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现状及政策导向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91年以来统计数据,分析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的现状,结果显示:与全国相比福建省居民消费率偏低、福建省恩格尔系数明显偏高,福建居民消费需求增长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福建居民消费增长与投资增长、净出口增长不协调。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主要制约因素,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有待改善,社会保障不健全。有效扩大福建省城乡居民消费政策取向为: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培育新时期的消费热点,稳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大力改善市场消费环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相似文献   

2.
略论孔子的消费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论述孔子以“仁”为核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人生观 ,是他的消费思想的理论基础 ;接着分析孔子的多样化的消费生活 ,反映他多才多艺 ,反映他高雅的消费思想 ;同时又指出他主张安贫乐道、过艰苦消费生活的消费思想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夏斌  陈世凯 《理论界》2001,(3):52-53
“绿色消费”是中国消费者协会2001年活动主题 ,是消费者提高消费层次和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 ,是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 ,更是实现可持续消费 ,强化全社会的环保意识的关键环节。但是 ,当前影响“绿色消费”的因素还仍然存在 ,严重制约着“绿色消费”的实现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努力营造“绿色消费”的良好环境。一、影响“绿色消费”的因素一是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 ,很多消费者习惯于低档次的消费方式 ,在购买和使用商品时 ,不讲究品牌 ,不考虑是否有害健康 ,“剜到筐里就是…  相似文献   

4.
上海“十五”时期存在着最终消费率较低以及消费差距逐步扩大等问题。上海“十一五”时期为促进消费增长,有必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平衡投资消费关系,重点提升居民消费,着力提升即期消费与中低收入者消费,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与缓解收入分配差距,切实降低预防性储蓄,进一步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消费,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努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郊区促进农村消费增长与拉动城市消费的重大作用,不断构建良好的消费环境与促进消费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是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更要将其放置到对大学生施以人文关怀的认识高度。“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是促进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扭转当前文化产业低俗化倾向以及拉动文化消费需求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目前“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高校存在着活动冷热不均、传播渠道和运作方式单一、活动数量偏少等问题。解决思路在于提高文艺团体和校园的沟通交流,注重高雅艺术的营销,创新运作机制并可以适度引入社会力量来参与,以提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可持续消费模式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有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支撑。构建中国可持续消费模式必须依据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状况、自然资源状况、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传统消费文化、社会制度等基本因素;构建中国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指导,以可持续生产为基础,以合理的分配格局为保障,以政府各种调控措施为手段,以“绿色消费者”为后盾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天然气市场正在培育阶段,由于资源约束、勘探开发滞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天然气消费在整个能源消费中并未获得应有的地位。近年来,由于四川盆地等地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发现,加之“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一批骨干输气管道的建成和开展国际合作,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已成必然。但我国的天然气消费中存在着消费市场不成熟、消费结构欠合理、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要促进天然气消费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调整天然气定价机制、优化消费结构、提高利用效率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富裕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社会通过外在于个体的途径,如暴力革命打破不平等的权力格局,谋取个体平等、自由的“解放政治”时代向通过内在于个体自身的途径,即个体从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寻求自身需求的满足,从而谋求个性发展、自我实现的“生活政治”时代的转变。大众消费阶段的到来,不仅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由传统节俭型消费向现代享受型消费的转变,而且迅速发展的消费变革,预示着再一次消费革命的发生,即实现向发展型消费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吴井泉 《北方论丛》2016,(6):133-137
在消费社会里,人类的消费活动、消费过程文化意义越来越浓厚,消费文化对人类消费活动的引领作用亦随之明显。文化自身承载着意义,拥有教育功能和批判精神。拟使消费文化发挥更多的积极的导向作用,不仅要发挥文化的积极意义和批判精神,还应强调消费文化的真正正义,使消费文化释放出更多的“正能量”,表现出一种道德担当。在一个人均资源并不丰厚的国度里,消费既包含文化,也包含道德规约;既包括文化牵引,也涵盖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霞  王军 《兰州学刊》2011,(8):211-213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相互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其成因涉及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等诸因素。研究大学生消费问题,引导其健康消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重持续走低、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消费升级相对缓慢,是河南省农村消费需求的主要问题。其制约因素主要是城镇化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居民增收难度大、消费观念陈旧以及居民对未来收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等。应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优化和消费水平提升,加快服务业发展以及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2.
萧兵 《北方论丛》2004,(5):31-33
"天籁"常被用来称赞自然、天真、纯朴的音乐或诗歌.它以"风"与"孔"为取象依据,以"风"或"风吹孔窍"为母型,与上古歌诗和中国古典诗歌有着必然和内在的联系,隐含着中国音乐与诗歌之间的诸多秘密.  相似文献   

13.
曹莉芳 《云梦学刊》2007,28(4):112-113
在古典音乐创作中,以斯卡拉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家们用自然、纯朴,充满激情而又合乎理性的音乐语言。以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观念显示了古典乐派理性主义的美学观,并把18世纪欧洲专业音乐带入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纯粹个人消费"即"自己挣钱自己花"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而使评价"纯粹个人消费"的道德观念和标准变得模糊起来,以至于面对一些极端奢侈和怪异的"雷人"的个人消费及其所造成的严重的消极影响,也出现了"集体失语"的不正常现象。因此,对所谓"纯粹个人消费"进行伦理审思并提出相应的调控理路和措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从《乐府诗集》看古代诗的传播与音乐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 《河北学刊》2002,22(5):104-107
本文参稽《乐府诗集》等著作,在总体观照中国古代诗乐合一的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传播学的观点,上窥先秦,下连宋明,对以乐传诗的过程做了历史的分期;并以两汉到南朝这一时期为重点,论述了乐府诗在传播过程的演变,使用的乐调的性质及前人关于音乐对乐府流布的作用的理论概括;论述了乐府官署发挥的传播机构的职能和作用,以及产生的传播效应,从而寻绎并解释了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诗以音乐为介质进行传播的颇具特色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消费无热点成为人们对国内经济走向普遍持悲观论调的依据之一.通过对消费现状形成原因的剖折和分类,可以认为我国的消费无热点既有其客观合理性,又有一些体制因素,需要进行政策引导,以促进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大众对于严肃音乐的接受程度仍然较低。以严肃音乐最为发达的德国为例,分析德国社会对于严肃音乐的认识、德国政府对艺术团体的公共资助策略以及相应的音乐教育普及情况,并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促进我国严肃音乐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於素兰 《学术探索》2014,(10):132-137
本文介绍了绿色消费相关知识,指出拓展绿色消费的意义,并从消费三要素的角度系统分析了我国绿色消费拓展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合理引导消费者,扩大绿色生产和营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营造绿色消费环境四方面着手拓展我国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9.
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与民间音乐艺术及生活密切联系。他们的创作无不吸取了当时各种各样民间的和民族的音乐营养 ,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20.
潘孝泉 《学术探索》2012,(2):132-135
在视觉文化盛行的现代消费时代,文学不仅反映审美方式和独特的人文价值,更蕴涵了当下视觉文化特质的内涵意义能指。在现代语境以及媒介所制造的"拟态环境"下,文学作品体现了视觉化的叙事倾向。从视觉文化视角阐释,现代语境下文学的视觉化叙事体现了消费时代的拟态狂欢,包含了叙事中的奇观效应与心理狂欢以及身体的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