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日、韩三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历来有家庭养老的传统。近年来,这三国都经历着传统家庭解体的变革,尽管国情不同,这三国子女赡养老人的意识日渐淡漠,老人与子女同住的家庭减少,单身老人与老年人夫妇单独生活的家庭增加。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及养老观念等因素的差别,三国在人口老龄化方面所采取的具体对策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人口学刊》2019,(4):72-83
本研究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分别考察独生子女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和养老意愿,重点分析两类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大部分老年人仍然认同"养儿防老"的观念,认为养老责任主要应由子女承担,在家庭中养老仍是最为老年人接受的方式。与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相比,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更偏好独立居住,对子女养老责任的期待更低,但对子女精神支持的需求更高,同时更加企盼来自政府和制度的养老支持。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共同塑造了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但对两类老年人的影响不同。从个人因素看,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会更为显著地影响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养老意愿,特别是影响其对机构养老的态度。从家庭特征看,对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而言,配偶发挥的作用似乎超过了子女,对其养老意愿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夫妻健全"的独生子女父母更偏好独立养老。"养儿"对两类老年人均有影响,但意义不同。对于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而言,有无儿子显著影响的是"在自己家还是子女家养老"的家庭内部决策;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而言,有无儿子则显著影响了其养老地点在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抉择。  相似文献   

3.
一、农村养老方式的历史演变1.历史上农民养老问题的解决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农民养老问题主要依靠家庭和家族来解决。家庭制度——包括封建主义的伦理纲常和历代推崇的大家庭制度、以及与之相联的土地制度和生活方式,使老人的老年生活有了一个制度性安排,这就是以个人的终生劳动积累为基础,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模式(王思斌,1995)。这种模式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老年人在家庭中的经济和社会权威作保证,人们基本上活到老、干到老。它要求多生子女,要求对子女进行道德的驯化。这种模式下,老年人…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城镇家庭代际互助关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1997年浙江省城镇老年人基本需要调查”的数据资料,从老年人与其子女的经济往来、家务帮助和情感交流三个层面对全省城镇家庭养老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浙江城镇中,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但保持比较紧密的联系与互动,这种分而不离的家庭养老模式较为普遍。小部分老人同子女有一定的经济往来;接受子女经济帮助的老人多于给子女提供经济帮助的老人。多数老人自己做家务,尤其是女性老人承担了较多的家务;在接受下一代的帮助上,接受最多的是女儿的家务帮助;老人在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也会帮子女做一些家务。在情感交流方面,多数老人能同子女进行沟通。  相似文献   

5.
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和支持家庭养老功能发挥都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但居家养老服务对家庭养老功能究竟产生何种影响尚需深入研究。在反事实因果的框架下,基于2018年和2020年两期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使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分析居家养老服务对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研究发现,居家养老服务显著减少了老年人的家庭代际支持获得,尤其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子女对老年人的工具支持,这种替代作用在相对弱势的老年群体中更为明显;居家养老服务并未显著削弱老年人的家庭代际关系,说明中国家庭养老功能的整体发挥依然得以维系。应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对家庭养老的支持作用,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与家庭养老之间的相互融合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家庭养老研究的理论背景和假设推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养老研究是养老问题研究的一个具体领域。它涉及到老年人的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物质支持、服务支持和精神支持程度,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以及老年人家庭成员的满意度等等问题。对家庭养老的系统研究,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国内也有将...  相似文献   

7.
社会化养老:问题在哪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 近年来,中国的老年人问题研究多集中于老年人的经济上的“养”的问题,或者说是集中于老年人的经济保障问题。因为,在目前社会经济条件下,我国退休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普遍并不充裕,绝大多数老年人生活在农村,他们在经济上基本上不能享受到社会保障。同时,我国老年人在经济上依靠子女保障的程度正趋于下降。因此,老年人的经济保障正在成为一个愈来愈重要和紧迫的问题。 我国正在经历快速的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随着人口的工业化从业比重的增加和家庭养老职能的弱化,以及子女一代迁移、流动性的增强,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化养老制度提出了新的课题。 发展社会化养老已经基本上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但是,如何发展,目前我国社会化养老的问题在哪里,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化养老体制?仍然是明显的问题。 同时,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很多研究更关注于发扬和巩固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也有些研究专注于将社会化养老与家庭养老结合起来,但是如何实现这种结合,尚需深入探讨。社会化养老应如何发展已然构成我国养老方式的重要内容,需要从具体发展机制上子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唐美玲 《南方人口》2005,20(3):57-64
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养老模式发生了变化,现在到底是怎样的状况?通过分析城市家庭中子女在父辈养老过程中对父辈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状况,可以发现,居家养老是现阶段城市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形式,子女在父辈的养老过程中主要发挥了情感支持和生活照料的作用,经济支持方面则表现为社会保障(退休金)支持下的老年人的自养.  相似文献   

