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宁 《中外书摘》2007,(1):33-35
17世纪传教士到中国,传播科技是为了传教;中国容许传教,是因为传教士传播科技。双方两者间微妙的平衡,成为福音得以进入中国的基本条件。但是,这种平衡复杂敏感得难以维持。传教士过分传播科技,不仅会破坏天主教的神学基础,还会使中国人与传教士不知不觉中忽略了教义与教务;过分传播宗教,没有科技的保护他们就无法居留中国,中国当局也会因为他们教众过多、势力太大威胁到政教安全而禁止或驱逐他们。以科学传宗教。科学在世界观本质上是与基督教相矛盾的。此时在欧洲已经出现科学与神学的矛盾,在中国传播科学,迟早会自毁传教的信仰基础。更何况此时的中国,没有福音的土壤,未必就有科学的土壤。传教士的传教地位岌岌可危,科学地位也岌岌可危。中国的学术传统,儒家世界观,僧道势力,民族心理与民间知识道德基础,既不能容纳基督教,也不能容纳科学。在中国,传教事业纠缠在科技与宗教、基督教与中国传统、西方教会与朝廷等等矛盾关系中,这些矛盾随时可能触发,将传教士们多少年含辛茹苦、小心翼翼取得的成就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2.
被默顿誉为“既是社会学之父,又是科学社会学之父”的实证主义哲学鼻祖孔德,曾把人类精神进化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哲学)阶段和实证(科学)阶段。而他所处的19世纪中期,正是理性高扬,实证科学迅猛发展,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恩格斯)的时代。在这一强劲的时代潮流中,“再没有第二种力量可以与科学思想的力量相匹敌,它(科学)被看成我们全部人类活动的顶点和极致,被看成人类历史的最后篇章和人的哲学的最重要主题”(卡西尔语)。按照海德格尔的观察,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是“众神逃遁,大地解体,天上没有了奥秘”。  相似文献   

3.
费耶阿本德批判了对科学与非科学二分化的传统处理方式。在他看来,科学和非科学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科学一直被非科学的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塑造,如果人们想对事物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则必须使用其他非科学的方法和成果。由此,他提出了科学与非科学并肩发展的多元主义方法论,对于正确处理科学与非科学的关系,塑造多元化的自由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库恩拥有历史学家与科学哲学家的双重身份,在他的身上实现了二者的融合。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库恩最独特的点就在于其科学史进路,他主张从科学事件本身去寻找历史材料,这样一来科学史的准确度便有了较大的提高。不过,由于他具有比较明显的反历史态势而遭到了正统科学史家的漠视。"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引发了所谓的科学哲学的历史转向,在科学史家眼中,不过是以哲学模型代替历史理解,是反历史的。"从科学哲学角度来看,库恩与其他科学哲学家不同之处在于,他对待科学并没有仅仅依靠想象一种万能的衡量尺度,并通过科学史的案例来加以佐证和解释它;而是为科学的发展历程赋予了时代内涵,通过科学共同体中的范式,从而为科学哲学加入了历史的元素。  相似文献   

5.
熟悉社会学思想史的人都知道,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韦伯早年毕业于柏林大学法律系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但终其一生,他都以经济学家的身份在弗莱堡、海德堡和慕尼黑等几所著名大学里先后被聘任为经济学教授;而学术界又都公认他是著名的社会学家,其学术著作,无论是从文化论上着眼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题为“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的一系列(包括中国宗教、印度宗教和古代犹太教)比较文化史研究。  相似文献   

6.
艺术的责任     
正艺术是有责任的。她与科学、哲学、宗教在一起,赋予人类四种灵性的光芒,而艺术恰恰是最独立、最自由、最自我,也是最具人性的。科学,是一种自然法则,教我们服从自然规律;哲学,是一种精神法则,教我们服从社会律;宗教,那是神的法则,教我们服从先验律;只有艺术,他尊崇的是自我的体验法则,教我们服从自我的心灵。被艺术打动,没有任何理由,不需要任何说明,因为是你自己内心的呼应。  相似文献   

7.
“科学传播”、“公众理解科学”无疑是舶来品,因为在中国的语汇中,极少这样的词语组合,尤其没有西方学术意义上的科学传播与公众理解科学。不过,由于它们与科学的扩散、公众对科学的看法相关,在我国首先引入这个相互交叉之学术领域的学者,多来自科学普及、STS、科学哲学等学科领域。于是在中国出现了科普界、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学术界、传播界人士为主要研究人群,以科学传播、公众理解科学为核心学术概念的新的学术领域。这无疑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分层和景观。新近出版的《在理解与信赖之间:公众,科学与技术》(迈诺尔夫·迪尔克斯等著,田松等译。下文引自该书处,只注页码)就是定位于该学术领域的重要译著之一。  相似文献   

