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英 《天府新论》1996,(1):90-91
集镇研究:一个值得重视的大课题──评《集镇建设与发展》孙英集镇是具有某些基本的城市特征的农村经济中心区域,它由农村发展而来,又是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源;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又是防止大城市过度发展的“缓冲器”,亦是农村与城市联系的桥梁与纽带。...  相似文献   

2.
浙江山区集镇体系初探李勇华集镇是我国农村以现代化为核心的社会变迁中的主要承载体和牵导力量。各地政府都十分重视集镇建设,力求形成县(市)域范围内的集镇体系。浙江山区集镇体系与其它地区集镇体系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揭示这些特点对于研究山区集镇内在特质和发...  相似文献   

3.
温州集镇1978年时只有23个,到1988年8月已发展到108个,十年增加了85个。据1987年统计,其中92个集镇拥有人口190.4万人,工农业产值26.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7.5亿元)。温州集镇的规模建设,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集镇社区的独立性 集镇社区在汉代便有了明确的划分。到宋代,据《元丰九域志》已有明确纪录的集镇是1884个。建国后,集镇建设几起几落,至1982年统计,全国建制镇市2819个(参见周曰礼主编  相似文献   

4.
《贵州农村集镇经济问题》资料辑,是以资料为主,分析为辅的一本有关省情的书。只有了解省情,才能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建设好贵州。建设农村集镇是继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个大政策,其意义非常深远。要建设农村集镇,就必须首先了解全省集镇的基本状况。截止一九八二年底,我省农村集镇,共有1,939个。全省83个县 (含4个特区、4个市郊区),每县平均拥有23.36个集镇。其中,威宁、遵义县最多,雷山、玉屏县最少。从有镇建制的集镇看,全省集镇中共有98个,占集镇总数的5.05%,每县平均1.18个。县、区、社 (乡) 领导机关多数设置在集镇上,但也有例  相似文献   

5.
加强集镇建设 ,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实行城乡互动 ,是全面繁荣贵州农村经济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和民族地区走小康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非均衡发展的浙江山区集镇初探李明华集镇在促进山区变迁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山区集镇发展的特殊规律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旨在为探求这一特殊规律作一初步的研究。一、九十年代山区集镇发展的背景与条件浙江山区由于封闭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7.
<正> 四、工业扩散和城镇建设工业扩散的加工点或小型工业区以及社办企业,应该尽可能地集中安排在原有集镇或者是公社所在地。以便以此为基础,兴建起拥有行政财贸机关、文教机构、卫生医疗单位、体育娱乐场所以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新型集镇。威海市根据上述设想决定把所属六个公社所在地(孙家疃、蒿泊、羊亭、田村、温泉、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时刻。农村集镇作为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农村企业的集中点,工业品下乡的枢纽,以及农村文化教育和技术的中心,其势头正在日益强化,对于实现这一转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农村集镇的建设,是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最近,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上饶县沙溪镇等地进行了一次调查。我们感到,要加强集镇建设,充分发挥它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应当从速解决。  相似文献   

9.
贫困地区的集镇建设与扶贫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农村贫困人口由1985年的1.25亿降至1992年的8000万,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由1978年的31.3%下降到1992年的8.8%。但是,同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仍较缓慢;部分贫困人口至今尚未解决温饱,而且多数是社会发育程度很低的少数民族地区,这里的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对我国一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是极其严峻的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摆脱这一地区的贫困问题?本文拟从集镇建设的视角加以分析研究。一、贫困地区的城市化的问题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  相似文献   

10.
李抗美 《学术界》2004,(2):188-194
本文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提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应该从县城拓展到集镇,特别是中心集镇.这样,上可呼应文明县城创建,与文明城市创建相衔接;下可辐射周边村镇,影响和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解决城乡文明创建分离的状况.文章还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安徽省农村文明城镇创建的现状和难点作了分析,并对如何加强文明城镇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略论明清河南集镇与江南市镇之异同蒋正华(商丘师范专科学校)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用,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无论在南方还是在北方都出现了许多商业性的集市,但由于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南北地理环境、社会风尚不同,所以南北集镇与市镇的发展既有相似的一面,又...  相似文献   

