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曹勇 《南方论刊》2011,(9):75-77
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也是民主党派组织较为健全、成员较多的地方,又是培养选拔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重要源头和摇篮。在全球化背景下,要认真研究高校统一战线出现的新变化,研究统一战线面临的新形势,充分发挥高校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推进新阶段高校统战的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指出 :“我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也作为工人阶级中科技文化水平较高的一部分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知识分子中 ,党外知识分子占大多数 ,他们是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 ,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 ,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阐述 :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是统战代表人物的源头 ;并为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章针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观念状况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党外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全面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为出发点;以推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成长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与纲领为制高点;以创新思路,激发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创造力为着力点的系统工程,是推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作用发挥和落实高校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山  吴北辰 《理论界》2010,(9):25-26
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党外知识分子所占比例较大,通过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建设,发挥联谊会功能,可切实加强党对党外知识分子的领导。联谊会建设有助于团结各方面力量,建设和谐、民主的高校,通过联谊会建设为党外知识分子提供实现诉求的平台和联系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从接受理论的视角研究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不仅是研究视角的转换,也意味着教育主体和接受主体的角色的变化。提高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必须要关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期待视野”,激发他们参与教育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满足其发展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促使他们由被动变主动地加快内化到外化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分析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缘由与基本理路.文章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应当抓住这个契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正面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的集中之地。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在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的前提下,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相似文献   

9.
董晓丽  盛春辉 《理论界》2008,(10):43-44
党外各方面代表人物层次高、代表性强、数量密集、社会影响大,他们是推动落实“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发展多党合作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二十多年来,党外代表人物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做好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选拔工作是新阶段统一战线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大的现实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同志提出了关于培养选拔党外代表的四个原则,即“抓住源头、打好基础、完善机制、推进选拔”,本文将结合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特点,从这四个原则出发,就如何培养选拔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师晟  李敏 《南方论刊》2023,(3):106-109
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责任主体的价值认同,以对称哲学范式中所涉及相应性逻辑关系为认知方式,来理解责任共同体需要建立起价值判断的主导性秩序,从而增强责任主体的工作落实力。通过责任情境的价值叙事,让责任担当的服务思想来强化价值性认知和思想性塑造的一致性,也就是以高校思想阵地中党的思想引领与党外知识分子接受思想的对称性整体结构,来确保党与党外知识分子主客体间的责任协同,以此推动党外知识分子作为责任主体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做好高校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无党派人士是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高校无党派人士的统战工作,既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需要。本文在分析高校无党派人士群体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做好高校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做好高校无党派人士的统战工作做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工作 ,但在新的形势下 ,知识分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校统战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运用情理管理是做好高校统战工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科研院所是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是统战工作的重点领域之一。摸清科研院所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构成、思想特征、政治参与意愿等底数,总结近年来青海省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成效,梳理和分析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将有助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最具人才活力的机构,本研究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构建人才活力和政治参与的测量指标.深圳3所高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学历、网络接触、人才活力等变量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产生了显著影响.男性比女性政治参与度高;年长者比年轻者政治参与度高,博士学历者不如本科高,上网时间越长政治参与度越高,社会资本存量越大政治参与度越高,教学、科研对政治参与度有着负向显著影响,教学贡献力和科研贡献力越大,政治参与度越低.文章最后提出了推进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党外代表人士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同时,党外代表人士工作也是我国统一战线工作的基础部分。通过对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机制现存的问题及建立并完善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机制重要意义的探讨,提出建立并完善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机制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6.
论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统战工作,历来是党的统战工作总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高校统战工作要与时俱进,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创新是时代赋予高校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为此提出,要在统战工作者中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正确的统战观;要适应时代发展,开辟我国加入WTO后高校统战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要在选拔和举荐党外代表人物上有新的突破;要在统战工作机制上不断创新;要在统战工作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要在统战理论研究上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是一种新型的思政工作范式,是建立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基础上,并将其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工作方式。秉持精细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是对党外知识分子分众统战工作理念和方法论的深化。当前,在“三个更加多样”“三个更加多元”的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广度、深度和难度大大增强,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提升精细化水平,不断改进、提升和优化工作方法,是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围绕中心、凝聚人心的迫切需要。通过精细化制度建设、创新性工作方式、差异化培养机制、常态化政治吸纳,引导党外知识分子以浓厚的家国情怀、先进的科学知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经济添砖加瓦、为社会凝神聚气、为改革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8.
党外知识分子是相对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而言的.党外知识分子具有人数众多、结构复杂,社会联系广泛,知识层次高,民主意识、参政意识与创新意识较强等群体特征.党外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中国的政治制度及其所参加的党派,具有较高的认同;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具有自主型、组织型的特征,且其参与层次较高,参政范围十分广泛.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与政治参与对社会的政治生活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健全制度,加强引导,不断提高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巩固高校反腐败成果,涵养高校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必须建立健全高校民主监督体系,让党内外监督共同发力,不断提升监督实效.本文着眼于分析当前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为构建和完善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民主监督机制提供几点对策建议,从而为发挥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民主监督作用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助推高校全面从...  相似文献   

20.
进行党外代表人士评价体系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党外代表人士评价体系迫在眉睫,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实现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党外代表人士评价体系研究对象范围主要是: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在构建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时,应把政治性、专业性和群众性三个方面作为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构建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1.把握基本问题,关注重点难点;2.多个角度考察,综合评价方法;3.正确使用结果,发挥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