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索尔·贝娄作为当代美国文学代表人物,影响深远.本文把研究的焦点放在小说<赫索格>的结尾,从存在主义哲学人手,分析<赫索格>的结尾所体现的传统存在主义要素和索尔·贝娄独特的存在哲学观.进一步揭示贝娄在试图帮助人类摆脱困境方面所表达的存在主义主张--只要人类通过自身的反省与感悟,一定能找到生存的意义,并最终得到诗意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小说家索尔·贝娄的作品《赫索格》自出版发行以来受到评论界的极大关注,小说详尽地展示了主人公赫索格逃离“自由”,追求心理平衡,最终回归“本真”的心路历程。对于美国现代社会的“消极自由”与基于社会群体的自我“本真”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索尔·贝娄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是海明威与福克纳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文人,《赫索格》更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杰出作品。解析主人公赫索格摆脱异化的心路历程,了解赫索格的精神迷茫,挖掘赫索格心底的困惑和度过危机的历程,对我们理解生活、洞悉生命依然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贝娄是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赫索格》展示了人类在混乱的世界中面临的生存困境。本文将对主人公的心理模式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赫索格》艺术风格蠡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长篇小说《赫索格》在展示人物内心冲突、情节构造、叙述基调、审美品味等方面都别具一格。作者的艺术追求对我们深入思考当下文学写作与文学消费面临的问题无疑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殷雪梅 《理论界》2007,(8):214-215
在《雨王汉德森》中,索尔·贝娄塑造了一位精神失落但努力拯救自己的美国富翁形象。小说充分展现了主人公的精神危机以及他为寻求自我救赎的历程。在这个心灵之旅中,贝娄通过对主人公的分析隐性地体现了作品存在的犹太性以及这种特性在主人公身上的呈现。  相似文献   

7.
美国小说家索尔·贝娄在其作品《洪堡的礼物》中生动刻画了美国中西部重镇芝加哥。芝加哥对于主人公西特林而言,既是外部嘈杂的都市符号,又是内心深处对老城市的乡愁,西特林在这两个世界之间挣扎。贝娄通过主人公西特林在芝加哥内外交困的混乱生活,展现出当代都市人的真实状态。同时,贝娄更借助于西特林对于芝加哥的思考进一步挖掘当代大都市所面临的现代性困境与危机。《洪堡的礼物》中所描写的这些危机,对探讨、把握和积极解决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所凸显出的部分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主要讲述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探讨了性爱、家庭、婚姻和宗教等问题.把他的最为人所知的"兔子"四部曲置于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结合作家的创作初衷,指出厄普代克的"兔子"系列小说包含的丰富社会文化容量使得它堪称研究美国当代社会文化的"断代史",认同作者宣称的"我的关于普通人的小说有着比历史书更多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主要讲述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探讨了性爱、家庭、婚姻和宗教等问题。把他的最为人所知的“兔子”四部曲置于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结合作家的创作初衷,指出厄普代克的“兔子”系列小说包含的丰富社会文化容量使得它堪称研究美国当代社会文化的“断代史”,认同作者宣称的“我的关于普通人的小说有着比历史书更多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李长亭 《殷都学刊》2013,34(3):89-92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洪堡的礼物》刻画了美国知识分子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浪潮中,迷失自我,备尝世态炎凉,深刻揭示了物质世界对精神世界的摧残.本文试以洪堡为例,从社会和个体两方面深入剖析造成他人生悲剧的原因,进而指出,主体人格的分裂是造成洪堡悲剧的根本原因,而社会为人格分裂的养成提供了足够的养分.  相似文献   

