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羌族戏剧——值得重视的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有丰富的口述传统,戏剧是其重要体现之一;羌族有独特的戏剧文化,民间是其重要展演场所。在这以口头为传播渠道、以民间为生存场域的民族艺术中,积淀着羌人的历史与文化,结晶着羌人的智慧和信仰,凝聚着羌人的生命和情感。当羌笛、羌绣、羌年、羌族多声部民歌、羌族羊皮鼓舞等项目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时,应该加快释比戏、许家湾花灯戏等羌族民间戏剧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向上申报、争取抢救保护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羌族剪纸是羌族民间工艺美术的鲜活载体,形象地反映了羌族民间的宗教信仰、民俗民风以及审美取向.羌族剪纸虽蕴涵着羌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人们对它的了解和认识却非常有限.本文以羌族剪纸艺术中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特色作一解读,为喜欢羌族文化艺术的读者提供一种新视野.  相似文献   

3.
羌族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对我国的贡献是巨大的。公元前四世纪秦献公时,一部分羌人迁向西南,其中在岷江上游定居下来的古代羌人,即是今天羌族的祖先。羌族人民曾用“堪耐寒苦”的双手,开拓了“九石一土”、“土地刚卤”的土地,~[1]他们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4.
羌族纪实影像应是“羌村镜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以真实而富于诗意的细节,充分、全面地显示了羌民族社会历史变迁和古老文化的传承。因而基于此的研究,也必定能对羌民族灾后文化重建和家园重建提供重要的精神武器——从影视人类学出发,找到这个民族发生、发展的渊源;从地方社会发展看,可以引发强烈的认同感与参与感;而从更大的民族文化传承来考量,则可以推进各项非物质遗产继续向深广推进。  相似文献   

5.
祭祖意味着寻根:寻家族之根,寻民族之根,寻历史之根,寻文化之根。这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群体而言都是关系自我身份的极重要问题。古“羌”曾是驰骋中国西北的族群的泛称,如今聚居在四川西北部岷江上游的羌族是其后裔的一支。当代川西北尔玛人祭祖认祖的族群寻根意识,在羌文化核心区茂县以“中国羌城”命名的建筑群中有鲜明体现。文章从祭祀先祖的羌城神庙中的元昊纪念大殿切入,立足笔者在川西北羌族地区的田野走访,结合羌族社会、历史、文化的若干事象,透视其中的族群心理和文化认同问题,对于我们认识当下语境中的中国羌族及其文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羌族医药文化是几千年来羌族人民世代相承下来的与民族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传统医药文化宝贵财富。羌族医药是羌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医药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医药文化不仅创造和丰富了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同时在羌民族种族延续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传承、弘扬羌族医药非物质文化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羌族萨朗的价值及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羌族最为古老的传统民族歌舞形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精华之一的萨朗,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汶川特大地震是羌民族的一次灾难,同样也是包括萨朗在内的羌族文化艺术的一次灾难.及时对地震给羌族萨朗造成的破坏及其现状进行评估,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抢救、保护与利用,已成为震后一项非常重要和紧迫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羌绣是羌族优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也是羌族人民的重要文化标志和符号。近年来,茂县大力开展对羌绣的保护工作,助力其传承发展,如扩大传承人资金补贴范围、成立合作组织、扶持相关企业、定期开展技能培训传承羌绣技艺等等,这些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客观地说,茂县羌绣的传承发展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还应从提升羌族文化的影响力、扩大产品市场、提高产品的文化品位、创新各类羌绣衍生品等方面努力,亦即通过羌绣产业的发展促进羌绣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9.
羌年作为羌族一个极其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独特的祭祀仪式。羌族正是通过羌年祭祀仪式,为世人展示其文化艺术的魅力。羌锋村是羌族文化的一个缩影,其羌年特具代表性,能够较为真实地给人们呈现出羌年的过程、祭祀仪式,以及仪式之中的艺术。尤其是羌年的最高祭祀仪式"国若",汇聚了美术、雕刻、音乐、歌舞等艺术形式。不论是羌族文化或者羌年,还是羌年祭祀仪式以及仪式中的艺术,对于增进羌族家庭的和睦之情,强化羌族内部的内聚力和民族认同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释比经典<泽基格布>中,羌族如波泽基王到达古蜀,<必格溜>中,羌人首领王到蜀都吆神猪,<苦巴米亚>中,羌人到蜀都运铁,<色阿日耶>中,羌族的山神谱系中有古蜀山神,<祖师请>中,羌族大释比祖师在古蜀的巴斯涅朵之地参加祭祀,这些表明释比经典中包含着羌蜀间的战争与和平,商贸与开发,睦邻与共处的多重史影与信息,隐含着远古羌蜀间历史中的重大疑案,这对于我们研究羌族文化与古蜀文化的原貌与文化变异,继承羌蜀间和谐美好的精神文脉,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后对羌族文化的发展性保护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随着现当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羌民族在经济社会得到较大发展的同时,其文化也不断受到外来主流文化的冲击,面临着严重的威胁.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又给羌族文化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和保护措施,促进古老的羌族文化健康、持续的发展是一项非常紧迫和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羌族人民勤劳、勇敢、善良、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羌族没有文字,但长期以来广为流传于民间的神话,传说是她丰富而又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为我们研究羌族先民的哲学思想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一、“浑沌”说的自然观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处处无不与自然界打交道,时时无不同自然界相联系。人们在生存  相似文献   