8.
科学小说作为19世纪下半叶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其写作过程以科学原理和科学实验为创作基础,并加以适当合理的想象。科学小说不同于科幻小说,其主要关注的是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对于未来世界各方面所产生的结果和影响。英国作家迈克尔?科迪所著《基因传奇》是典型的科学小说,作品中讲述了科学家与神秘宗教团体之间的各种矛盾纠纷。本文通过对小说《基因传奇》进行分析,探讨文学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科学与宗教之间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韦伯关于中国文化论述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韦伯的《中国的宗教:儒教和道教》一书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中的得失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管见,指出由于时代的局限,韦伯像他那个时代的大多数欧洲思想家一样具有欧洲中心论的思想倾向,这导致他在论述包括中国宗教在内的东方宗教时显露出极高的睿智和洞见,同时也含有许多曲解和误读。譬如,他判定道教是纯粹的非理性,进而把包括儒释道三家学说在内的东方宗教界定为神秘主义类型,并与西方的禁欲主义宗教—文化类型对列成犄角之势,构成了韦伯视野中的东西方文化—历史比较研究的基本格局。文章认为韦伯对中国文化的这些见解既和他的比较研究的理想类型有关,也与他思想深处源于古希腊的理性哲学和中古希伯来的信仰意识所奠定的欧洲文化统一性具有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对科学革命及其本质的研究,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维度出发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颇具影响力的要数美国的著名学者托马斯·库恩,在他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他从科学发展的实际历史背景出发,以范式的形式发展和更替为核心,用历史的方法从动态的角度考察科学发展的机制和规律。  相似文献   

11.
成北 《老年人》2009,(9):22-23
有一位学者,他把总结、研究我国古代精神遗产作为一生的追求和使命,主持整理和编纂了超过10亿字的古代文献;因为最早研究宗教,他被毛泽东称为“凤毛麟角”。耄耋之年后,他又不顾年迈体弱,担任了我国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公益广告代言人,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奔走呼吁。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科技大学第二教学楼一楼的阶梯教室里,吴天雄头戴鸭舌帽认真地听课,这堂课的主题是"科学方法与创造学"。在年龄各异的同学中间,92岁的吴天雄格外显眼。"打工求学"吴天雄以前是合肥叉车厂的一名普通工人,退休后他的身体很不好,被多种疾病折磨,不停地吃药。  相似文献   

13.
SCI崇拜     
在我国,SCI(即ScienceCitationIndex,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论文就是科研机构的GDP,目前已成为衡量大学、科研院所和科学工作者学术水平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尺度,拿硕博学位、评职称、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历史是科学战胜疾病的历史,也是人权平等与歧视偏见作斗争的历史。由于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低下,历史上人类为保护自身健康,在遭受病魔侵害时,常常受宗教或迷信观念的支配,将疾病视为上天的惩罚,或躲避、驱赶,或关押乃至大批残杀和消灭那些被认为患了传染性疾病或瘟疫的个人、家庭、社群部落甚至整个人种。这样的悲剧在历史  相似文献   

15.
马哈福兹的《我们街区的孩子们》倡导一种能够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在文化转型中既保留了传统核心价值观,又融入作为现代文化核心特征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本主义精神的新型核心价值观。为此,他既尊重宗教作为传统道德基石的作用,又将科学作为现代价值支柱而加以大力弘扬;既继承了伊斯兰教入世传统中对人的价值定位,又试图将它与现代人本主义精神相结合,以凸显“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因此,此种价值观的最终目的,实际是对具有现代自我意识的“新人”的召唤。  相似文献   

16.
威廉·巴特勒·叶芝(W.B.Yeats,1865-1939)是近代爱尔兰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被T·S艾略特称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1923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对神秘主义有浓厚的兴趣,并一生为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叶芝的神秘主义倾向在他的名诗《丽达与天鹅》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他的神秘主义倾向受宗教和东方文化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崔新玲 《现代交际》2011,(8):147-147
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园科学教育已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十年来,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研究的热点不断更新,不同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也不尽相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研究;STS教育研究;科学教育生活化研究;科学教育与其他领域渗透、融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由于群体的特殊性,受到普遍关注。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需要各个方面以育人为核心,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有全面、准确、理性的理解,在真实把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了解宗教知识和文化、宗教与社会的关系等,正确认识宗教。  相似文献   

19.
我宁愿选择孔夫子 越来越多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信奉了宗教。许多人在默默地修行,变得宽厚和安静。我唯有敬畏。也有修行变成了杂技或杂耍。一个人说他的道长师傅辟谷修行。可以多日不吃饭,只喝水。有人已经达到41天,他的师傅表示他能够达到81天,准备上吉尼斯世界记录。他希望有媒体介入报道这件事。我不知道一个人的宗教修行与吉尼斯世界纪录有什么关系,与大众媒体有何干系。修行成了世俗的竞技,宗教变成了杂耍。我不信任那些在凡人面前表演奇迹的人,哪里有人表演飞上天,哪里就在亵渎神灵(其实,我宁愿说是在亵渎人的心灵的纯洁)。我也不愿意加入到信服者的行列。在这些表演奇迹的人身上,我感到的是信仰的赝品。  相似文献   

20.
塔哈·侯赛因是阿拉伯世界的文坛巨匠,著名的民族主义思想家,一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为阿拉伯人民留下极其丰富的理论财富,其中宗教思想是这一理论财富的有机组成部分.塔哈·侯赛因立足于近现代埃及社会的政治变革,坚持用科学分析的态度对待宗教问题,对宗教与理性、科学、宗教与民族的关系,宗教的社会作用、伊斯兰教的变革及其与埃及社会相适应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宗教思想.一、对宗教的态度一些西方学者指出:“塔哈·侯赛因曾是向传统伊斯兰教义挑战或质疑的代表,但后来他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塔哈·侯赛因甚至对《古兰经》和《圣经》的历史也表示怀疑,坚持彻底的理性主义、”因此,“塔哈·侯赛因是以理性主义和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