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BM方向距离函数、非径向DEA模型以及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的特点,发展了一种非径向BML-DEA模型测度环境绩效,并对中国30个省市1997—2011年地区工业环境绩效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整体上中国地区工业环境绩效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非效率改善;中国最发达的4个省市——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的工业环境绩效的年均增长幅度最大;3种污染物处理对工业环境绩效增长的贡献较为均衡;不同地区的工业环境绩效及其分解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的工业环境绩效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但效率增长速度略低于中部地区。因此,各地区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1999~2011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市级面板数据和系统GMM估计法,检验了土地财政对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地财政对城市空间扩张存在倒U型的动态影响,就现阶段而言,土地财政带来了明显的城市扩张效应,但长期来看,将以损害社会经济运行效率为代价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对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和时序差异,土地财政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城市空间扩张,但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则不显著;随着土地财政规模的增加,2004以后土地财政的城市空间扩张效应更加显著,同时,还发现土地财政与城市空间扩张之间存在非对称的正向互动关联.  相似文献   

3.
一、内蒙古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分析   (一)增长速度分析   内蒙古居民消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稳定增长,但两者的增长速度却有较大差别.虽然各期增长速度高低不同,在1995~2005年的十二年间,除1997、1999、2001和2002年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外,其余年份居民消费支出增幅均低于地区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的一个要素,理论上这个要素能够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但是,现实生活中自然资源常常阻碍了经济增长的提高,而缺少自然资源的地区反而可能有更快的增长速度.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富集,但发展滞后.自然资源丰富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经济发展的优势,但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或仅仅将眼光集中在资源上,就很容易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劣势.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必须跳出资源诅咒,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研究发现:财政支出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果要远远大于财政收入政策效果;财政支出政策对居民消费体现了很强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影响大于中部地区;扩张财政政策在中部效应显著,但在东部地区效果不明显,而在西部紧缩性政策效果更为明显;因此,政府应该扩大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基础建设和民生建设的投入,营造更好的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6.
赵西 《四川省情》2010,(3):33-34
在2009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四川经济进步显著,经济指标总量多数继续保持或重新占据西部领先地位,增长速度排名也多数提升,西部领头羊风采重新展现。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13—2020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收敛系数、核密度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以及Theil指数分解法对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整体的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北京的耦合协调水平最高,河北的最低但增长速度较快,与天津的差距逐渐缩小;京津冀及南、中、北部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大致呈现收敛性特征;各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城市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京津冀耦合协调水平的总体差异明显,且差异来源主要是区域内的差异,中部地区的内部差异明显大于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皖北农村劳动力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得出以下结论: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性别差异集中体现在收入方面,收入差异是由职业结构差异和性别差异造成的;跨区流动、进城务工是农民提高收入水平的有效途径,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欠发达地区应通过扩大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9.
陈健 《统计与决策》2015,(2):144-146
基于我国跨省份面板数据,文章通过实证,重点关注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结论表明:控制相关因素,生产性服务业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依然显著存在,尤其对工业化后期阶段地区。比较而言,政府主导下的城市化发展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地区更明显;但市场化与一体化程度加强则是促进分工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扩张,进而生产性服务业表现为对城市化发展促进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对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问题的探讨●杨凡●工业经济效益指数是衡量工业经济效益各个方面在数量上总体水平的一种特殊相对数,是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综合标。其主要作用在于淡化片面追求产值增长速度,突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淡化依靠生产要素数量扩张来实现经济...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江苏服务业发展良好,呈现增长速度保持高位、总量占比稳步上升等态势,但也存在经济总量有待扩张,规模占比仍然偏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需求结构和外贸依存度影响。为此,建议明确服务业的发展方向、聚焦工作重点等,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地区,意指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增长速度都低于我国平均水平的二级行政区域。在我国,欠发达地区分为几种类型:落后程度严重的地区,存在一定工业基础、资源储量丰富、配套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原来经济基础好、但近几年经济增长率连续下降、呈现衰落的地区。主导产业是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向高  相似文献   

13.
