部字号依次展开梳理考订,补阙拾遗,以期正本清源,还原其历史的真实原貌.  相似文献   

15.
"男子作闺音"是宋词中一种独特的创作现象。两宋众多词人中,程垓乃男子作闺音之典型,他的词集名《书舟词》,其中闺情词有20多首。程垓以女子口吻为代言体作闺情词,用曲折婉转的方式反映自己与故乡以及与意中人的双重别离,间接自我抒情,题情合体。然而他在闺情词创作中仍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男性主体意识,以男性化视角来想象伊人,这使得词中女主人公形象略显人情不足。  相似文献   

16.
周密是宋元之交的一位著名词人。其青年时期的诗词著作,多写风雅闲情、湖山胜景、诗酒流连的生活。南宋灭亡之后,周密常用诗词来表现故国之思和故土之恋。其词的艺术特色是广益多师、风格多元;用字精审、构思精巧;清丽骚雅、审音协律;含蓄蕴藉、情寄深远。周密的词作,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范式,丰富了诗词苑囿,为词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周济是常州词派中论及音律的第一人。周济的音律论主要体现在《词调选集》及《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 ,周济从三个方面 ,分别从词的押韵特色、四声、句式及相关的“领字”、“积字”、“换头、煞尾”等角度 ,论述了词的音韵问题。审音度声 ,讲求表现技巧 ;强调词调与作品中表达的情感相联系 ;关注读者的接受情况 ,以“须令读者耳目振动”为佳制──这正是周济音律论的特色。就技巧而言 ,周济所论多是对前人理论的承继或发挥 ,但后二者 ,则是周济的新创获  相似文献   

18.
周必大虽然是南宋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但他一生著述颇丰,诗、词、文各方面皆有建树,在其六百多首诗歌创作中,相当数量是描写故乡风物的,体现了周必大长年在外为官,但时刻眷恋着故乡山水风物的游子深情。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时期词选对词人词作的选择都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文人对不同词人词作的态度.文章通过对宋代四部词选《乐府雅词》、《草堂诗馀》、《花庵词选》及《阳春白雪》对晏殊词作收录情况的分析,得出晏殊词在宋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其词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地位与同时期的词人相较为低.而这与晏殊词所描写的内容、艳情的风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