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晓华 《东岳论丛》2002,23(4):145
《当代伊斯兰阿拉伯哲学研究》评介@晓华  相似文献   

2.
丁克家 《宁夏社会科学》2013,(4):F0002-F0002
2013年5月4~5日,由阿联酋扎耶德大学主办的“伊斯兰经济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阿联酋扎耶德迪拜校区成功举行。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中,大会围绕“阿拉伯经济与中国”“中阿合作的前景”“中国穆斯林的商贸与商业伦理”“中国穆斯林企业、生产与消费”“伊斯兰民间基金与中国清真寺经济”这五个专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和大会演讲。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中国的伊斯兰教是否应该称之为中国化的伊斯兰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这是涉及中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尤其是伊斯兰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伊伦理哲学的联系与区别的问题。本文拟从三个方面予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阿合提·乌鲁木志(1867~1940),哈萨克族,中国现代哈萨克文学奠基人,著名诗人,宗教哲学家。他系新疆阿勒泰富蕴县人,出生贫苦,自幼师从当地毛拉学习阿拉伯语、波斯语和伊斯兰教经典教义,1904年以新疆阿勒泰地区朝觐团译员身份赴麦加朝觐,1908年回国,在家乡萨里托海兴办经文学校并亲自任教,1940年因积极支持富蕴县人民反抗盛世才反动统治的暴动而被捕入狱,在狱中逝世。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其早年作品多仿阿拉伯诗歌体裁,宣传伊斯兰教伦理道德,宣扬苏菲主义思想,号召作虔诚的穆斯林;后期诗风有所变化,在宣传苏菲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塑造论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创新”学术讨论会近日在济南举行。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就“塑造论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创新”的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6.
阿拉伯民族主义和伊斯兰复兴主义构成了阿富汗尼伊斯兰改革主义留给后世的双重历史遗产。阿富汗尼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体现为反对专制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以伊斯兰教为团结纽带反对西方殖民侵略的思想;强调保持民族文化和实现民族团结的思想。伊斯兰复兴主义思想主要体现为强调伊斯兰教传统信仰对于伊斯兰复兴的重要性;提倡理性,强调重启伊斯兰教的“创制”大门;以泛伊斯兰主义拯救伊斯兰世界。由于伊斯兰改革主义所具有的传统主义与现代主义兼有的二元色彩,其思想中现代主义和传统主义分别构成了阿拉伯民族主义和伊斯兰复兴主义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哲学研究的新成果——评《阿拉伯近现代哲学》刘静我们知道,阿拉伯哲学的含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其发展的黄金时代中世纪,阿拉伯哲学保存并发展了古希腊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到了近现代,阿拉伯国家和人民在进行民族解...  相似文献   

8.
邱双成 《船山学刊》2009,(4):208-210
人性问题是中国伊斯兰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国伊斯兰学者以人性思想的研究为契机,为中国穆斯林传统文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伊斯兰哲学人性思想源于《古兰经》又深受中国传统儒家人性学说的影响;同时,还与中国化的佛教佛性思想有密切的关系。以王岱舆、刘智等伊斯兰学者的人性学说为例深入探讨伊斯兰哲学人性学说的深层价值对弘扬伊斯兰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阿拉伯学者考量伊斯兰文化的全球化视角包括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文化侵略",破坏了阿拉伯民族文化遗产,伊斯兰文化的"真实"、"信仰"和"民族认同";第二种观点认为阿拉伯人在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反复思考无异于作茧自缚;第三种观点认为要吸取全球化与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中相和谐、一致与兼容的因素.全球化不可能被伊斯兰文化全部接受,也不能全部抛弃,接受其的态度可以称为"积极中立"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在哈萨克人中的传播经历了三个阶段,哈萨克游牧社会中的伊斯兰教具有其特点,伊斯兰教对哈萨克的社会文化影响巨大,改用了阿拉伯文字,文字作品打上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字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
阿拉伯哲学意蕴的再揭示《阿拉伯近现代哲学》,蔡德贵、仲跻昆主编。23万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责任编辑:牛其贞。《阿拉伯近现代哲学》是继蔡德贵先生于1992年出版《阿拉伯哲学史》之后,我国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成果,是对阿拉伯哲...  相似文献   

12.
在清真寺,那宽畅宏阔的大厅中,没有乐队,没有合唱队,只有雄伟、浑厚、庄严、肃穆的男性声调在回响,使人肃然起敬,沉浸在绿色音调的狂涛之中……。我更加相信诗人歌德所说的:“这部经典(指《古兰经》),将永远具有一种最伟大的势力。”一部《古兰经》共114章凡6059节,它即是一部宗教经典,又是一部波斯——阿拉伯文献,同时,它还是一部储存伊斯兰音调的艺术宝库。一、伊斯兰音乐的产生与阿拉伯音乐的发展在伊斯兰教以前,整个阿拉伯民族尚处在偶像崇拜的蒙昧时期。确切地说,最早的阿拉伯音乐是起源于阿拉伯人的游牧生活,从赶驼队的吆喝、牧民的呼唱和吟诗发展而来。《古兰经》的产生,对阿拉伯的音乐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伊斯兰教诞生之后,对原始的阿拉伯音乐进行了改造,使之更符合于教义,并为伊斯兰教的对外扩充、渗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  相似文献   

