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上帝存在与恶的问题是中世纪哲学重要问题之一。恶的问题通常被用作反驳上帝存在的理由,而应对这一诘难,为上帝存在的信仰作辩护的理论,就是神正论。圣托马斯·阿奎那在《论恶》一文中对恶的本质和恶的来源问题进行了仔细的澄清。本文通过对圣托马斯·阿奎那论证思路的分析和整理,认为其神正论有两大要点:第一,将恶解释为具体的善的缺失,从而对恶作了非实体化的处理,使其不具有本体论地位。第二,对自由意志与恶的关系的解释是,上帝不能给被造物一种只可行善不可作恶的自由意志,意志自由的本质在于可选择性。因此,上帝存在与恶的问题是相容的,恶的问题并不能作为否定上帝的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奥古斯丁是中世纪早期最重要的神学家、哲学家和伦理学家。这个世界恶的来源问题是基督教教义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之一。这个时期的相关理论都提出了意志为恶的起源论。奥古斯丁之前的神学思想家奥利金等人没有摆脱柏拉图哲学的影响,提出二元论的意志说。奥古斯丁坚持认为,造物主所创造的这个世界的一切从本性上看是善的,同时认为上帝给了人意志自由。正是因为被造物(魔鬼与初人)有意志自由,他们因为骄傲而自己背离上帝,从而才有了罪与恶。骄傲是恶的开端,而谦卑是一切德性中首要的德性。  相似文献   

3.
别氏的观点同基督教传统既相协调也不乏紧张.他认为,自由、虚无等构成了前存在的深渊,上帝乃从中永恒地诞生的,人由上帝从虚无即自由中创造,但上帝不能控制人身上的自由.人凭其自由放弃了自由,此即堕落.上帝在十字架上的受难是继创世后的第二次行为,对人发出了救赎的召唤.上帝具有永恒的人性,此即其第二个位格圣子的本质,表现为神人耶稣基督,其彻底实现需要有人的创造性参与.上帝对人的召唤即对人的人性即神人性的召唤,只要人以精神为原则进行自由的创造,便能使自己在上帝身上诞生,并使上帝在自己身上诞生,此为上帝救赎行为的继续,亦其第三次行为.  相似文献   

4.
借用莱布尼茨等人的神学理论,我们可以解析戈尔丁《教堂尖塔》中的神义论思想(即面对世界上存在着的种种邪恶与苦难证明上帝之正义)。教长乔斯林是神学真理的化身,他为了"上帝荣耀"而对抗建筑法则,执意要在没有地基的情况下建造尖塔。建筑师梅森则是世俗真理的代表,他在信奉建筑法则的同时也期待建筑的奇迹,但他无法理解乔斯林的神学真理。建筑法则和上帝荣耀的论争,以尖塔的倒塌而告终。然而,建筑法则的"威力"不是颠覆了乔斯林对于上帝荣耀的信仰,而是让他看清了人心的黑暗(包括他自身的黑暗),从而愈发坚信上帝的全能和正义。  相似文献   

5.
在费希特思想中,正义理念的先验基础即绝对自我不是本原意义上的上帝,而是实践理性化、道德化的上帝,实践理性赋予了人类思考正义问题的基本视角.以此为据,费希特不仅探讨了正义理念的内涵,而且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的伦理原则,并意欲通过法律手段保证每一个人的自由权利.费希特的正义理念为一切正义法则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恶是善的对立面,是哲学的关键点。对恶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中西文化精神特质的差异。本文认为,作为中西文化精神支柱的儒家文化和基督教关于人之恶消解的异同主要表现为:在恶的来源问题上,儒家认为人性本善,恶来源于人们对物欲的过分追求,是“气质之性”的败坏所致;基督教认为人性本恶,恶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是原罪破坏了人的自由意志的结果。在恶的消解问题上,儒家消解恶的途径在于修身求己,通过道德修养来发明真心、本性,去恶扬善;基督教消解恶的途径在于神的力量,只有通过信仰基督,得到上帝的恩典才能获得救赎。达到善的目标。在恶消解后的终极结果问题上,儒家设想的人格终极目标是“内圣外王”的圣贤,终极社会理想是“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基督教设想的人格终极目标是无原罪在身的“第二亚当”,终极社会理想是“爱人如己”的“上帝之城”。  相似文献   

7.
<白鲸>讲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复仇的背后潜藏着一个恒久的主题--人与神的抗争,抗争的动力源于主人公体内勃发的非理性力量及其对上帝与世间一切的叛逆,这种勇往直前的叛逆与反抗使主体的欲望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与显现.同时,在与荒诞世界相对抗的过程中,主人公的行动也包含了生命的矛盾、痛苦、孤独与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8.
至善的上帝所创造的整个世界都是美好的,那么为何还有恶?恶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奥古斯丁一直思考的问题。他认为上帝所造的一切物都是好的,包括人,但为什么人会犯罪而堕落呢?为什么在善恶的决断上出现了问题?不论是“始祖”受“蛇”的“引诱”,还是“始祖”与“蛇”的“共谋”,但都是因为“自由意志”,所以在择善避恶上自趋于下流,背离了上帝的看护和嘱托,为世俗之事所累,过着肉身无法支撑起高贵灵魂的龌龊生活,上帝面对人类如此尴尬的境地,上帝知情却怨而不怒,在十字架上漠视着人类的无耻。  相似文献   

9.
恶的问题是基督教哲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因为它的出现对上帝的存在、上帝所被赋予的各种属性以及基督教的某些信条产生了威胁。无神论哲学家们利用这个问题攻击基督教的信仰,而神学家们则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以维护基督教的信仰。奥古斯丁就是其中的最著名的神学家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浅析奥古斯丁对恶的问题的辩护来澄清以下观点:奥古斯丁并没有成功地说明上帝不是恶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
经济正义是对经济生活的正义观照 ,它越出将经济狭隘地视为追求财富的片面观念 ,把人类的经济领域置放到生活世界的价值平台并对之加以哲学的考量和意义的审视 ,确保经济活动以人的自由之本质为终极旨归。那么 ,经济正义何以可能 ?这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本文立足于人的人性根据、人之利益关系中存在以及当代经济关系中所凸现出来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对峙情态 ,阐述了经济正义的存在论基础以及现实吁求经济正义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