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翔 《求是学刊》2013,40(5):116-122
基于东北沦陷前期诗歌生产的颓势,《新青年》诗歌编辑于1938年刊出"新诗特辑",初显了其为振兴东北诗坛做出的努力,可称为"新诗歌"专辑的前征象。《新青年》附刊"新诗歌"专辑的出版,是东北沦陷区期刊诗歌编辑挽救新诗的一次重要行动,也是东北现代诗歌历史的一个独特现象,具有重要的文献意义和研究价值。"新诗歌"专辑显示了以知名诗人金音领衔的阵容可观的诗人群体,诗作呈现出以个体生命的体验表达对社会、人生、理想的认知和贴近现实的书写与抒情等特征,显示出中国古代诗歌与西方现代诗歌的双重影响,诗人对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创作格调的双重选择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诗从诞生之日起,至今已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其命运之曲折坎坷在所有新文学样式中大概可算最为突出.她从开始时的态度最决绝、变化最彻底但成绩并不理想的初期阶段,发展到后来,在不到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汇集和重演了西方诗歌几百年的演变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时至90年代,诗歌似乎又失去了曾有的辉煌和风采,成为了"在文学的诸样式中",环境"最为困难"的一个,"诗的地位日见窄狭和窘迫"[11].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面对新诗在诗歌观念、审美态度、诗思方式、诗歌意象等方面的"现代"变革,一些诗评家注重新诗内在的艺术价值和规律,寻求新诗的自律性和独立的艺术地位,以"纯诗"现念来评价现代派诗人的创作,以批评主体意识的强化积极适应着新诗审美变革的现代探求,在审美探寻动向、审美内质、审美价值尺度、审美对话模式等方面构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纯诗"批评体系,其丰富的审美意蕴对现代诗学的发展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确和深刻地对理论法学予以思考,进而付诸建设的行动,需要对整个理论法学的前提性问题包括法学思维范式、法学思潮及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问题引起重视.法学思维范式体现于法学思潮或流派和相应的各学科之中,更体现于每位学者学术研究的整个过程之中,是一个非常艰辛而又无止境的理论思维创新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无止境的思想解放历程.而某一法学思维范式一旦唤起较多法学家的同一理论思维趋向,往往就要凝聚成为一股强弱不等的法学思潮.一个理论法学学科正是某个法学思潮或法学流派主要理论观点之系统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以前我们看待中国新诗的成就,只定位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诗歌上,对它们的评价,也多从思想内容上加以肯定,而对于新诗的重要一翼--现代主义诗歌,大都持否定态度.而80年代的新诗研究,对现代主义的认识则有了一些进步,但从总体上看是不全面的,存在很多误解.一些人对现代主义并不真正了解,甚至不少是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评价尺度去看待现代主义,所以得出的结论是一半肯定、一半否定,即艺术性是可取的,思想情感内容是没落反动的.90年代以来,对现代主义的认识则较全面深入了,基本上是以肯定为主,而且能够从它与时代、与文学的现代性相联系的角度来看待它的价值和意义,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随着对现代主义认识的深化,我们一下发现新诗的成就了不起,它是那样缤彩纷纭,多姿多采,世界上有的,我们几乎有了.例如对穆旦的认识,几乎是一个发现--他忽然被推到所有新诗人的最前面,决非偶然.即使对像李金发、戴望舒、冯至、卞之琳、闻一多、徐志摩、艾青等现代主义诗人或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人的认识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了.  相似文献   

6.
朱晓进 《学习与探索》2001,35(2):114-117
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其成败得失自然与其使用的语言息息相关.中国新诗产生于以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为重要内容的文学革命之中,那么,五四初期的这场语言革命对新诗形式的形成和发展也就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新诗是这场语言革命的产物,新诗也必然地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语言革命的后果.我认为,要全面评价中国新诗,这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与西方的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有很大的相似处、相较之下它们都有反官方反学院反传统的思想.而西方的浪漫主义的兴起更是审美现代性所引发的先锋艺术的基础.三十几年间中国学习西方艺术样式到现在慢慢走出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化或中国样式的当代艺术,而在此过程中中国艺术家或者艺术工作者也经历了很多弯路,也有很多对西方艺术的误读,而就其发展方向来看,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一样它都是一场是思想解放的艺术思潮.  相似文献   

8.
张敏 《学习与探索》2005,(4):108-111
作为现代派文学潮流中最早和最具影响力的一支,象征主义对20世纪文学开放系统和多元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公立象征和私立象征是象征主义诗艺与传统诗艺在象征表现技巧方面的本质区别,该区别决定了象征诗歌意象与传统诗歌意象呈现出系统性和分散性的不同特点,并使其在诗歌的思想意蕴上表现出朦胧化和明朗化的相异特色,最后导致了诗歌阅读者由读者的被动接受地位向诗人的主动创造地位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闻一多的新诗学是中国新诗历史上第一次文体意识的自觉.他在诗学理论上提出格律论,在创作实践上引入十四行诗,他引领的新月派也成为中国新诗史上第一个卓有成就的诗歌流派.闻一多的新诗学因为其内在的矛盾性,并没有实现其理想预期,这导致了他很快就离开新诗转向了古典文学研究.尽管其中原因众多,但最主要的还是,他的新诗学忽视了现代汉语的语言特性,从而对新诗做出古典诗歌样式的拯救.有意味的是,闻一多还有借新诗"炒作"自己的嫌疑,这种非本体的选择,也决定了他的新诗学很难成功.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语文学中存在着各种方法论流派,它们之间的斗争也反映在对诗歌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中。近10年来人所共见的是,结构语言学和数理语言学的各种方法大量渗入诗歌研究领域(就更广的范围而言是渗入文学研究领域)。在苏联这片土地上,结构主义正逐渐衰落,但它的某些个别表现至今仍屡见不鲜。然而结构主义正在被一些采用美国语文学用语的流派所取代,它们可以叫做“后结构主义”,其中也有来自西方的所谓“篇章语言学”。我们完全有理由问:某些苏联研究者把这些西方时髦货搬到苏联来是否过于匆忙? 一般说来,艺术联系的等级层次问题是系统研  相似文献   

