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9 毫秒
1.
《星火的气息》《北方的神灵》《缤纷的原野》是周玉玲近期出版的三部散文集.在三部作品里,作者对人与自然的认知中,体现出感恩情怀、敬畏情怀、反思情怀、焦虑情怀.作者的尊重自然、追求自然与人生的和谐的思考与作为,便构成了三部作品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王天臣的《念想》,是一部"家族简史"式的散文集。作者从"亲历、亲人、亲情"的视角落笔,把家族的真人真事写出来,自认自省,褒贬评价,不落俗套。其作品之所以成功,一是作者心存艺术梦想,并孜孜以求;二是思想转化为境界的高度;三是独特的生命感悟;四是自由流畅的笔触,别具一格的选材。  相似文献   

3.
<正> 一部伟大的作品如一座蕴涵丰富的宝藏,人们似乎永远无法穷尽它.《围城》就是这样一部巨著.它以其无法抗拒的艺术魅力,超时空地吸引着读者,又以其深厚隽永的内涵不断地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作者钱钟书以调侃、戏谑的笔调,无所不在的嘲讽,使作品充溢着强烈的喜剧色彩.然而,读者掩卷之后,感到的却是无法释怀的悲哀.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么,《围城》这部悲喜剧撕破的是什么?毁灭的又是什么?在作者所叙述的几个人物的令人又喜又悲的人生和爱情故事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文化和人生底蕴?学贯中西、博古通令而又有着惊人的人生智慧的学者型作家钱钟书,超越了特定文化的局限,以一种深刻的批判眼光,对中西文化进行了独具慧眼的评判.同时,他又从哲学意义上对人生价值和命运作了最深层次的探索.《围城》是钱钟书“对特定的社会人生和历  相似文献   

4.
多数人认为《百年孤独》反映的是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 ,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力作。笔者认为 ,《百年孤独》是部象征性为主的作品 ,这基于它是以马贡多历史为背景的布恩地亚家族的命运 ,是对人类自身发展命运的深层理解。正是这走过百年孤独的家族寄托着人类历史命运的寓言 ,因此说《百年孤独》是作者对人类社会历史中性别结构的剖析及人类命运的预言。本文试图从家族切入 ,由此分析家族成员性别结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出现了三、四十部描写才子佳人恋爱生活的作品,形成文学史上颇有影响而又褒贬不一的小说流派。它不同于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以及神魔小说,作者把笔锋从帝王将相、壮士豪杰、神灵怪异拉回到平凡的人生,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婚姻恋爱。就取材特点而论,与《金瓶梅》相近。但在艺术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与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中国古代一部大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巨著,《金瓶梅》问世以来受到历代读者的重视,同时也遭受了非常多的争议.从家族小说的角度来看,《金瓶梅》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章回体长篇家族小说.《金瓶梅》不仅是死角艺术,也是变态艺术,它是一个变态、病态世界的真实反映.通过对《金瓶梅》与20世纪家族小说中的身体叙事、伦理叙事以及官商家族小说内在关系的揭示,可以勾勒出《金瓶梅》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对于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深远影响,以及它与中国家族小说的文化契合形态.  相似文献   

7.
鲁迅说:“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这是因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赏鉴总是受着个人思想水平、生活体验、审美趣味、知识修养等条件的制约。因此,往往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另外,从艺术批评史角度而言,一部作品,能长期引起广泛、热烈的争论和探讨,是作品本身思想性丰富和深刻的一个标志。世界文学名著《红楼梦》《阿Q正传》《哈姆莱特》无不是这样。关汉卿的一些杰作也是这样,对其杂剧《玉镜台》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就有争议。王季思同志两篇全面研究关汉卿创作的论文,对《玉镜台》一剧就基本上持否定态度。他在第一篇文章中指出:  相似文献   

8.
《十日谈》与《东方十日谈-老三届人的故事》两部作品都高扬人道主义,反对神道和封建专制,但两部作品的艺术价值,思想内容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喜福会》和《我的缪斯》是美国当代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前者是虚构的艺术作品,后者是作者真实的生活随笔,两部作品中亦幻亦真的人物命运都令人瞩目与感叹。作者对命运、鬼魂、信仰等人生难解之谜的异类表达,不仅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意味,也有西方文化的痕迹,混合信仰在人物形象和作者身上"杂糅"呈现,折射出华裔在跨文化语境中两难的生活处境与信仰选择及文化接受。  相似文献   