9.
变化中的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迅猛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和“未富先老”的中国国情将养老方式的选择推入了社会焦点问题的漩涡。虽然采取家庭养老 ,社会养老还是自我养老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但是作为养老对象的老年群体 ,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也具有重要的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拟就老年群体与养老方式选择的关系及意义谈些粗浅的看法。1 现代的老年人不同于传统的老年人经济的发展改变着物质世界 ,也改变着人类的自身。作为社会有机组成部分的老年群体 ,也随着时代的步伐 ,不断表现出新的面貌和新的特征。现代的老年人和传统的老年人的差异 ,大致集中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不同类型家庭的养老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在今天仍起着积极的作用.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老化的发展趋势决定着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并存是我国的主要养老模式.在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家庭在经济上赡养老人的功能逐渐被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所代替,但对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仍是家庭养老的主要内涵.然而,家庭作为养老的依托和载体,其结构、规模正逐渐核心化、小型化,成为一种不可改变的趋势,这对家庭养老又将产生什么影响?所以研究分析目前中国城市家庭结构与老年人生活起居及精神面貌的关系,对巩固我国的家庭养老功能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姚东  ;伍维模 《西北人口》2014,(5):107-113
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十三个师所属团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和地域分布。兵团团场2010年老年人口总数为18.3万人,占团场总人口的10.4%,性别比为113.3,年龄中位数为72.1岁。兵团团场的人口年龄结构属于老年型,老年人口比重、老少比和老年抚养比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北疆团场比南疆和东疆团场高。虽然单位土地面积上老年人口的分布不均衡,但是,单位耕地面积上老年人口的分布是均衡的。兵团团场老年人口密度为2.7人/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和17.6人/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人口老龄化对北疆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和养老保障的压力将不断增大,对兵团承担屯垦戍边及保障新疆长治久安任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及老年女性比重较高增加了老年贫困的概率。对此,德国主要采取两项对策避免老年贫困:养老保障是第一道防线,里斯特/吕鲁普养老金、最低养老金等都是重要的政策选项;社会救助提供了最后一道有效安全网。借鉴德国经验,中国应通过完善多支柱模式并逐步扩大第二支柱比重、养老保险参量改革、建立老年低收入群体收入保护机制、建立健全老年社会救助制度等措施来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低收入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有效规避老年贫困风险。  相似文献   

13.
韩国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仁燮 《人口学刊》2006,53(6):8-11
目前在韩国,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不断老化,必然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但通过仔细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可以预测,即使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今后10年间的经济增长潜力将会类似于现在的增长潜力或趋于更高的增长,目前正处于对应未来长期性低增长的准备时期。因此,企业、政府及国民都应充分利用此时期,积极解决因青年人口减少导致的技能人力不足的问题;积极解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龄劳动力利用问题;积极解决个人寿命延长导致的养老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exam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for the social insurance service system, analyses the problems of the system and provides three reform suggestions. First, staffing levels of social insurance should bring about a dynamical ratio mechanism, which links staff number to the insured clients to avoid work overload or low service quality. Second, all of the expenditures of the service system should be a part of social insurance funds to completely avoid budget shortage. Third, in order to divide administration and service management and to separate supervision and operation functions, a national social insurance administration should be instituted,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实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使得劳动负担逐渐下降,这对于储蓄水平的上升和劳动力投入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我国劳动负担比与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劳动负担比每下降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将提高1.06个百分点,在过去的30年里劳动负担降低累计带来的经济增长占总增长的27.23%。通过计量检验证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所产生的促进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是存在的。由此我们推断,由于未来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向人口老龄化,劳动负担逐步上升,这将会对未来的经济增长造成制约。利用未来10~20年时间较轻的劳动负担的机遇期,我们应当建立良好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以及制定积极的人口政策,调整当前生育政策、适时执行宏观经济政策(劳动就业政策)来应对已发生的、正在进行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经济继续保持强有力的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6.
邹湘江  吴丹 《人口学刊》2013,35(4):70-79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和提高的速度全面超越了城市,这与当前的人口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人口流动的年龄选择性,使得农村流出人口平均年龄和老年人口比例都远低于农村人口整体水平。流动人口内部在不断地"更新",年轻的流动人口不断替代年老的流动人口,从而保持较年轻的年龄结构,这种人口流动的年龄选择性加速了农村人口老龄化。通过人口老龄化模型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在2000~2010年间,农村人口自然老化速度基本保持稳定。而随着农村流动人口的增加,其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影响从2000~2005年间的0.031岁/年增加到2006~2010年间的0.07岁/年;农村流出人口对农村人口平均年龄增加的贡献也从8.04%上升到16.91%,人口流动已成为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推动力。从人口流动的角度,需要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解决如何让流动人口在城市沉淀下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按国际划分标准,一个国家如果60岁以上的老年人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如果分别超过了10%或7%的话,即可看作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的势头正在引起全世界关注。当21世纪钟声敲响的时候,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型国家。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有1.3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并且继续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1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3亿。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1/4。发展老年产业是关乎构建和谐社会、维系社会安定以及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大事业,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台湾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早在1992-1993年便从6.8%上升至7.09%,进入老龄社会,台湾地区完成人口转型进入老龄社会的速度之快令人吃惊。伴随着台湾地区人口快速老龄化,未来几十年台湾地区将在劳动力结构、养老方式、社会保障体系、教育体系以及人口政策调整等方面面临各种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已然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问题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新疆作为多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其老龄化问题有其自身特征,进行区域性的老龄化结构问题研究能够了解新疆老龄化的现状和具体问题,为解决区域性的老龄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新疆地方性社会的长治久安。基于新疆第四、五和六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新疆老年人口结构存在区域性不平衡、汉族老龄化进程快于少数民族、老龄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老龄妇女问题较为突出和老年公共文化需求等方面的问题。文章提出推进区域老年经济产业发展、对汉族老龄化进行政策干预、推进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发展老龄妇女养老服务事业和老年社会公共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分析讨论了我国 2 1世纪上半叶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 (一 )高速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速增长———从目前的 7%增加到 2 0 5 0年的 2 3%左右。 (二 )高龄 :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比例以大约等于 65岁及以上老人增长速度的两倍超高速增长。 (三 )老人数量大 :本世纪中叶我国 65岁及以上老人将超过 3 3亿 ,80岁及以上老人将超过 1亿。 (四 )老年抚养比大 :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将等于目前的 3~ 4倍。 (五 )地区差异大 :由于人口迁移的影响 ,我国农村老人比例将高于城镇 ,相当一部分欠发达省区的老人比例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还就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充分发扬家庭养老优良传统、老年照料政策应适当向女性老人倾斜等方面阐述了对策性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