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段时间,一位公司的女老总发微博说,在咖啡店面试一名求职者时,因为对方没有端饮料和“埋单”,觉得求职者不注重细节,不懂“人情世故”而没有录用对方。年轻人作为职场新人,常常面临很多困惑,特别是对于“人情世故”的把握往往处于被动。去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职场新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7%的受访者对职场上的“为人处世”存在困惑。  相似文献   

2.
网络上曾出现过几个有关职场脾气是“压回去”还是“发出来”的段子。其中有个段子说,“把脾气发出来叫本能,压回去叫本事”;当职场中人在面对老板冷若冰霜盛气凌人的脾气时,这就牵扯到是“压回去”还是“顶回去”的问题。有心理专家分析后指出,对职场中的脾气“压回去”容易给人造成内伤,但如果不愿忍受“顶回去”,则对自己的工作造成不利。因此,很多职场人士在两难中认为难以抉择,无奈中只能选择内伤型的“压回去”。  相似文献   

3.
对于职场女性来说,谁不希望上班与生育可以兼得?但由于生育毕竟会影响上班,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会限制其结婚、怀孕、生育、哺乳,许多职场女性面对权益被打折乃至被侵犯也因觉得“理亏”而忍气吞声,并不知道自己仍有权理直气壮地说“不”!  相似文献   

4.
不管是“辞职潮”还是“用工荒”,一些职场人或许并无辞职的打算,原想着可以安安稳稳度过职场动荡期,但是却先遭遇来自领导的变相逼辞.面对种种逼辞手段,你怎么办? 工作地点“大挪移” 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设计工作的典先生,春节后就面临了上班地点变更的窘境.原来,因为公司的业务扩展,总公司相继在县里也设立了分公司,春节前就不断传出了要调部分员工前往分公司上班的消息.“一开始其实我并不担心,因为一直听人说暂时还不需要调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步入职场舞台,越来越多的用人企业和职场管理层也开始关注90后们在职场和择业观上的变化。对于90后,外界常有“自我”“叛逆”“个性张扬”“脆弱”“频繁跳槽”等评价,让90后在职场中一度处于争议的漩涡中心。  相似文献   

6.
明明也是工作,却没有和单位形成劳动关系,那么“提供劳动”的您是否就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呢?您是否可以与“接受劳动”的一方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呢?下面让我们来讲一讲职场中那些似“是”而“非”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黎淑贞 《劳动世界》2016,(19):42-43
最近,一部《欢乐颂》火爆荧屏,剧中的“五美”不仅传播了时尚的穿衣搭配和甜蜜的恋爱心得,还演绎了职场的生存法则.尤其是以邱莹莹等为代表的90后职场“菜鸟”,一时间成为时下热议的话题. 说话直接做事任性 眼下,90后新人纷纷进入职场.与70后、80后找工作求稳定、谋高薪不同,90后普遍认为工作不只是满足生计这么简单,能够满足兴趣、实现人生意义才更重要.不过,像《欢乐颂》中邱莹莹那样心直口快的90后职场新人不在少数,他们大多娇生惯养,步入职场一段时间后依然弄不清职场原则.  相似文献   

8.
“80后”、“90后”被称为职场最难管的一群人,有人说他们是“游牧族”,常常跳槽;有人说他们是“草莓族”,一碰即烂……作为80后的他们,不论是价值观或工作观,都出现明显的裂变. 就连每天与年轻人打交道的美国迪士尼公司都难以招架,2008年召回全球高级主管,在加州总部举行领导者训练,因为,这些年轻人的离职率太高了.台湾华特迪士尼电影事业部总经理傅明明表示,这些人面试时问的问题很怪,例如,“你们公司有没有做绿色环保,有没有回馈社会”等.  相似文献   

9.
职场小笑话     
人在职场人在职场,应该肯德基(肯下功夫,才能得到机会),还要麦当劳(埋头劳动、工作),才能必胜客(必定赢得客户)。先听哪个今天公司加班,做完工作实在无聊。同事飞奔而来说:“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先听哪个?”“坏的。”“坏消息就是没有那个好消息。”“那先听好消息。”“好消息就是没有那个坏消息。”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是晚清名臣,在清末这个腐败的职场里,汉人备受歧视。出人意料的是,张之洞一生都在升职,从普通员工一直做到宰相,没有摔过跟头,没有受过处分,甚至没有挨过老板慈禧太后的训斥,是不折不扣的职场达人,而他的职场“升迁术”,值得每一位职场人士好好学习。  相似文献   

