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地缘政治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实上,第三次中东战争冲突的核心其实并非单纯是宗教上的分歧,地缘政治亦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后以色列所面临的复杂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及其国内影响安全的地缘政治因素(如疆域面积狭小、缺乏战略纵深等),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来探析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的安全战略,进而对阿以和平走向作出某种展望.  相似文献   

2.
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爆发使得人们对约翰逊上台之后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有了更加强烈的感性认识.这种调整是历史、现实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随着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中东局势乃至美苏争夺态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落在携手促成巴以和约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外长佩雷斯身上。他们三人将分享93万美元的奖金。授奖仪式于1994年12月川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冲突,持续了近半个世纪之久。自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随后便爆发了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和阿拉伯民族之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战争持续一年多,并于1956年7月围绕“苏伊士运河”再度爆发了“第二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终于占领了约旦河西岸,杰里科、加沙地带,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4.
1973年,萨达特为收复失地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战局为埃及经济改革带来极为难得的契机.战争一结束,萨达特立刻抓住机遇,着手经济改革.他认为,必须改变片面强调公平、忽视效率的计划经济体制,代之以市场经济体制.由于纳赛尔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集中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随着经济改革的启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也同时迈出.  相似文献   

5.
巴勒斯坦问题的最终解决将以建立独立的拥有永久边界的巴勒斯坦国而告终.至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建立拥有临时边界和主权象征的巴勒斯坦国,还是建立独立的拥有永久边界的巴勒斯坦国则取决于巴以和谈的结果.以色列可能有条件地从它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所占领的约旦河西岸的大部分土地上撤走,在巴以谈判中以1949年停战线即"绿线"为基础,进行小幅度调整.  相似文献   

6.
一、战后阿欧夫系二战结束至六七十年代,阿拉伯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取得国家独立,欧洲人在中东地区的势力逐渐消退,阿欧关系时紧时松,呈不稳定状,具体表现为: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阿以矛盾激化,一些阿拉伯国家和英法中断了外交关系.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欧共体各国的对阿政策出现分歧,如法国总统戴高乐不屈从于美国的压力,公开与美国唱反调,不仅不支持以色列,而且还在许多场合谴贡以色列的侵略行为.在1973年的十月战争中,阿拉伯人用石油武器有效地抑制了欧洲势力对以色列的支持,使欧洲各国真正认识到阿拉伯地区对欧洲的重要性,有了新的感受:一是阿以冲突导致该地区长期不稳定,使欧洲南大门的安全受到  相似文献   

7.
巴勒斯坦问题的最终解决将以建立独立的拥有永久边界的巴勒斯坦国而告终.至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建立拥有临时边界和主权象征的巴勒斯坦国,还是建立独立的拥有永久边界的巴勒斯坦国则取决于巴以和谈的结果.以色列可能有条件地从它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所占领的约旦河西岸的大部分土地上撤走,在巴以谈判中以1949年停战线即“绿线”为基础,进行小幅度调整.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的战时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已经进入第7个年头.这场当今世界上最酷烈、吞噬生命最多的战争不仅使中东这一充满火药味的地区更加动荡不定,而且使两伊人民蒙受了极大的痛苦和不幸.交战双方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耗费惊人,损失巨大,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都处在经济困难时期. 在战争阴影笼罩下的伊拉克经济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蕴藏量在650亿桶以上.70年代初,伊拉克实现石油国有化,建立了自己的石油工业.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石油价格猛涨,伊拉克的石油生  相似文献   

9.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占领为巴勒斯坦农业和工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并使巴勒斯坦经济具有较强的依附性,突出表现为劳务输出和进出口贸易对以色列的依赖。以色列的占领严重地影响了巴经济的发展,并造成了巴勒斯坦在巴以和谈中的劣势。  相似文献   

10.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占领为巴勒斯坦农业和工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并使巴勒斯坦经济具有较强的依附性,突出表现为劳务输出和进出口贸易对以色列的依赖。以色列的占领严重地影响了巴经济的发展,并造成了巴勒斯坦在巴以和谈中的劣势。  相似文献   

