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只拿这点钱,凭什么去做那么多工作,我傻呀。”
  “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等价交换而已,我不欠谁的。”
  “我只要对得起这份薪水就行了,多一点我都不干,做了也白做。”
  “工作嘛,又不是为自己干,说得过去就行了,干嘛那么认真。”  相似文献   

2.
《劳动者》2006,(2):52-52
我公司为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定期高薪聘请专家到我公司授课,还添置了必要的培训设备。最近,有员工辞职,我公司要求赔偿培训费,员工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这几个月参加了几个台湾和创业相关的活动,有很多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参加。最常听到类似下面的问题:
  1.我应该去应聘大公司,还是自己创业?
  2.我很想创业,去哪里找伙伴?
  3.我想创业,可是父母不支持,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咨询台:我是成都某天然气化工公司的员工,今年44岁,按照公司与我签订的劳动合同,我一直在库房担任库管员,不久前,我突然得到公司通知,被调到化验分析室工作,不再担任库管员。我虽不愿意,却又害怕丢了工作.只好很不情愿地去新部门上班,由于业务不熟只能打打杂.换岗后头一个月我领到的工资就比以前少了许多,我向公司人力资凉部反映,  相似文献   

5.
近日,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火爆网络。“我想去看看”,说走就走固然洒脱,但也可能会与用人单位产生一系列法律问题,劳动者处理不当,可能会付出惨痛代价。
  提前通知切莫忘
  [案例]:小丽是某化妆品公司的销售人员。入职两年来,销售业绩均在公司名列前茅,但却一直没有得到领导的赏识,职位及薪水也未得到提升。今年3月,小丽突然向公司提出辞职,随后便跳槽到另外一家同行业公司。由于小丽的突然离职,使公司的销售工作几乎处于瘫痪状态,造成了重大损失。为此,公司将小丽告上了法庭,要求小丽赔偿损失。庭审中,小丽辩称辞职是自己的权利,且已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所以无须承担赔偿责任。但法院最终还是判决小丽赔偿公司经济损失10万元。  相似文献   

6.
《劳动者》2005,(1):29-30
您好!2001年我大学毕业后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规定:“合同期间,双方可提前30天通知对方终止聘用合同,并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在此期间我的职位也得到了升迁,足以证明我工作努力。现在由于该公司管理混乱,经营陷入困境,于2004年11月30日通知我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中称:根据公司目前的状况和劳动合同中双方的约定,现提前一个月通知,  相似文献   

7.
王丽 《劳动世界》2016,(10):36-37
创客狂想曲:做一台煎饼打印机
  吴一黎今年34岁,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曾先后供职于著名的甲骨文和IBM公司,薪资不菲。但在外企的高压工作,在带给他丰厚收入的同时,也让吴一黎“收获”了颈椎病和眼疾。“因为时常加班熬夜,对身体影响挺大,加上身边那些西方同事们的思维和处事方式,也令我感到不适。”于是,他和年薪50万元的妻子刘佳雪,以及他在甲骨文的同事冯伟一拍即合地辞职下海,在2014年创办了“食好运”煎饼店。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技校毕业生。前不久我在一次招聘会上与某皮革制品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可到公司上班后才得知.所从事的是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我想辞职不干了,但又怕公司追究我的违约责任。请问,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1.我经过一家劳动派遣单位送往外地为期半年的培训后,被派遣到一家公司任职。由于我在公司受同行排挤,才华难于施展,加之地处海口的另一家企业向我伸出了高待遇、高保障、好环境的“橄榄枝”,我遂提前30天向公司提交了书面辞呈。可在我离职后的近日,劳动派遣单位却以我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要求我赔偿1.5万元培训费及其已支付给公司的3万元违约金。而我认为,《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已明确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即既然我已经如期向公司提交书面辞呈,自然便无需承担任何责任。请问,对吗?  相似文献   

