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域名争议主要因域名的注册和使用与受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保护的传统商业标志之间的冲突而产生。为保障新兴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域名争议必须得到及时、妥当的解决。为此,ICANN推出了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机制,CNNIC推出了以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机制为模式的国内域名争议解决机制,紧密契合域名争议的特点提供快捷的在线争议解决服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应当遵循能源安全、和平解决争端、非歧视以及过境自由和无害通过的国际法原则;直接投资模式和产品分成协议是双方合作的主要法律形式;国际条约、政府间协议及企业间协议、资源国的国内法以及国际惯例构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能源合作的法律依据;要避免或解决能源争议,必须对争议的类型、原因、解决争议所适用的法律以及解决争议的方式进行梳理和剖析.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实国情和法理,可以确立由效果、效率和成本等一级指标和若干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作为对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评估的基础。通过采集数据对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从而对“效果”一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估。通过数据分析或其他实证分析的方式来评估“劳动争议解决的时间”、“调解、仲裁和诉讼程序衔接程度”等二级指标,从而综合评估“效率”指标。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运行的成本涉及到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平衡,在对“劳动争议解决的个人成本”、“劳动争议解决的社会成本”等二级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对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运行成本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4.
两岸对于行政机构事务管辖争议解决机制有着不同的规定模式。大陆对于行政机构事务管辖争议解决机制附属于行政组织法,而台湾地区的行政机构事务管辖争议解决机制以行政程序的规定性文件为依据。两岸行政机构事务管辖争议解决机制均包括了协商性机制和裁决性机制。行政机构事务管辖争议解决机制未来需要向着透明、高效的方向改进。  相似文献   

5.
在解决劳动人事争议过程中,高校劳动人事争议解决机制存在着争议调解机构设置不合理、规则不明确,争议解决方式不科学;劳动争议与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规则不协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和诉讼机制的不协调等困境。建议完善争议解决机构和规则;强化工会维护职能;制定完善的劳动人事法律,理顺劳动部门、人事部门、仲裁机构和法院的关系,以完善高校劳动人事争议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6.
府际权限争议客观存在且日益普遍化现实,亟待一套科学理性解决机制。现行行政机制和行政诉讼机制均存在致命弊端。将府际权限争议交由权力机关解决是必要且可行的。为确保权力机关顺畅解决府际权限争议案件,必须创新诉讼机制,从解决主体、提请主体、受案范围、管辖制度、解决程序等诸方面具体建构中国府际权限争议权力机关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7.
由ICANN通过UDRP规范体系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域名争议行政程序解决机制,作为一种新型非诉讼解决争议方式,对于域名争议的有效解决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安全发展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通过对域名争议行政程序解决机制的发展沿革与法律特点的理论分析,本文就该机制与传统争议解决途径的区别为该机制作出初步的法律定性,并从国内民法与涉外民法两个层面就该机制对于网络环境特别是电子商务的民法价值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8.
CAFTA<争端解决机制协议>对争端解决的范围、方法及其适用的程序等都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2009年8月自贸区投资协议的签署,为投资争议的解决提供了具体的法律规定,而投资争议的解决条款将成为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中国与东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双方在贸易、服务、投资、环境保护等领域出现的争议,将成为双方更需要关注的问题.而在制度的设计上,该机制还需要不断地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跨国能源管道运输的若干国际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社会还没有专门针对跨国能源管道运输的统一的国际法律制度,过境自由原则、非歧视原则和不妨碍原则是跨国能源管道运输的重要的国际法原则。跨国能源管道运输的管辖权模式主要有属地管辖和协议管辖。跨国能源管道运输的环境管理包括环境影响评估和环境保险方案等内容,它对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跨国能源管道运输争议可以通过国际仲裁和国际司法机构的裁决等方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与传统的争议解决机制结合产生出网上争议解决机制.网上争议解决机制包括全自动化与中立第三方干预两大模式,有着低廉、快速、便利、较弱的对抗性与广泛的服务范围等优点,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通过促进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加强该领域的国际合作,网上争议解决机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存在着大量的缺陷,如工会主席的产生方式使得工会在劳动争议调解过程中的立场偏向,将产生弱者更弱、强者更强的状况,导致调解机制在劳动争议救济体制中逐渐被淡化。同时,劳动争议解决的"一裁两审"制度使得程序过于复杂漫长,耗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大量的时间成本。通过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建立长期稳定的能源法律制度对能源问题的解决大有裨益。虽然我国已初步形成能源权属、能源财政税收、能源生态补偿和能源监管制度,但就制度内容和设计上看,仍有诸多问题有待厘清。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应从健全配套机制、强化协调机制、引入利益衡量机制等方面对能源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武汉大学法学院何其生教授所著<互联网环境下的争议解决机制:变革与发展>一书,着眼于网络技术在传统争议解决机制中的应用价值、互联网环境下新兴争议解决方式以及网络争议解决的传统机制与现代模式之间的衔接、整合问题,该著作的许多结论对本领域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填补了我国系统研究网络环境下争议解决机制的空白.该著作不仅对于互联网环境下争议解决机制的实践与理论具有重大、积极影响,其问题意识的前瞻性、研究方法的严谨性和理论体系的开拓性对于法学研究具有普适性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薇 《中州学刊》2012,(2):76-80
网络极大地改变了交易方式,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产生了大量跨国民商事纠纷,传统争议解决方式在数字时代遇到诸多困难。在欧美国家,完全适应网络环境的"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应运而生,网上仲裁作为在线争议解决的一种主要方式近年来获得了较快发展。在当前法律框架下,约束性网上仲裁在仲裁协议的有效性、仲裁的应用范围、仲裁程序及裁决的执行等方面都陷入了困境,非约束性网上仲裁则在解决电子商务引起的特定消费者争议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非约束性网上仲裁将在线争议解决机制与网络社区规则相结合,创制出"自我执行机制"来达到促进执行争议解决结果的目的,其核心价值在于作为一种维护当事人权益的"前置程序"增强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心,其成本低廉且能促进公正的实现。我国应结合本国法律和经济环境来实践非约束性网上仲裁。  相似文献   

