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永华 《科学咨询》2008,(22):16-16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清华北大?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铺满鲜花?可孩子的未来谁又说得准呢?但是有一点很清楚,孩子的成长有赖于父母的抚养与教育,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与家长的素质.当今社会需要一名好家长才能培养出好孩子.那么怎样才能做个好家长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呢?  相似文献   

2.
人们谈到教育,往往有一个误区,好像教育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其实,家庭才是教育的"主战场",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最高级的"老师".对孩子来说,即使把所有的老师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个母亲重要.现在,我们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把对学校与家庭的认识完全颠倒过来! 今日中国教育最缺什么?资金?校舍?老师?不,都不是!今日中国教育最缺乏的是"称职的母亲".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尤其重要.家教专家王东华说:"母亲的工作正是上帝的工作!""上帝之所以先造出男人,并不是因为男人比女人优越,而是因为男人比女人好造,上帝先造出男人这个试验品后才去造女人.当上帝把女人造出来后,上帝造人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它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女人!"  相似文献   

3.
家长在家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在其中充当什么角色?是一个永远也难以定论的课题,孩子在不断成长,这个问题也在不断更新.可以说,孩子在家成长的过程,也是家长在这个问题上不断探索、实践、总结、更新方法和观念的过程.几年来,孩子渐渐成长,在家培养孩子方面我也收获颇多.  相似文献   

4.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清华北大?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铺满鲜花?可孩子的未来谁又说得准呢?但是有一点很清楚,孩子的成长有赖于父母的抚养与教育,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与家长的素质。当今社会需要一名好家长才能培养出好孩子。那么怎样才能做个好家长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呢?  相似文献   

5.
能否被评上"三好学生",牵动着众多孩子和家长的心.山东沂南县学生家长刘玉芬对记者说:"孩子读小学二年级,今年没评上‘三好',耷拉着小脑袋垂头丧气.看到孩子难过的样子,我心里酸酸的".刘玉芬的话道出了众多家长的苦衷. 临沂市一位市民告诉记者,他亲眼看到初一的4个学生为蒙骗家长,到商店买来"三好学生"奖状,中盖上私刻的所在学校的公章,给自己"发奖."  相似文献   

6.
英国的洛克认为:"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儿童的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 如何抓好良好习惯的夯实,让人生的道路上抒写一生的幸福呢?现将一些初浅的看法供与大家参阅: 一、抓好源头 防微杜渐 何为"源头"就是孩子成长的幼儿期,幼儿期最大的特点就是"模仿",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他们正处于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关键期."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育不当,把握不好,这一时期常常会使幼儿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7.
"老师,我不是不懂那些道理。可我妈妈一天到晚唠叨,我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她越说做不得的我就越要去做。"这是一个离家出走被找回来的女孩对我说的话。家长会上,家长们也满肚子委屈:"现在的孩子越大越不听话,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他要什么我就给什么,可他怎么还是要跟我们对着干呢?""我们骂也骂了,打也  相似文献   

8.
许多老师都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许多家长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难道真的是现在的学生都变得没有人情味,都不懂道理了吗?不是!时代是变了,人的思想也变了,所以我们教育者的思考方式也应随之改变.法国人爱尔维修说过:"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儿的人."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失败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家长有很多人是"埋怨教育",有不少家长都是恨铁不成钢,总是埋怨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对于日渐成熟的青春期的孩子,结果不仅适得其反,还会延长他们的逆反期.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网络犹如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既传播文明,又倾泻垃圾;它既能促进孩子的成长,也可能使孩子陷入"误区".网络的兴起和蓬勃发展,给学校德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也给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阵地.  相似文献   

11.
作为老师,要想真正了解学生,搞好教育工作,家访是一个重要手段.家访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登门造访,与学生、家长架起了联系与沟通的桥梁,织成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的纽带,也是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然而,当前家访中仍存在一些误区:一是告状,学生在校出了事便急奔学生家中,将家长作为出气筒;二是表功,老师带着学生的成绩单,将成绩告知家长,以成绩论英雄;三是暗访,突然袭击,往往搞得被访家长和学生都措手不及,极大地损害了为师者在学生及其家长心目中的形象.如何更好地做好家访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12.
博爱县实验中学是创办于1999年9月的一所"国有民办"性质的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现有教职工108名,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00余名该校始终把"让学生成长、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创明星学校"作为办学宗旨和奋斗目标,通过发展教育产业,先后自筹资金300余万元,对校舍进行全面整修和改造,对校园进行全面美化绿化,相继建成了设施一流、功能完善的微机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每个教室配备了电视机、投影仪、录音机等电教器材,全面启动了教育现代化工程学校围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四种基本能力,把课堂教学和养成教育作为突破口,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发展才是硬道理",可以说发展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不但要发展,而且要做到科学地发展.那么,民族地区如何才能够实现科学发展呢?我认为,民族地区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树立全面的"资源意识".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事:父母带孩子外出就餐,孩子不小心将装满饮料的玻璃杯碰翻,饮料洒一地,甚至弄脏客人的衣服,家长情急之下就会将孩子训斥一番,孩子则不知所措,心里充满了恐惧与自责,心想:下次可不敢了,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从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家长的这一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每个孩子都不希望家长不留情面地对他们大喊大叫,批评他们如何不小心,这会让孩子感到难堪和抵触,并认为犯错是很可怕的事.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成长是一个错了再试的过程,"失败"的经验和"成功"的经验一样可贵.  相似文献   

15.
何晓玲 《科学咨询》2008,(12):15-15
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事:父母带孩子外出就餐,孩子不小心将装满饮料的玻璃杯碰翻,饮料洒一地,甚至弄脏客人的衣服,家长情急之下就会将孩子训斥一番,孩子则不知所措,心里充满了恐惧与自责,心想:下次可不敢了,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从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家长的这一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每个孩子都不希望家长不留情面地对他们大喊大叫,批评他们如何不小心,这会让孩子感到难堪和抵触,并认为犯错是很可怕的事.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成长是一个错了再试的过程,"失败"的经验和"成功"的经验一样可贵.  相似文献   

16.
张学忠 《科学咨询》2005,(22):14-15
家庭是孩子休栖的港湾,更是孩子起航的码头.家长是孩子的经济供应商、行为监护人,更是孩子的第一任和永远的老师.因此可以说,一个好的家长等于一个好的孩子;因此自古以来"家教"一词甚行;因此<美国优秀教师给家长的建议><学会赏识你的孩子>等家庭教育类书刊、报道、探索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才成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家庭是养成教育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有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教师.孩子从小就会从家长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既有"优生"和也有"学困生".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学困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稍微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 "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较多.但"学困生"则不然.有些学困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但这并不是说,"学困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学困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成长,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要从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开始着手,并且把最后的基点落在关注"学困生"的成长上.因为学困生的教育是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重中之重,更是社会对学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一、为孩子打上精神的底色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生活在精神的世界里,孩子也不例外.正因如此,才有了教育,才有了学校. 教育是什么?学校为什么?这个一直被教育者们追问的问题至今没有定论,但有一点应该被人们所共识,那就是教育要为孩子生命的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才成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一、家庭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有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教师。孩子从小就会从家长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马克思说:家长的言行是教育子女。现在的孩子,大多数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无忧无虑、衣食富足,从小养成了贪玩好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