10.
高汉明 《新劳动》2002,(17):17-18
在那个细雨霏霏的下午,我怀揣着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告别了殷殷叮嘱的父母,踏上了闯荡南方的征途。此前我出入一场又一场的人才交流会,一次又一次递上求职书。可不是别人看不中我,就是我看不中别人。就在我感叹白读了10年书之时,一个广州工作的同学打电话来让我前去,她说已替我找到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忠诚的回报     
上世纪80年代初,钟纺公司曾是日本十大纺织公司之一,可当时旗下一家分公司做得却很不理想,每年账面都入不敷出、连连亏损,一直在拖总公司的后腿。董事长武藤先生准备让其停止生产,同时把员工们也一并遣散。
  当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后,很多人再也坐不住了。他们无心工作,上班时间不是坐在一块儿聊天,就是看着机器走神。  相似文献   

12.
幽默与笑话     
《劳动世界》2016,(10):79-79
急中生智
  小明和领导进了电梯,领导要去8楼,可是小明却错按了9。领导皱着眉说道:“你多按了一层!”“没关系,我有办法。”说完,小明又赶紧按了-1。  相似文献   

13.
同事J君:
  你好。
  今天,老总找我谈话了,是因为你向他反映我们都排斥你,他问我为什么。
  是啊,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排斥你,为什么呢? J,答案在你自己身上。  相似文献   

14.
微小的转机     
一只亚马逊丛林的蝴蝶偶尔煽动翅膀,也许就引发了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龙卷风,这也是所谓的“蝴蝶效应”。
  第一个小故事。
  初到这家我很喜欢的公司时,职位很低。当时公司有个默认的规矩,任何职位的变动,都建议发生在一年之后,我的第一次变动,发生在入职第九个月。此时团队里有人离职,我是团队里最新成员,论资排辈的话,调岗的机会根本轮不到我。但是我的老板推荐我申请这个机会,所以我有了第一次晋升。  相似文献   

15.
【案例】:孙某原为某公司技术部主任,公司曾派孙某出国培训半年,事先签订了培训协议,约定培训后孙某应为公司工作2年,如违约赔偿公司培训费5  相似文献   

16.
恰如其分     
大学毕业后好几个月,我一直都在人才市场不停地奔波着,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
  那天,我看到国内一家著名的民营企业招聘一位秘书,因为待遇非常优厚,吸引了许多像我一样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幸运,我在几百名应聘的大学生中成为被公司通知面试的二十个人之一。虽然已被通知面试,但我很清楚将去公司面试的这二十个人,谁都比我更为优秀,而招聘的秘书职位只有一个,我会笑到最后吗?心里可真是一点把握也没有。  相似文献   

17.
杜珂  卢义杰 《劳动世界》2016,(10):14-14
“我特别生气‘到国外买电饭煲’的事情,真的刺痛了我的神经。”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忍不住了,“中国那么多制造企业连一个电饭煲都做不好,没有理由!”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冯丹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也担忧:“国内一些人去欧洲买锅碗瓢盆之类的东西,我们自己难道做不出来吗?”  相似文献   

18.
丹丹 《劳动世界》2016,(10):47-47
干不了几个月就辞职、一年换多份工作、工作不顺说走就走……近年来,职场频繁跳槽的人群被网友称作“闪辞族”,初入职场的90后年轻人是他们的主力军。如今,又逢“跳槽季”,一些职场新人也开始寻觅新东家。
  追求理想工作90后“闪辞族”北漂找平台
  去年6月,麦可思研究院在北京发布的《就业蓝皮书: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4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3%,而2013届则为34%。  相似文献   

19.
正大学毕业后,我只身到省城找工作,在人才市场转了几天后,一家很著名的企业来招聘客服管理人员,就填了表格,招聘人员让我到公司参加笔试。第二天,我到了那家公司,参加笔试的一共八个人,笔试结束后,公司让我回家等通知,一天内告知结果。当天晚上,我就接到了公司的电话,说我笔试通过了,让我再到公司参加面试。第二天,我准时到了公司总部,前台接待人员把我带到了会客室,那里还有两名应聘者,原来,只有我们三个人通过了笔试,但在我们三个人中,只能选择一个人。接待人员说经理现在正忙着,让我们坐着等一会儿,我们便坐下来等待。  相似文献   

20.
我于2002年应聘到成都高新区某公司工作,劳动合同按公司要求一年一签。今年12月31日我的劳动合同又要到期了,公司已通知我到期后即终止劳动关系,不再续签劳动合同。请问,公司与我终止劳动合同后,是否应按照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支付给我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