11.
诺曼·梅勒是现当代美国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其第一部小说《裸者与死者》自从发表以来,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这部小说中,他真实地再现了战争中的环境、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小说中的主人公的生存境遇表现了他们存在的疏离感,他们不仅疏离于自然环境之外,而且疏离于周围的其他人,同时人与自身也处于疏离之中。通过展示人物的疏离感,一方面,梅勒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另一方面,他也表达了对人类生存境况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约瑟夫·海勒在其最具代表性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运用非线型叙事、片段和悖论等叙事手法,构筑了一个荒诞、荒谬的小说世界,以此来影射官僚机构的腐败无能、专横残暴和不可理喻以及当代美国社会的混乱、疯狂和荒诞,从而揭示了现代人荒诞的生存状态以及个人在这个世界中的渺小和无奈,使读者理解小说所表现的非理性等主题,进而体会小说文本世界所折射出的美国社会的黑暗和战争的残酷.  相似文献   

13.
美国犹太文学作为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马拉默德的《店员》、贝娄的《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和辛格的《渎神者》三部小说中坚守犹太教、淡忘犹太教、反对犹太教三种宗教母题背后丰富的社会功能,进一步证明:美国犹太文学的宗教母题不但对犹太民族,而且对美国主流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买买提明·吾守尔的众多小说中,《芦花公鸡》可谓较有特色的一部作品。在这篇情节荒诞戏谑的维吾尔式黑色幽默小说中,作者通过一只独特的芦花鸡,着力挖掘了现实社会金钱腐蚀下的人性丑恶及道德沦丧。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看,作品展现了当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困境,作者希望以批评的形态给人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15.
借助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对美国著名小说家及诺贝文学奖获得者贝娄的代表性小说《拉维尔斯坦》进行解读,可以发现贝娄通过疏离型不可靠性与亲近型不可靠性的叙事策略的有效运用构建了小说叙事的迷宫.  相似文献   

16.
安德森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他的作品表达了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怀.倍感孤独、压抑的女性极度渴盼爱与理解,但在男权中心文化规范下,她们丧失了爱与被爱、理解与被理解的权利,她们内心的渴望和憧憬无以言表,女性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作品同时警示我们:善待女性才能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7.
"父与子"母题是美国犹太作家重点描写的文学母题之一.索尔·贝娄的著名小说<勿失良辰>中隐含着双重"父与子"关系:一是上帝(艾德勒医生)和基督(汤米)之间的"父与子"关系;二是精神之父(塔莫金医生)与儿子(汤米)之间的"父与子"关系.第一重"父与子"关系实现了贝娄既质疑上帝又不放弃上帝以及希望唤起美国主流社会对美国犹太民族关注的双重社会功能;第二重"父与子"关系围绕勿失良辰这根主线,实现了贝娄渴望犹太伦理回归的社会功能."勿失良辰"不仅是犹太民族的出路,也是全人类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论菲利普·罗斯小说的伦理道德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著名的美国犹太作家,他的小说充满对传统犹太文化的背离,通过性爱主题下的伦理拷问、反叛意识里的道德冲突和生存处境下的命运反思,刻画了犹太社会中家庭伦理道德、宗教伦理道德乃至公共伦理道德的嬗变,体现了深刻的伦理道德指向.但罗斯又突破了种族和时代的局限,在演绎犹太民族、犹太文化在异质文化中的发展与嬗变的同时,诠释了整个社会的伦理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19.
托妮·莫里森和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是美国黑人文学和犹太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不但跻身美国文学的主流,还获得诺贝尔奖使美国文学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两人的创作都表现出强烈的族裔特性,同时又显示出超越种族的倾向。贝娄作品中族裔特性是隐性的,他将犹太民族的哲学思想、伦理意识、流浪史程、受难精神等消解为文学的潜在媒质,以隐喻的方式和艺术化的手法加以呈现;莫里森作品中的族裔特性是显性的,直接表现在主人公的文化身份或者特定民族历史上。贝娄超越的是包括文本特征在内的广义的犹太性,而莫里森超越的是黑人族裔文化建构和身份意识范畴内狭义的黑人性。  相似文献   

20.
美国当代作家索尔·贝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尔·贝娄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熟起来的美国最优秀作家之一。索尔·贝娄的父母是俄国犹太移民。贝娄于1915年出生于加拿大,三十年代居住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