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古代印度,唯一只有医学这门学科有希望成为完全世俗的学科,并似乎包含了现代人对自然科学的理解。正统学派较多地谈到的其他学科是:语音学、语法学、语源学、诗韵学、原始天文学、甚至原始几何学(即狭义的几何学,它是宗教仪轨或Kalpa的一部分)。可是,所有这些学科都象宗教仪轨一样起源于僧侣团体,是僧侣团体经文传说的一部分。这些学科  相似文献   

2.
陈涛 《社会》2017,37(6):71-104
要把握社会学的根本问题,对其基本思维方式进行辩护和反思,我们应将它置于它曾经努力挣脱的学科体系中,并把它视为对现代伦理学的一种回应。本文通过检讨涂尔干和列维-布留尔的道德科学对伦理学的两点批评来触及社会学的基本主张。针对伦理学把自己理解为一门立法科学的定位,社会学强调只有从对道德事实的实证研究入手,才能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有效的规范。针对伦理学把实现人的本性作为道德的目的的观点,社会学主张从社会功能出发来界定道德。可以从这场争论中看到社会学如何试图通过对经验现实,特别是非西方民族的宗教和社会形态中的合理性的把握,突破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典范地位,进而为人们构想现代社会和道德提供不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法国社会科学学科广泛,门类齐全.它的传统学科包括人类学、人种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心理学、历史学、地理学(地理战略,地理政治)、人口学、宗教科学和教育科学.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根据社会的要求,又开展了对城市规划、建筑学、艺术、美学、技术文化、通讯和环境的研究.认识论和哲学研究在整个社会科学研究中都处  相似文献   

4.
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学科资助项目数据统计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宗教学科课题的历年资助项目数据统计,并结合课题指南,分析其所立项目的特点,不但可以反映宗教学科研究的发展轨迹、现状和趋势,而且还能为科研人员在研究社科选题方面提供指导,为宗教学学科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宗教学作为一种客观地研究宗教的学术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在中国的历史还甚为幼稚。虽然自20世纪初叶以来不断有西方宗教学的著作译介到中国,然而它真正成为一个学科主要是80年代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6.
不可知论是一种悲观的认识论,它“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科学和不可知论是根本对立的,如同它和宗教根本对立一样。承认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以及这些规律的可知性,是科学的前提。宗教和不可知论从不同的角度破坏这个前提。科学,根据它对自然界的认识,通过实验和工业,能够把自然界的现象合乎规律地制造出来,这是对不可知论的最有力驳斥。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无神论、宗教反实在论和宗教多元论三个哲学视角论述了人类对终极实在的不同回应。无神论排斥这个终极实在,认为它是一种多余的假设。宗教反实在论从人的自律和游戏出发,认为终极实在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一种有用的假设,可以用于维持和继承传统的价值观,给人们提供生活的意义。宗教多元论认为终极实在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可以对它作出真实的回应,而人类的具体回应具有文化特征,人的意义就基于人对终极实在的回应  相似文献   

8.
宗教社会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虽然它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至今只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然而,宗教与社会的关系从人类有宗教起就存在。当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形象地说明埃塞俄比亚人和色雷斯人的神的区别之时,他实际上已经涉足到了宗教社会学的领域。当然,那时候以及后来的近两千年中,要把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宗教社会学是其自身所关注的对象,即宗教思想与宗教组织逐渐世俗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人文是一致的,科学是一种人文学术,人文学术是一种科学.在当代,尽管科学与宗教有矛盾和冲突,但不能否认的是近代科学仍是在宗教哺育下发展的.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对立并非习惯中所理解的那样强烈.近代人文主义思潮与近代科学思潮有共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遗产,并有相同的目标,真正阻碍近代科学发展的不是人文主义,而是主流宗教势力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诸多方面也是一致的.在当代,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分裂十分普遍,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切要做到的是整合人文与科学的分裂.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美国神学与自然科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科学与宗教”国际论坛于 2 0 0 2年 5月 1 0日在北京希尔顿饭店举行。作为在中国大陆举行的第一次科学与宗教对话论坛 ,它得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以及中国科技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来自中美两国宗教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新世纪宗教与科学对话的必要性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此次论坛的主题为“科学与宗教中的认知及对话” ,参会的代表包括 :中国香港特区浸会大学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宗教及哲学系副教授、美国加州“神学与自然科学研…  相似文献   

11.
从世界范围看来,文化发展呈现着一些已有文化要素形式化、各种文化一体化和整体观念变革等趋势。一、宗教文化宗教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史。目前世界上各种宗教信徒有数十亿,宗教文化影响之深之广是其他许多文化要素无法比拟的,因此,宗教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变化令人注目。可以说,宗教文化是人类山少年向青年转化时期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类在形成和  相似文献   