15.
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面临财政补贴困境和保障性收购制度困境。在绿色能源革命背景下,要引入民间资本解决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开发利用的资金需求问题,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落实可再生能源总量目标,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固定电价制度,以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重构《可再生能源法》,在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基础上设计可再生能源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可以通过对化石能源发电商、电网企业、大型能源消费企业课以强制性配额义务,对投资可再生能源的企业进行绿色证书管理,在市场机制下培育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文物返还国际争议体现了不同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一方倾向于将文物留存在国内,而另一方则极力主张文物的自由流转。解决文物返还国际争议,应遵循国际合作原则,寻求建立一种以共享和交流为主要方式的互惠性的安排机制,从而协调相互)中突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一个能源奇缺的国家。能源问题历来是日本赶超欧美先进工业国,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重要障碍。然而战后(包括十年经济恢复时期在内),日本只用了二十五年的时间,就在战争的废墟上实现了工业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是怎样解决经济发展与能源供给的矛盾的呢?本文想就这个问题略述拙见。  相似文献   

18.
自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出台后,我国宏观层面正在进行审议一部全面体现能源战略和政策导向的基础性法律,统一解决能源结构、能源效率、能源安全保障、能源开发利用、能源与环境的协调等综合性问题,以及包括能源安全的规定.2005年美国的综合能源政策法出台,为美国在今后20年间的能源发展指明方向,对中国这部能源法的出台也有极强的借鉴意义.美国能源政策法的亮点与争议,需要在审视中国与美国各自的能源问题和能源环境的相似及差异下,比较研究了中国在即将出台的能源立法中应当汲取或注意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杨晶 《学术探索》2014,(1):59-62
劳动争议的解决涉及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维护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现在我国经济体制领域已经产生了深刻变革,人们思想观念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各方面利益对抗加剧,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经济利益冲突愈演愈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任务艰巨。构建和维护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妥善处理大量出现的劳动争议。在现有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调解是最有效化解劳动争议双方矛盾的方法,而劳动仲裁调解居于劳动争议解决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劳动纠纷解决机制在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并不理想,未能发挥该制度最初构建时的目的。因此,从司法实践的视角对现行机制的结构进行补充和完善显得更有必要。在非诉讼纠纷化解机制方面:要加快建立企业劳资双方的平等协商机制;对多形式的调解体系结构进行完善;进一步提升仲裁对案件的分流作用。在诉讼纠纷化解机制方面:要尽快对小额诉讼建立速裁制度;调整劳动争议诉讼收费机制;规范劳动争议案件诉讼代理制度;完善劳动争议案件的执行程序。另外,要促进裁审统一,进一步实现诉调对接,充分延展审判信息的辐射功能,从而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纠纷解决机制并形成对处理结果的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