10.
《第二十幕》对既往家族小说的经验进行了大胆的整合,依然严格地以时间与因果关系来展开叙事,一端连通着宏大的民族精神和对传统的寻根,一端维系着对人性深度个体人生的命运和现代性的探求,对家族精神进行发掘的同时导向了对民族"进步"与"发展"的精神传统的重审以及对个体人生命运的探寻,具有了超越"新历史小说"家族题材所包含的文本价值和思想内涵.与《白鹿原》相比,《第二十幕》集中体现了家族精神所具有的变革与超越性.作者以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双重尺度,对这种家族精神进行了双管齐下的张扬和批判.  相似文献   

11.
董希文 《中州学刊》2014,(3):162-165
莫言小说《蛙》是一部结构独特的作品,是莫言近几年来推出的力作。小说采用书信与话剧相叠加结构完成。在这一新颖结构支持下,作品大量采用互文叙事技法,特别是戏仿手段的运用,不仅丰富了作品内容,增强了作品趣味,而且还深化了作品主题,突出了作者的反思意识和作品整体的反讽效果。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自叙与客观展示相结合,多声部共鸣,混响效果突出,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貌。小说《蛙》叙事艺术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余华的中篇小说《活着》是当代文学史上一篇非常优秀的作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一种与过去那种“冷漠”的叙事截然不同的叙事风格 ,向我们讲述了主人公福贵长达 5 0年的人生历程。本文通过对作品的叙事学分析 ,揭示了《活着》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认为《活着》虽然展示了一种人生境界 ,表现了人的一种命运 ,但总体上还没有使人灵魂震颤的力量。其在艺术上却有独特的魅力。它的叙事情境、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都有精巧迷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霍国玲在《山西师大学报》以“反照风月宝鉴”为题,论述了《红楼梦》的主线问题.文章提出,近年来,红学刊物不断发表研究《红楼梦》主线的文章.所谓一部分作品的主线,一般是指表现这部作品主题思想的主要情节线索.不少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红楼梦》的主线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为了探讨作品的主线,首先必须抓住作品的主题思想.研究者都承认此书中隐进了作者难言的苦衷,但作者饱蘸着人生血泪“哭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梳理《据几曾看》手稿流传和出版的线索,论述了一部被长期埋没的书画著作的价值;通过对作者葛康俞家庭背景和从艺经历的考察,揭示了陈独秀家族、邓以蛰家族和葛康俞家族的复杂关系,以及葛康俞如何在陈独秀和邓以蛰关心教导下成长的过程;通过对《据几曾看》的学理分析,评述了作者对绘画理论和中国古代著名画家及其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看法.  相似文献   

15.
《人间》是作家李锐与妻子蒋韵合作,根据神话《白蛇传》改变而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通过重构原有人物故事情节和创造新人物新内容来完成自己对于该部作品的深刻理解,不仅在叙述角度上着重强调了人物的悲剧性存在,更在塑造人物的悲剧性人生的背后隐含了对于悲剧性存在的之于精神层面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悲剧是人生灾难与厄运的演示。从浓郁着自觉而强烈的悲剧意识;建构起规模宏大的悲剧架构;设计着包罗万象的悲剧冲突形式这三个方面,分析《红楼梦》这部作品的悲剧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讲故事的人——对艾芜小说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长时间以来 ,评论家们大都习惯于从艾芜的左联作家身份和左翼的文艺追求出发来评论艾芜的作品 ,然而这样的批评途径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致命的困境。本文从本雅明的《讲故事的人》中获得启发 ,认为艾芜的艺术个性正是来自于他讲故事的天赋和能力。文中分析了艾芜的三部重要作品 :《南行记》、《丰饶的原野》和《端阳节》 ,试图呈现“讲故事人艾芜”独特的艺术魅力 ,及同一部作品中时代主题与作家艺术个性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斩鬼传》是我国第一部纯以讽刺为目的创作而成的小说。从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影响上看,《斩鬼传》的贡献是任何一部作品都无法比拟的。由于当时社会舆论和政治环境的压力,使《斩鬼传》在作者有生之年未能付梓;而在作者辞世之后《斩鬼传》却被广为刊布。《斩鬼传》在创作主旨、艺术手法等方面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发展起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在抗日战争大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所造成的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而且这种理性的反思又与作者情感上对家族伦理的眷恋之情相伴随.小说独特的文化视角一方面增强了作品的审美效果,同时又带来了一定的艺术局限.  相似文献   

20.
<正> 将近半个世纪以来,巴金同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家》,不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赏,还为作者和中国现代文学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作为巴金的创作“发祥地”的巴黎,近两年来,连续翻译并出版了《家》和作者的另外两部作品。法国报纸称誉作者是“介于托尔斯泰和亨利·詹姆斯之间”的文学大师,是“中国的左拉”。《家》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持久的艺术魅力?除了它的思想成就之外,显然同它的卓越的艺术成就是分不开的。作为现代语言艺术大师的巴金同志,在《家》这部小说中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限于篇幅,这里只就几个主要方面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