12.
论科学想象     
科学想象是科学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心理学,而且是认识论及思维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它同宗教幻想、文艺想象有区别,又有联系。它是把形象溶化在概念里,科学地说明问题实质的艺术。科学想象在科学研究中能动地承担着对经验知识、现象整理、组合与分解、纯化两方面的作用。它具有非逻辑性、贯穿性、直观性、经济性、激发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第58届印度哲学大会,于1984年1月1日至4日在印度安德拉邦的瓦尔泰尔大学举行。与会者来自全国66个学术单位,多为高校哲学院系的学者,也有其他学科的专家和印度教的圣人。大会共收到111份简短的讨论发言稿。除大会全体发言外,会议按伦理学与社会哲学、哲学史、逻辑学与科学方法学、形而上学、宗教等学科分组举行。与会者对社会、伦理和宗教问题的兴趣,远  相似文献   

14.
尽管一些人主张基督教是民族的信仰,而另一些人主张教会和犹太人会堂庆祝的只是“美国生活方式”的一般宗教,但几乎没有人认识到:实际上,在美国与这些教会同时存在的,还有一种与其有着显著不同的完备的和非常制度化的公民宗教。本文认为不仅存在着这样一种宗教,而且这种宗教——或者更确切地说,这种宗教维度——有它自己的严肃性和完整性,它要求在理解中给予任何其他宗教所要求的同样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见证实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成 《浙江学刊》2000,(5):141-145
本文系统考察了宗教哲学家约翰·希克在探索宗教经验和宗教神秘主义方面的基本理论贡献。人类对世界理解的含混性理论,即我们既可以以自然主义方式又可以以宗教方式理解世界,为肯定宗教经验及宗教神秘主义提供了理解的基础;宗教批判实在论与宗教多元主义假设可以促使我们辩证地、科学地认识宗教经验和宗教神秘主义;统一性和沟通性神秘经验本质上与一般宗教经验一样都具有共同的认识论结构,即都是终极实在的临在和人对之作出回应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冲突有两个来源,一是宗教与超自然主义的关联,一是宗教世界观和科学共同体的世界观的冲突.克服这种冲突是过程哲学的目的之一.怀特海为克服这种冲突提供了一种新形式的、拒斥了超自然主义、把宗教观念和科学观念等同起来的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17.
吴越 《社会》2005,40(5):169-189
本文认为,“宗教礼物论”是一个具有潜力的理论视角,它以莫斯等人的礼物理论为基础,探讨宗教现象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本文在述评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探讨礼物与宗教的内在关系,进而分析礼物理论与宗教社会学的亲和性。文章认为:首先,礼物与宗教是双向关联的,两者相辅相成,不仅宗教现象中蕴含着礼物逻辑,而且宗教为礼物的内在价值提供了神圣性的基础;其次,礼物和宗教都与社会团结的法则直接关联,这一点体现在两者共通的自愿式义务性上,两者既融合了情感性联系和工具性联系,也融合了相互性伦理和等级性伦理;最后,“宗教礼物论”的优势最可能体现在对宗教之“非自主选择性”的分析上,而它的潜在挑战则主要在应对社会变迁与价值倾向上。  相似文献   

18.
公民宗教不是具有独立建制实体和教义旨趣的宗教,而是一种“社会精神结构”的宗教性。公民宗教的形成和出现是有条件的,它是现代社会理性化和分化的产物,是传统宗教的世俗替代物,但并非所有的民族国家都有公民宗教,也并非所有的社会集团都能从他们的政治神话中创建神学。公民宗教是在宗教与政治充满张力的语境下提出的。《圣经》的神话式隐喻与罗马的共和德性是公民宗教保持活力的两翼。盎格鲁-美国式的公民宗教是公民以公民身份使公民宗教成为可能。公民宗教所回应的现代性问题是如何在个体化的社会中实现社会的团结。  相似文献   

19.
当代西方宗教心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宗教心理学在宗教和精神性的概念化与测量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当前的研究热点是对宗教与情绪的研究、宗教与人格的研究等等.目前存在的两大问题是宗教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问题和宗教心理学的研究范式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映伟 《社科纵横》2008,23(2):150-152
本文考察了新文化运动学者中居于主流的宗教替代说,指出这种宗教观是为宗教的每一个方面都寻求一个替代者.进而论证,表面上它是不把宗教看作是一个文明的整体,而更深的思想根源则是割裂了人的理智和情感.这种思想,一方面发展了不讲情感的纯粹科学,另一方面就是不考虑人的情感,只制定道德准则,最终导致了纯粹说教式的宗教替代说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