一、西部人口自然增长过快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经济发展和人口自然增长是密切相关的,一般而言,在工业化开始后,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特征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陕西、重庆、云南、广西、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贵州、青海、西藏)经济发展滞后的状态,和西部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有着直接的联系.2001年西部地区人口出生率为14.8‰,死亡率为6.37‰,自然增长率为8.42‰.这一人口增长速度,较1991年出生率高达21.02‰,自然增长率高达13.84%‰,虽然有了显著的降低,但依然偏高.与东部地区(这里的东部指除西部12各省市区的其他省市区)同期相比较,出生率高出4.2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高出3.82个千分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山西、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1.4%。西部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20年中,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和东部相差不到0.4%,但在随后的20年改革开放时期,东部年均增长速度比西部高出2.5个百分点以上。2002年西部国内生产总值为19886亿元,占全国的17%。东西部地区的发展严重不平衡。究竟那些因素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2004—2019年江苏省44个县域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并分析地区生产率水平时空演变的基础上,以经济距离为空间权重,结合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经济集聚对地区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的生产率水平在样本期内稳中有升,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分时期从南到北依次递增;经济集聚显著促进了地区生产率增长,存在着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由经济集聚和经济距离的共同作用所引致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偏向于综合技术效率的提升,而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不明显。同时,还进一步探讨了经济集聚影响地区生产率增长的时空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2007:中国发展指数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深入地解读了RCDI(2007)的动态发展情况.RCDI(2007)增长速度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指数增长速度的高低同地区的指数得分及排名没有明显关系,许多西部落后省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协整分析表明,我国社会经济的各方面发展在长期中有均衡关系.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也显示,短期中发展仍然会失衡,不过各指标朝均衡状态调整的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在本地区两大经济体中国和印度强劲增长的带动下预计将增长7.7%。展望2007年,尽管该地区会受到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慢、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国际原油价格高企的不利影响,但仍然可以实现7.1%的较高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8.
段新  乔杰  戴胜利 《统计与决策》2022,(23):121-126
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区域城市化效率与科技创新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全局参比法、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熵权法对中国不同区域的城市化效率和科技创新水平进行了测算,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不同区域2008—2019年的城市化效率与科技创新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从时序演变上来看,区域城市化效率和科技创新水平大体都呈现上升的态势,城市化效率的增长速度远高于科技创新水平;从空间格局上来看,城市化效率和科技创新能力都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态势;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城市效率仍处于低水平耦合协调状态,随着时间增长处于在波动中稳定上升状态,但增速缓慢;区域城市化效率和科技创新水平耦合度分布不均衡,高度耦合地区集中分布于东部的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等地区,且东西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一、嘉兴开放型经济与周边城市的比较 嘉兴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总量与周边城市差距缩小.改革开放初期,嘉兴经济增长速度在长三角地区相对较低,经济总量与周边发展较快的城市差距不断扩大.90年代后期以来,嘉兴经济增长速度加快,2002年和2003年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均仅次于苏州,保持长三角地区第二.经济总量在长三角地区依然保持第10位,但与位居嘉兴前三位的常州、南通和绍兴的差距已明显缩小.2002年,嘉兴GDP分别比常州、南通和绍兴少7.1%、20.4%和23.9%,2003年差距分别缩小为5%、15%和21.4%,分别缩小2.1、5.4和2.5个百分点,2002年嘉兴人均GDP低于绍兴0.7%,2003年则一举超出绍兴2.5%,仅比常州少1.5%,超出南通近一倍.同时,经济总量低于嘉兴的其他城市与嘉兴的差距也在拉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与农村金融机构空间分布等方面对我国区域农村金融发展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相关率区域差异明显,西东中部地区呈递减分布;区域农村金融中介未能有效地发挥资金配置功能,其中中部地区资置效率最低,但西部地区有明显改善;农村金融组织按照人口数量而非经济发达程度设置地区分支机构,机构的撤并从区域对比来看并没有体现效率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