11.
关龙艳 《学术交流》2008,43(5):166-169
以温庭筠、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诗歌独树一帜,被称为"温李新声".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人群体用全新的审美视角与价值尺度,将"温李"一派精致绮丽的风格、朦胧迷离的意境、感伤缠绵的情调与西方的诗学理论相结合,开掘出新诗的艺术特质.可以说"温李新声"唤醒了新诗的旧梦,同时现代诗派也用现代的眼光照亮了以温李为代表的晚唐诗歌.  相似文献   

12.
王卓慈 《唐都学刊》2000,16(4):106-109
中国现代诗坛的杰出代表闻一多,从艺术着眼,从新诗创作起步,继承传统,学习西方,在诗歌创作、诗歌理论、诗歌研究诸方面卓有建树。  相似文献   

13.
王义祥 《学术交流》2002,(4):140-142
鲁迅对国内外各种思潮和文学流派的思想精华,均有批判地借鉴和吸纳,从而在艺术方法上,形成了以现实主义为主,同时兼容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等因素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主义新诗的语言理解对于建立新诗语言的民族化身份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现代主义新诗的"一意向外采辑",试图在现代白话语境下重现西方诗歌理念的诗歌策略,现实主义新诗则浸染着较为浓厚的民族化和本土化色彩.无论是"类型化"的意象选择、寓"训诫"于"比兴"的语言架构还是叙事语态的繁华都鲜明地表明了彰显出现实主义新诗独特的语言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先锋诗歌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表现出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其根源在于先锋诗歌完成诗歌的现代化转型的同时,坚守着中国古典诗歌的精神与艺术流脉,在诗歌观念与形式方面建构起高度的本土化艺术自觉.主要表现在:先锋诗歌延续着古典诗歌的"入世"精神,注意诗歌的社会性;艺术上承续古典诗歌的意境营造手法,注重诗歌的含蓄蕴藉;将西方诗歌叙事的客观性与古典诗歌叙事的抒情性加以整合,做到叙述与抒情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李怡 《学习与探索》2001,(2):99-100
关于中国新诗的总体评价问题一直是一个相当困扰人的东西.一方面,在千年诗史之末出现的中国新诗在并没有能够完全"推挤"开自身远古记忆的时候,似乎总是要被已经习惯了传统审美模式的中国读者置于被审判的境地;另一方面,中国新诗在将近一个世纪的艰难行进中也不断积累着自己的艺术经验,它也不断试图作出关于自己的总结,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人们产生了不同的眼光与需要,因而关于这一评价的分歧的确也相当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7.
正1900年,林风眠出生于广东一个贫农之家。父亲兼做石匠,工于宋体碑文,给了林风眠最早的艺术熏陶。幼时起,林风眠便在绘画上表现出超常的天赋。1917年,他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并于1918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林风眠受到当时西方绘画流派和思潮的影响,这奠定了他一生的创作方向和艺术选择。1924年,林风眠与留法同学在巴黎共同组建"霍普斯会",并联合另一个旅法艺术团体,在斯特拉斯堡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出现一种脆弱国家研究思潮。脆弱国家理论主要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测量指标衡量发展中国家的脆弱程度,以期有助于世界安全和减贫目标。它在西方兴起的主要原因有:一些低收入国家的战乱与贫困现象,发达国家自身的脆弱性问题,全球环境的脆弱性以及由此引发的西方学术思维方式的转变。作为一种新兴的学术思潮,脆弱国家理论也存在标准不清、西方中心论立场、沦为西方国家利益的理论工具等局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诗歌流派、格律与审美的角度对林徽因的诗进行了全面论述。认为,林诗在流派上,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交融,在格律方面则受中国古典诗词影响较深。林诗虽不十分注重社会价值,但较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诸多流派中,由许多是以马克思主义命名的,诸如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等,故也存在着一派名日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潮流.但这一思潮的研究似乎从其产生之初就受到某种程度的"诟病".深入思考其原因,在于这一称呼中包含着"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两种思想倾向,而现有的研究似乎没有充分体现出"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流派所应有的理论性,即没有真正站在"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理论高度去思考问题.在我看来,二者的结合应该代表一种哲学上的理性思考,一种面对时代问题所做出的真实思考.具体说来要想深入研究这一思潮就应该首先对其特有的问题意识、前提性问题、思维方式及现实性与理想性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