12.
一、昔日萧条,今朝繁荣乌当区金华乡狗场集镇,含金华、金龙两村共九百八十一户,四千六百四十四人.由于地处贵阳西郊的滇黔公路干线上,是省城的西大门,距市区十五公里,同朱昌、野鸭、久安、麦坪乡距十公里左右,同毗邻的清镇县城距十三公里.狗场镇既是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通往黔西南、黔西北以及周围乡村和厂矿的枢纽. 由于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农村经济单一,很少有农副产品到集镇出售.特别是取  相似文献   

13.
<正> 随着农村工商业及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对服务中心——集镇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又形成了农村劳动力向效益较高的经济中心转移的趋势.为了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控制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城市,一九八四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一九八四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选若干集镇进行试点,允许务工、经商或从事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这一规定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大量的农民进入集镇务工、经商或从事服务业,不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去路问题,同时促进了集镇的繁荣和建设,活跃了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4.
此文是中共盐城市委办公室给市委写的汇报材料,现载于后,供研究集镇问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集镇的发展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变迁过程,它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发展,而且还伴随着其他方面的发展,即社会发展,但人们往往对集镇的经济发展注意得多,对社会发展则有所忽略。集镇的社会发展现状怎样?哪些方面较为薄弱?应该如何加强?本文试图通过对龙里县洗马镇的调查,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集镇市场主要是指县镇及县镇以下的集镇商品市场,它是商品集散的场所,又是一定范围内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其交换者越多,交换频率越快,成交额越大。表明它的活跃程度就越高,反之,参加交换者越少,交换频率越慢,成交额越小,表明它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集镇墟场的兴衰存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广大,自古以来,集、镇、墟、场星罗棋布。这些集镇墟场大都是商品聚散的初级或中级市场,有的还是基层政治设施的所在地和附近居民进行各类日常交往的中心地点,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一直起着多种多样的作用。集镇墟场属于历史范畴,各个时代都有兴有衰,有存有废。研究集镇墟场的兴衰存废,是经济史科学的一个课题。通过研究,不仅可以探明集镇墟场兴衰存废的历史状况和历史规律,从而由一个侧面了解社会经济历史的变化,而且能够借此弄清现实生活中集镇市场的来龙去脉,有助于对当前农村集市贸易作一个正确的理解。近代中国是一个急剧变动的社会。这种急剧变动对集镇墟场的兴衰存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后果,也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这些问题,以往在国内学术界似乎较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学术界的许多同志在探讨我国农村集镇的发展道路问题,发表了不少意见.有的认为,农村集镇的发展道路表现为由商业中心转化为工商业中心;有的认为,农村集镇都要以工业为支柱.这些意见,都是值得商榷的. 我国土地辽阔.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笔者认为,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发达地区,一是不发达地区.这两类地区的农村,集镇网络的形成、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以及发展的阶级性都是不相同的.也就是说,分别有自己的特殊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我国的城市化也正以崭新的姿态向前演进。城市化的进程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运动方向,城市化必将导致人口、生产力、社会聚落系统的分化和重组。集镇作为一类综合的地域经济、社会活动体,它的存在及其发展与我国城市化的道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几年来,我国人口学界、经济学界、社会学界、建筑学界和自然辩证法学界、国土经济学界、农业经济学界以及有关实际工作部门如城市规划局、城乡环保部等在讨论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战略时,都从不同角度,探索我国城市化的道路问题,城镇建设问题,工农业发展、城市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力的安排问题。如何发挥我国中小城市的作用?我国农村集镇的建设模式如何?如何解决我国绝大多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变?这样一些相互交错的综合性问题,相关的学科有必要继续进行共同的研究和探讨,冀能得出明确的一致性结论,以便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推进我国四个现代化的进程。本文拟在山东省威海市和烟台市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部分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