13.
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茂汶县、汶川县、理县、黑水县、松潘县以及绵阳市的北川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羌族总人口为198252人。本文试图通过对羌族史诗所反映的史实追溯,再现羌族从游牧到农耕的文化适应变迁过程;再根据考古材料、语言情况、历史纪载、多民族的文化布局现状,论证羌族文化在多民族文化交融适应中的趋向和形成,即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发展历程;最后根据笔者对四川省汶川县绵虒乡羌村的调查,通过羌村的文化交融研究。进一步从微观上论证羌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据甲骨文记载,早在商殷时期,羌已是一支在历史舞台上十分活跃的民族了。三千多年以前,古代羌人就分布在我国西北部的广大地域,过着原始氏族社会的生活。他们逐水草而居,以游牧为主。后来,其中一支渐渐迁徙到岷江上游,在岷江两岸山区“依山居止,垒石为室”,生息繁衍,慢慢发展成了今天的羌民族。 羌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创造了供自己生活的物质财富,而且还创造和保存了极其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遗产。这些文学遗产丰富了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学艺术宝库,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园地里的一束绚丽的鲜花。  相似文献   

15.
羌族青年诗人李孝俊、何健、余耀明诗作较为集中地代表了新时期羌族诗歌基本创作倾向与特色 ,通过本民族历史文化与现实社会生活题材 ,演绎其坎坷曲折的奋进历程 ,揭示羌人独特的心理素质与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 ,以及深沉的反思意识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风格朴实清新、热烈奔放 ,具有鲜明的羌山民族意蕴和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拍摄的《羌笛颂》在国家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描述了有关民族解放的族群记忆。以金坦密、沙格甲为代表的羌族民众与以董永珍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构成了被拯救者一拯救者、拯救者一被拯救者的互补关系。而21世纪初拍摄的《尔玛的婚礼》却把民族解放经典叙事消融在族群个体生命体验之中,讲述了当下一位羌族女孩的爱情故事,表现出全球化经济大潮对羌族文化的冲击和羌族人民对族群文化环境的忧虑与困惑。两部电影从二元对立到多元融合的叙事嬗变中,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在族群记忆和个体体验的不同向度上,同质异构或异质同构地展示出古老的羌民族历史、文化、生存环境、民族习俗和族群情感。  相似文献   

17.
羌族族源及其文化多样性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文献、考古和民族学调查资料进行研究,提出羌族主要由世居川西北岷山山区的古蜀人后裔冉駹氐人与西汉时期由西北南下的河湟羌人后裔部落、唐宋时期由川西北草原及邛崃山区东迁的众多羌人部落、历史上尤其是明清至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从内地迁入岷山地区的大量汉人融合形成,羌族是一个多元复合型民族.羌族族源的多元性及其多元文化融合状况是羌族文化多样性的主要成因,应高度重视和保护羌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原生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上半叶,我国学者与西方传教士在对岷江上游羌族地区的调查中首次发现了"羌戈大战"这一传说。历经几代学者的挖掘、整理与研究,"羌戈大战"现已成为理解和认识羌族古老历史的一个重要文本。"羌戈大战"传说不但存在众多版本,而且其在研究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既包括羌族研究,又涉及了岷江上游人群族属、族系等问题的研究。从目前整理出的各种版本看,该传说的内容相当丰富,除了羌、戈大战情节外,也反映了"羌人"与"戈人"的早期生存状态及社会生活诸多内容。  相似文献   

19.
羌族的民间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老而奇特的羌族人的历史和文化,由于没有文字而陷于扑朔迷离。本文从羌族的历史、地域、民俗入手,结合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羌族民间音乐谱例,对因地理封闭而独具特色的羌族民歌进行归纳、分类,并根据旋法、曲式结构分析羌族民间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特点、表现特征、风格等,以期引起更多人了解与研究羌族的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20.
[摘要]古蜀文化与羌族文化皆分布于四川盆地西部岷山山区,二者之间存在一些相同或相近的文化现象。本文结合文献记载、考古发现、羌族文化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今日羌族是在岷山地区以古蜀人支系冉駹人为基础,融合历史上先后迁入岷山山区的外来羌人和汉人形成的本土古老民族,与黄帝、大禹、古蜀人支系冉駹人具有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同时,提出了西羌源自黄帝、羌族为黄帝后世古蜀人在本土的直系后裔的创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