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徐玉诺的新诗是用热血和清泪写成的,朴实而又清新。诅咒社会,诅咒时代,向往未来,寻觅光明,是他的新诗的基本思想和倾向,也揭示了他的新诗的个性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王德安 《金陵瞭望》2008,(19):70-70
庆瑞是我四十多年的老朋友,拿到他的诗画摄影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很喜欢读他的诗,因为它朴实、灵动又含蓄、深刻。读他的诗常常能过日不忘,有的诗句至今能背诵。因为它们来自生活,正所谓“把形象的刻画激活成意象的神奇”,他这支半个世纪磨炼出来的诗笔,流出来的诗或秉笔直抒夺人心魄,或委婉曲折耐人寻味。他的诗时而如杂文嬉笑怒骂.鞭辟人里;时而又像小品精雕细刻、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黄溍是元代著名的诗文家,同时也是书画家,他的题画诗或再现画面、或借画抒怀、或揭示画旨,在对元代社会上种种不平现象进行了深刻揭露的同时,也表达了他的隐逸情怀,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淡泊从容而又光明磊落的士大夫精神.  相似文献   

4.
孔琳 《国际公关》2009,(5):31-32
在办公室里.高超坐在电脑面前.手中的鼠标不停地在网页上滑动.时而停留在社交网站.时而停留在购物论坛,时而停留在打折网站.身为卓越亚马逊公关总监的他.每一天都要浏览大量的网站,寻找网购流行趋势.从而找到产品适合切入的角度。在卓越亚马逊.高超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线上传播上。  相似文献   

5.
蒲松龄基本哲学观点及其宗教鬼神观念具有矛盾性。宗教鬼神不过是借之发愤的手段,蒲氏对宗教鬼神有似信复疑的态度。虽然抱着济世的儒家思想,而现实又迫使蒲氏对儒家的思想道德产生了怀疑。作品中表现了他冀求恢复科举的健康机能,以实现其“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但出于个人不平遭际,又对科举强烈批判;受明中叶以来反对程朱理学的社会思潮影响,蒲氏作品表现出反礼教、反传统的新型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6.
冰淇淋楼房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都是赤着双脚走路的。 有一位国王外出巡视偏远地区时,道路崎岖不平,碎石把他的脚刺得又痛又麻。  相似文献   

7.
比利时一家报社的记者对甘培安有这样的描述:“在安特卫普有一位活鳄的华人社会活动家,他时而穿牛仔月属诺(小型客货而用车);时而又穿西装驾着顶级丹拿车。”甘培安看後哈哈一笑:“傅柙!的猿如此。”作发比利待末特卫沓市一_,北京酒趟纷老板兼大风终由采阶侬乡他是一团打工仔的几东和行目王而作为——位出入冬在社交场所筋著名倩须和社会活动家,他B哺一勘名流扮相:西装革履伴英洒贵族专用的顶级咀拿”牌轿车。中口地口上可心扶不矗“口口”,可口口廿鲈日印将“放比口口口口已”斯口卢比利时和巴洲一.夫也口口出来.a.在中国…  相似文献   

8.
荀子及其学说因本身所因有的内在矛盾,而在几千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经历了曲折、奇特的历史命运。荀子时而被崇为儒家大师与孟子齐名并尊,时而又被视为异端革除教门;与此相联,荀学时而倍受青睐,时而又遭受冷遇。他的思想可谓达到先秦学术的最高水平,而一旦付诸现实却因遇阔而不达时便演出了一幕幕悲剧;他以儒家自居,却培养出二名法家弟子,并因弟子之过屡遭攻击,致使荀学本身的归属成了久疑不决的问题;他立足儒门,兼收  相似文献   

9.
她没有拆穿他.只是因为她相信.他不是恶意的.所以她把那50块钱“借”给他.因为善良的她相信有一天,他会回来改正自己的过错。  相似文献   

10.
朱蕙 《金陵瞭望》2010,(1):32-34
淡蓝色的苍穹.深蓝色的天幕,夜空纯净得纤尘不染。星辰与月光仿佛一片蝴蝶的翅膀.承载着人们的祝福和喜悦缓慢而轻微地运动着.弥漫在这醉人的夜色中.时而经过你,时而绕过他,悄悄消失不见……  相似文献   

