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基线数据,将养老需求和代际支持结合起来考虑,对空巢老人和与子女同住的老人、以及空巢老人群体内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空巢老人相比,有老人同住的子女家庭在经济支持和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养老负担更重;低龄空巢老人、城市空巢老人以及老年夫妻户是自我养老的相对优势群体;高龄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以及独居老人普遍面临养老需求大但代际支持弱的困境,并且这一困境呈现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空巢老人是农村老年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家庭、空巢老人的数量已日益庞大,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完善广大农村老年群体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首先要完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制度,本文以此为基点,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甘肃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逐渐显现出空心化和老龄化。农村空巢老人作为边缘化群体的出现,有其社会结构原因和个人家庭原因,主要表现为权利边缘、文化边缘和经济边缘。构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体系、鼓励其参与社会活动和加大对农村空巢老人的财政投入等,能更好的帮助农村空巢老人消除边缘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地区的空巢老年群体占有较大的比重,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面临更多的问题和需求,精神慰藉需求便是其中之一。空巢老人在精神和情绪上一旦陷入困境,便会长期陷入消极落寂的状态,这些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晚年生活质量。本文聚焦空巢老人精神慰藉问题的研究,以郑州市万福社区为研究对象,发现城市社区中空巢老人面临着人际交往、情感支持、文化娱乐、自我实现等精神慰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帮助空巢老人疏导消极情绪、缓解孤独感,使案主能够安享晚年生活,同时为改善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认为老年群体脆弱化既是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基于文献研究,界定和分类了空巢老人、贫困老人、失能老人、无后老人四大老年脆弱群体,并提出了应对的思路和对策,即以老年友好行动应对老年空巢,以救助和保障结合的社会养老支持应对老年贫困,以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并重应对老年失能,以代价补偿和生育储备并重应对老年无后.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海南省)中的237位农村空巢老人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呈现总体有效需求不足、对居家医疗服务需求强烈、对居家生活照料服务和居家心理慰藉服务需求较弱等特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农村土地出租或承包收入、社会保障状况、子女情况、老年人孤独感等因素会影响农村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基于此,提出重点保障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医疗服务供给、以农村空巢老人中的困难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注重居家养老服务的流动性、转变传统养老观念等措施,以促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阶段抽样调查法对成都市六个主要城区(青羊区、锦江区、武侯区、成华区、金牛区、高新区)的300名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成都市空巢老人的生活及健康状况。成都市绝大多数空巢老人的月生活费用都在1000元以上;子女看望的实际时间与老人们的期望值存在偏差,空巢的主要原因与子女的生活习惯不同;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大都不容乐观,且困扰空巢老人的主要问题是孤单。社会特别是子女应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关爱;社会对老年人的社区护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以通过多种途径缓解空巢老人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8.
体贴“空巢”老人的幸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巢”老人一直是我们关注和服务的特殊群体。去年,本刊就发表过《关注空巢家庭现象》一文。时隔一年多,我们又实地走访了部分“空巢”家庭,引起我们注意和思考的是“空巢”现象的更深一个层面。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出现了快速增长。纵观这些研究成果,发现研究者大多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已有的成果进行梳理,并从5个方面(即农村空巢老人的概念和分类、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解决对策等)进行系统地总结,在此基础上,得出农村空巢老人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随迁老人和空巢老人的心理弹性现状,探讨心理干预对随迁老人、空巢老人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对221名随迁老人和空巢老人调研,选择心理弹性得分较低的40名随迁老人和空巢老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无心理干预,对两组的心理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迁老人和空巢老人的心理弹性显著低于中国社区人群常模(P0.05)。随迁老人和空巢老人在坚韧、能力、控制和心理弹性总分上差异不显著(P0.05)。随迁老人求助得分显著高于空巢老人(P0.05)。随迁老人和空巢老人的心理弹性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和经济满意度上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坚韧、能力、控制、求助和心理弹性总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01)和对照组(P0.01)。结论随迁老人、空巢老人的心理弹性水平不高,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随迁老人和空巢老人的心理弹性。  相似文献   