11.
周颖 《劳动世界》2020,(4):32-32
人在职场,除了工作以外,最重要的事就是和领导、同事相处。在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精神”的今天,如果同事不喜欢你,可能意味着你很难在职场上走得远。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万人迷”,但也要学会“藏拙于巧”“与人为善”,避免成为同事讨厌的人。下面这些人,就是职场中最不讨喜的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12.
过去这一年,是“90后”新人大批进入职场发展的“元年”,仅短短一年,“90后”已然成为职场上的跳槽“重灾区”,不少人已跳槽三次甚至更多。很多“90后”,简历上好几份工作经历罗列得一清二楚,非但没有察觉其中的问题,反而自认为体验丰富、经验多样。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总结,相关专家团队总结出“90后”跳槽中的三大致命错误。  相似文献   

13.
很多职场人都受到过“职场红眼病”的困扰.因为只要在有人的地方,一定就有嫉妒与被嫉妒.年终岁末或者完成一项工作后,在奖金、晋升、绩效评比等一系列活动的刺激下,“职场红眼病”无疑大有迅速蔓延之势. 故事一:选谁都会得罪人 尽管经济不是很景气,但经过大卫团队的努力,部门不仅圆满完成了阶段目标,销售额还略有提升.为此,公司特别拨出了一笔款让部门主任大卫用于奖励员工.事是好事,却让大卫挠头,因为去年的“惨痛经历”,早已让他深刻地认识到了其中的厉害.  相似文献   

14.
在职场,风风火火、有着较强执行力的上司和员工无疑是有魅力的,这与一些行动力较强、办事迅速的“急性子”有着相似之处。因而有人认为,“急性子”或许比“慢性子”更容易成功。事实果真如此吗?性格是否在决定着你我的职场命运?“急性子”和“慢性子”该如何走好自己的职场之路?  相似文献   

15.
华龙 《劳动世界》2016,(25):48-48
作为初入职场的新人,很容易把学生时代的习惯带到职场中,从而因为某些细小的失礼行为而给自己带来很多困扰,影响了自己的前途。资深就业老师表示:“不懂职场礼节很多时候会减缓自身职业道路发展,建议职场新人在不断掌握新的工作技能的同时,也提前了解一些职场礼节,为自己的职场道路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6.
丹丹 《劳动世界》2016,(10):47-47
干不了几个月就辞职、一年换多份工作、工作不顺说走就走……近年来,职场频繁跳槽的人群被网友称作“闪辞族”,初入职场的90后年轻人是他们的主力军。如今,又逢“跳槽季”,一些职场新人也开始寻觅新东家。
  追求理想工作90后“闪辞族”北漂找平台
  去年6月,麦可思研究院在北京发布的《就业蓝皮书: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4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3%,而2013届则为34%。  相似文献   

17.
初入职场的“莱鸟”,能力和经验并不具备竞争力.想要更好地融入群体,更有信心地工作,要知道五条钻石级职场法则: 理性看待得与失 发言者:超市人事经理吴女士 生活中,对于付出了却没有应有的回报很多人都接受不了,以至于钻进一个死胡同里出不来.如果不能理性看待自己的得与失,付出了就必须要得到同样程度的回报,否则就“破罐子破摔”,这样的员工是任何企业都不希望“收编”的.  相似文献   

18.
近日,安徽省将推行女职工“痛经假”的消息引发社会热议.随后不少媒体梳理发现,一些省份20多年前就已有此制度,但落实情况不佳,有关职场女性劳动权益保障的话题也再度受到舆论关注. 职场女性究竟该享有多少特殊的劳动权益?这些权益都落实了吗?维权到底有多难?这些问题在不少人心里画上了问号.  相似文献   

19.
谭云 《劳动世界》2016,(16):50-50
之前热播的电视剧《伪装者》和《琅琊榜》让不少观众直呼:看主角们斗智斗勇很过瘾,但在同样纷繁复杂的职场中,职场人也总感慨很多时候并不是被繁重的工作所累,而是为一些人为“心理战”闹心。尤其是遭遇被边缘化、受排挤、坐冷板凳、被视为“透明人”等所带来的“冷暴力”伤害,这种将人孤立起来而无法言说的压力,更让人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20.
职业规划到底是什么,很多职场人似乎还是一知半解,甚至还存在很多理解偏差。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一不小心就成了发展成“绊脚石”,比如,“找一份销售的工作改变自己的性格”、“自己学这个专业,找对口的工作一定有优势”、“三四十岁,已经来不及做职业规划了”……在各种职业规划咨询中总结发现,职业规划中有十个普遍的误区,在无形中阻碍了职场人的发展,限制了他们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