11.
张熠 《阿拉伯世界》2004,(5):19-21,18
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爆发使得人们对约翰逊上台之后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有了更加强烈的感性认识。这种调整是历史、现实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随着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中东局势乃至美苏争夺态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波斯湾的南岸到大西洋之滨,横跨亚非两洲的阿拉伯世界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在这块广阔连绵的大地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石油资源。1968年以来,先后有沙特阿拉伯(以下简称沙特)、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下简称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埃及11个产油国组成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它们的石油储、产、销量比起世界其他地区来说都是首屈一指的。在1973年10月中东战争中,阿拉伯产油国运用石油为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2006,(12):39-39
为了纪念《老年人》杂志创刊20周年,本刊举办的“我与《老年人》”征文活动,得到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共收到稿件179篇,发表22篇。经过认真审读和评选,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奖金和获奖证书随后寄出。一等奖(1名,奖金300元)北京组稿胡汉勋(第10期)二等奖(2名,奖金各200元)1.棋趣无穷黄林石(第11期)2.爱的三部曲莫纯清(第7期)三等奖(8名,奖金各100元)1.无怨无悔的二十年邓树森(第1期)2《.老年人》杂志搭起连心桥沈慧敏(第8期)3.特殊的寿礼钟扣章(第11期)4《.老年人》架起心灵的桥梁肖玲玲(第9期)5.父亲的寄托宋桂林(第12期)6《.老年人》杂志,…  相似文献   

14.
苏丹和埃及《一体化计划》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体化计划》的由来 苏丹在尼迈里总统执政期间,与埃及关系有较大发展。1973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苏丹派兵支援埃及。战后,苏丹和埃及在一些重大内外政策上,尤其在对待前苏联的政策上,出现了许多共通之处。1974年2月11日至22日,尼迈里率领由苏丹外交部长、文化部长、财经部长等高级官员组成庞大代表团,对埃及进行了正式访问。在同萨达特总统的会谈中,尼迈  相似文献   

15.
1973年石油危机与日本中东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国家限产提价,造成石油危机,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施加压力。日本石油严重依赖阿拉伯国家的石油,国内立即陷入危机,不得不与美国反复磋商,最后在美国的默许下发表了基本符合阿拉伯要求的声明。日本对中东政策的调整,是在对中东石油的需求和受美国控制的夹缝中进行的。日美关系是战后日本对外政策的基轴,冷战中如此,冷战后亦如此。  相似文献   

16.
1948年和1967年的两次中东战争,使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人丧失了家园,沦落为无家可归的难民.据统计,前者约60~76万,后者约30万,全都流落在各个阿拉伯国家里.现在,当初的那些巴勒斯坦难民及其后裔已近200万,其中约旦约有101万,黎巴嫩约为32万,叙利亚近30万,其余的散居在埃及、伊拉克与海湾国家.  相似文献   

17.
7月9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转发四川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第四轮创建敬老模范县(市、区)工作的实施意见(2012-2015年)的通知》,启动了全省第四轮创建敬老模范县(市、区)工作. 《四川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第四轮创建敬老模范县(市、区)工作的实施意见(2012-2015年)》(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创建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提出了创建敬老模范县(市、区)的七项条件.  相似文献   

18.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国家限产提价,造成石油危机,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施加压力。日本石油严重依赖阿拉伯国家的石油,国内立即陷入危机,不得不与美国反复磋商,最后在美国的默许下发表了基本符合阿拉伯要求的声明。日本对中东政策的调整,是在对中东石油的需求和受美国控制的夹缝中进行的。日美关系是战后日本对外政策的基轴,冷战中如此,冷战后亦如此。  相似文献   

19.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编写意图 "对数函数"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数学>(第四版上册)第二章<集合与函数>第五节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艾尼斯·曼素尔新作问世埃及著名作家艾尼斯·曼素尔曾辍笔数年,最近带着他的又一力作《没有十月战争就没有和平》返回了文坛。这部新作取材十月中东战争,以埃及已故总统萨达特为轴心人物,透露了阿拉伯兄弟国家之间至今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