11.
一位父亲下班回家很晚了,又累又烦(fan),他发现5岁的儿子站在门口等他。 小孩低下了头说,“爸,可以借我10美元吗?”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13,(16):59-59
喝完饮料,瓶盖有什么用呢?下面这些用法您不妨试一试。 1.削姜皮。姜的形状弯曲不平,可用汽水瓶或酒瓶盖周围的齿来削姜皮,既快又方便。  相似文献   

13.
今天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们时而高声诵读.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想象画面.时而轻声讨论。我和孩子们完全沉浸在《乡下人家》一文的教学之中,跟随着作者聆听纺织娘美妙的歌声.感受着瓜棚月下的情趣.享受着乡下人家那种朴实自然、优美恬静、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美美地体味着作者那亲切自然、生动活泼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09,(9):48-51
沉睡了两百年的诅咒树被唤醒,沉寂的小镇开始接连传出死亡预言:只要将仇恨的那个人的名字刻在诅咒树上。他将很快死去。从此,位于小镇山脚的那棵有近两百年树龄的榉树成越小镇人的梦魇!  相似文献   

15.
李志刚 《社区》2013,(11):45-46
官场可以说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官场依然在。古代官员离任,上演了一出出五花八门的悲喜剧:有的官员离开,当地老百姓依依不舍、哭声震天;而有的官员离任,老百姓放鞭炮庆贺、欢呼雀跃.甚至诅咒谩骂。  相似文献   

16.
一男儿流血不流泪。五十岁的男人没有泪。但是,年近天命的我,在1998年却一次又一次流泪:为周恩来,为彭德怀,为我们的少奇同志。当接到“纪念彭德怀百年诞辰”征文通知时,心中忐忑不安:不知能否写好这篇文章。借来几本关于彭德怀的专著,首先看的是《彭德怀传》(《彭德怀传》编写组编写,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秉烛夜读,思潮翻卷,以一种敬仰、郁愤的心情一气读到彭总逝世:“……彭德怀持续高烧,停止进食,时而昏迷,时而清醒。一次醒过来,要哨兵给他泡一壶湖南茶水,给他买一点西北的白兰瓜。他用力喝下半壶家乡的茶水;西北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纵论20世纪世界文学的走向,认为20世纪世界文学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了19世纪及其以前文学发展的单一性而呈现出传统现实主义、无产阶级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三足鼎立”的格局.然而由于形势的变化无常,在几个历史阶段中,文学又呈现出时而偏向这边,时而偏向那边的“钟摆现象”。  相似文献   

18.
高启雯 《社区》2008,(4):54-55
孩提时代,我就喜爱跟着爷爷去茶馆。茶馆在一座木板楼房的二层,宽敞的茶馆里有数十张错落摆放的桌子,桌旁边放着长凳,茶客们围着桌子坐着,品着茶、吸着旱烟,在一起谈天说地,整个茶馆甚是热闹。最有趣的是听书,说书人讲岳家军、杨家将,讲孙武、孙膑等古代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他讲得眉飞色舞,声音抑扬顿挫,时而像潺潺流水,时而又如洪钟一般,  相似文献   

19.
捉影     
《中国农村》2007,(10):34-35
今年53岁的何美基老师30年来一直在湖南保靖县的贫困山区里教孩子们读书。1983年,为了修建校舍。他在山上砍料时右臂受伤.由于救治不及时而被截肢。  相似文献   

20.
1917年阎锡山任山西督军兼省长后,一贯视晋军如生命。通过1917—1930年间的四次扩军,使晋军由7000余人猛增至20余万人,占据晋冀察绥四省和平津二市,成为全国蒋、冯、阎、桂四大实力派之一。为了生存和发展,阎锡山时而投靠袁世凯、段祺瑞,时而拥护张作霖、吴佩孚、时而联蒋反冯,时而又联冯反蒋,在大小军阀混战的夹缝中求生存。晋系军阀崛起的决定性原因是阎锡山的谋略和手腕。他善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每当形势有利时,他就把手伸出山西捞一把,遇到风头逆转,则立即龟缩回太原,踞穴自保。因此,他能在几十年的风浪里屡仆屡起,成为“不倒翁”,统治山西长达38年之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