13.
黄前明 《理论界》2008,(9):196-198
赛义德·贾迈勒丁·阿富汗尼是伊斯兰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泛伊斯兰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也是伊斯兰现代政治改革运动的创始人,在伊斯兰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阿富汗尼的泛伊斯兰主义运动产生于近代伊斯兰世界面临存亡危机之时,他的泛伊斯兰主义运动应是广义的,他倡导的伊斯兰改革是在内部配合他的泛伊斯兰运动,二者紧密联系,所以很有必要把他的伊斯兰改革和复兴思想囊括在内。此外,泛伊斯兰主义运动实践原则,以及它对阿拉伯民族主义、伊斯兰复兴主义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的后续影响,都是研究阿富汗尼不该忽视的地方。当然在评价阿富汗尼的泛伊斯兰主义运动时也要客观公正,要注意它的实际面和乌托邦面。  相似文献   

14.
<正> 世界范围的阿拉伯哲学史研究从19世纪末就开始了,至今仍有方兴未艾的势头,而在中国,这一领域几乎还是一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中文版的阿拉伯哲学史的研究著作,中国人写的,绝无仅有;外国人写的,也寥若晨星;马坚先生在50年代译出的第·博尔的《伊斯兰哲学史》,是迄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最重要的一部。苏联学者特拉赫坦贝尔的《西欧中世纪哲学史纲》,在书中给阿拉伯哲学留下了一席之地,但那是作为欧洲哲学史的一个陪衬,从中人们还难以了解阿拉伯哲学史的全貌。而国外其它大量的阿拉伯哲学史的研究著作,则还未被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公元8-16世纪西方传教士进入吐蕃之前,阿拉伯、波斯文献关于吐蕃人文社会的各种记载。这一时期记载吐蕃的阿拉伯、波斯文献有十余种之多,这些文献的作者均有伊斯兰文化背景,但其中到过吐蕃的仅为少数。根据考证,这些文献关于吐蕃人文社会的描述大部分可信,但仍有部分误传或误记的地方,反映了伊斯兰文化与吐蕃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影响。  相似文献   

16.
纳赛尔的阿拉伯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兴起对伊斯兰教产生了强劲的冲击,回应民族主义的挑战直接构成了伊斯兰复兴的意识形态根源之一。纳赛尔主义作为当代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典型代表,尽管也试图协调与伊斯兰教的关系,但是纳赛尔主义作为一种世俗的意识形态,对伊斯兰教的否定构成了民族主义对待伊斯兰教的基本态度,而埃及作为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其意识形态根源之一就在于回应纳赛尔主义的挑战。本文从埃及内政与外交两个层面揭示了纳赛尔主义与伊斯兰教的关系,进而从一个侧面认识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发展的基本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时 ,周边地区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相对地说 ,较之半岛的阿拉伯民族要先进的多、发展的多。阿拉伯穆斯林军先后征服这些地区后 ,阿拉伯民族能够赋予征服地民族的 ,除了伊斯兰的信仰 (包括《古兰经》)和阿拉伯的语言外 ,并不能给征服地的土著居民带来什么新东西 ;反之 ,他们却接受了后者相对先进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文化知识 ,成为后者的“学生”。他们在军事上、政治上、宗教上是胜利者 ,而在杜会生活的其它方面则是被征服者。接受了伊斯兰信抑的各民族 ,在军事上、政治上 :受到阿拉伯人的统治 …  相似文献   

18.
刘磊 《晋阳学刊》2011,(2):50-53
基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管理思想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和东方文化特色,它是受部落氏族文化和伊斯兰教共同影响、由阿拉伯人民在漫长的管理实践中探索总结得出的。穆斯林把真主视为宇宙万物的最高管理者,人类的任何管理活动———大到国家社会的管理,小到家庭和自身的管理,无一能脱离伊斯兰教所制定的道德准则及行为规范的约束,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就是伊斯兰社会的"管理大全"。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世界各种不同文化的深入交流,阿拉伯管理者尝试将东西方管理思想相融合,以建立适应本民族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也是中国伊斯兰哲学道德观逐渐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伊斯兰哲学道德观对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穆斯林的伦理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族传统家庭婚姻伦理文化、政治经济伦理文化、自然伦理文化等都深受伊斯兰道德观的影响。对伊斯兰哲学道德观与回族传统伦理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任何一种宗教的传播都离不开教育。教育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引起愈来愈多的人的重视。伊斯兰教育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对人类文化曾经和正在发生着重大影响。在中世纪,继亚历山大帝国之后,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再度促成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汇,在欧洲学校久已不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名和忘却希腊学术文化财富之时,穆斯林学者从东罗马的手中继承了这份遗产并且从印度、波斯等文明古国吸取文化精华,充实和丰富了它的内容。这些科学和哲学的成就,不仅丰富了伊斯兰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