11.
农村空巢老人人身和财产等安全问题是其生产生活中的现实危险与隐患问题,有着迫切的安全保障需求。通过对山东省部分地市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的实地调查,真实地展示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安全状况、新型农村社区安全保障服务供给状况。从政府公共服务、社区自我服务、商业化便民利民服务三方面探究了新型农村社区在保障农村空巢老人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的成效与问题。指出应将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统筹考虑;应从社区自我供给、政府供给、社会供给三方面共同提供空巢老人安全保障服务,同时应提高服务供给的专业化、市场化、智能化水平以切实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安全,建构起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供给机制以充分满足农村空巢老人急需的安全保障需求。   相似文献   

12.
空巢老人是社会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其现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借鉴国外关爱空巢老人的经验,从社区思想教育的视角对空巢老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以社区为落脚点,探讨关爱空巢老人的必要性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为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卫生服务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U-74)、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滨州市2~3个社区和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内科住院的300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与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子女关系、经济收入有关.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依次有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婚姻状况、与子女关系、社会支持.空巢老人的SCL-90测评结果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CQOLI-74)结果呈一致性,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结论 既要重视空巢老人的躯体健康,更要重视空巢老人的心理卫生水平和健康教育,帮助老人形成积极的心理防御能力,关心老人的生活起居和情感需求,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流动人口的增高,家庭子女的减,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人的平均寿命增加,家庭生命周期也在延长,而其中老人处于空巢的时间和数量都呈上升趋势,空巢老人问题就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家庭是指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年人家庭和无子女的老年人家庭。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抽样调查数据(见表1)表明:以被调查的样本(老人个体)为基础进行计算,目前中国独居老人人数占同年龄段老人总数的7.1%;同时,越是年龄大,独居的比例就越大,60~69岁独居老人是同年龄段老人的4.8%,70~79岁的比重是9.7%,80岁及以上的比重是12.4%。在城市中,老人独居的比重为6.6%,要低于全国平均数;在60~69岁和70~79岁这两个年龄段,也低于全国平均数,分别为4.5%和8.8%;但是,80岁及以上的老人,独居的比重却超过全国平均数1.8个百分点,达到14.2%。表1“空巢家庭”所占的比重(%)资料来源:《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年版。一、空巢家庭老人的现状厘析“空巢老人”群体可以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与一般老年群体相比年龄偏高,健康状况偏...  相似文献   

15.
空巢老人面临一系列晚年丧失问题,其生活现状异于其他一般群体。为了了解小型资源枯竭型破产矿区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及其存在的现实困难,调研组通过深入实地调查当事群体,并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法、观察法获取综合信息,结果发现该群体存在经济供给困难、住房困难、医疗卫生可及性差、生活照顾缺失等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对策:即加快国有小型破产矿区地方所有化、加强棚户区县域卫星小城镇化、加速落实矿区居民服务本地化等。  相似文献   

16.
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人空巢率迅速上升,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重视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有着重大的时代价值,为现实所必须。但是,由于农村家庭精神养老功能弱化,空巢老人精神自养不足,农村社区精神养老供给缺乏,精神养老政策法规缺位等,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严重不足。倡导养敬并重的孝道伦理、构建社区服务体系、提升老人精神自养能力、健全多元养老机制、完善养老法规制度、推动城镇化建设与养老事业协同发展,是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空巢青年"一词一经出现就成为社会热点,是继"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之后,又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空巢青年"具有单身独居、背井离乡、独立自主等特征。"空巢青年"现象的形成原因有社会变革的深入、自我需求的满足、网络媒体的发展等。化解"空巢青年"现象所带来的系列问题,需要"空巢青年"个人进行自我调整,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社会减少思想偏见,家庭给予更多关心。  相似文献   

18.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研究对于保障其养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山东省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数据,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系统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较好,但同时存在着群体性差异,经济状况满意度、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敬老院意愿、村委会关心度、性别、老人家庭收入、新农合医疗报销满意度对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共同富裕背景下,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否需要语言服务,尤其是否需要为数量庞大的农村空巢老人提供语言服务,值得研究。从语言服务自身的作用以及空巢老人的现实需求来看,空巢老人语言服务不应被忽视,应该成为农村公共服务的一部分。面向农村空巢老人,可以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闲聊服务、精神慰藉服务、信息咨询服务、语言技术服务以及语言教育服务等等。农村空巢老人语言服务建设有现实意义,其有助于满足空巢老人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农村公共服务“适老化”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0.
张兴民 《社区》2012,(25):45-45
为破解辖区困难群体“缺爱”墩街西桥社区成立“爱心驿站”,子家庭、困难群体。的难题,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将关爱延伸到空巢老人、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