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绩效审计中的效率性是对综合实力的一种审计,是生产效率的一种表现,但其缺乏对生产效率增长或下降的深层次研究,没有分析出对效率产生影响的原因。根据经济学理论对效率的生产效率、配置效率、X-效率三重解释,结合X-效率对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修正,从深层次解读绩效审计中的效率性。在总结当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绩效审计中"效率性"的缺陷,并针对这一缺陷进行修正和补充,分析各种因素对审计效率的影响,将X-效率理论应用到绩效审计中,提出了修正的绩效审计的效率性模型,弥补了绩效审计的效率性在理论上的不足,并指出较高的X-效率能提高审计效率。  相似文献   

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审计是公共部门绩效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开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审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审计的概念、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审计的内容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审计指标,希望对我国开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审计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绩效审计,在我国可能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但是,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随着国家公共开支的大幅度增长,经济资源与需求矛盾的日益尖锐,许多西方国家的国家审计机构就已经从单纯的财务审计,发展到绩效审计.绩效审计作为现代政府审计发展的一种趋势,近年来正得到广泛地推广.通过对绩效审计的一些相关概念及其产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展开讨论,可帮助人们全面了解绩效审计的产生背景,从而认识到开展绩效审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其安全状况及运行效率效果直接关系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对社保基金进行绩效审计是规范社保基金运行秩序、提高社保基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有效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5.
当今中国,公众对于政府财政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越来越关注,构建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制度体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应在《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国家绩效审计种类、绩效审计准则、绩效审计的报告准则以及绩效审计指南,对绩效审计内容、审计形式、审计组织、审计行为和审计报告等做出明确规定,为绩效审计实务提供依据。同时,也要有相应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6.
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绩效审计侧重对某一项目或系统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检查和评价,而经济责任审计重在检查和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决策的合规性和效益性,重在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两种审计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双管齐下,可更好推动政府审计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绩效审计是衡量学校资源利用效率,考察其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通过对其资源占用、消耗的综合分析,对学校内部各单位的资源利用所进行的评价,来促进资源管理,以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作者就高校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高等学校绩效审计的现实意义、实施高等学校绩效审计应做好的几项工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冀以此对推进高校绩效审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绩效审计:高校内审工作发展的加速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绩效审计将逐渐成为现代审计的核心内容,也将对高校内审工作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助推作用。高校绩效审计是衡量学校资源利用效率,考察其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通过对其资源配置、管理和使用的综合分析,对学校内部各单位的资源利用所进行的评价与监督,来促进资源管理,以便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大力推行绩效审计,对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国家审计,而高效是国家审计高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审计机关必须树立绩效观念,不断提高审计绩效。依照投入产出框架,国家审计绩效包括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三个方面。无论审计的经济性、效果性还是效率性,国家审计都不应当仅从单个审计项目角度考量,而应当同时从微观项目(被审计单位)、宏观治理(制度)角度综合考量。在审计经济性方面,应当树立审计成本观念,综合考虑单个审计项目成本和系统审计成本,以提高审计经济性;在审计效果性方面,应当同时在微观项目和宏观治理层面持续提高审计的效果,达到根本治理、制度治理、系统治理的目的;在审计效率性方面,应当通过对审计项目的科学规划、树立风险导向的审计理念、采用现代化的审计手段等途径不断提高审计效率。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辩证整体,应当通盘考虑,避免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10.
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审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建立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审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对我国知识型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 ,并对高绩效企业与低绩效企业进行了知识管理能力审计 ,根据审计结果提出了企业增强知识管理能力可采取的措施。为提高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提供了切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论审计本质与国家审计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计本质是指审计这一客观现象的内部联系 ,是审计关系中发挥主要功能、比较深刻和稳定的方面。审计本质与国家审计本质是有区别的 ;审计的本质是经济鉴证 ,国家审计的本质是经济监督。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审计环境的变化必须对国家审计机制进行调整 ,其中重要的是国家审计定位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内部审计逐渐从查错防弊为导向转向价值增值为导向,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重点领域。然而由于组织地位安排不合理、期望过高、组织上下不够配合影响了风险管理审计的实施效果,价值增值效应未得到充分体现与认识。因此要提高内审地位,共享风险信息,开展压力测试,加强战略审查,以实现风险管理审计的价值增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进,但部分高校也存在着预算管理意识和参与意识不强,预算执行审计制度建设不完善、执行审计监督不够、绩效评价缺乏、创新不足等问题。今后,在高校预算执行审计中,应将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预算管理审计与支出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常用的审计方式与数字化审计方式相结合,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预算执行审计和绩效审计相结合,成果运用与整改落实相结合,以不断提高高校审计水平。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从专业角度可分为财务审计和工程审计,审计实践表明工程审计并不是独立的,它与财务审计密切相关。高校内部审计中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的具体结合运用:事前审计,包括决策、概算等方面的把关工作;事中审计,包括资金、结算等方面的把关工作;事后审计,包括决算、效益等方面的把关工作。  相似文献   

15.
对内部审计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部审计发展到今天已成为经济组织内部一项重要管理部门 ,而我国内部审计之所以陷入徘徊不前、消极被动的困境 ,其关键在于对内部审计定位、地位以及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认识模糊 ,从而使得内部审计的责任导向模糊。因此 ,根据目前内部审计的现状 ,正确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在监督检查的基础上 ,实现向内部管理服务方面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从作为国家审计组成部分的金融审计协同审计的发展历程看,发展初期的协同主要是纵向协同,体现在对行业性审计项目的统一指挥和上下联动方面。近年来的协同则是一条纵横结合的十字形发展路径,纵向有金融审计内部机构审计与业务审计的协同,业务审计与政策审计的协同,以及实体审计与虚拟审计的协同;横向是以金融领域为立足点的与其他专业审计的协同。在协同的趋势下,国家审计的协同应采取网络化的发展对策,不仅仅是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而是包括发展战略、审计计划、项目组织、审计与大数据技术、审计与专业研究的整体协同。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确立了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改革目标,国家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为进一步研究推进贯通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的合理、可行做法,在评估近年来国家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新时代国家审计的新特征,阐述国家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的耦合性,探索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的监督体系下的国家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可能发展模式。当前,贯通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的可能模式是:基于国家治理的整体视角,构建党内监督与审计监督的联动机制,将党内巡视(巡察)定性为政治责任审计,并与经济监督的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在联动机制下,坚持经济审计与政治审计相统一,二者相互协调、同步运行、紧密嵌合。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2—2016年度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审计质量与管理层迎合分析师预测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全样本下审计质量越高,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接近或达到分析师预测的可能性就越低,即审计质量能够发挥监督作用,有效地抑制管理层的迎合行为。进一步按照制度环境好坏进行分组检验发现,只有在制度环境好的地区,审计质量和管理层迎合分析师预测的可能性才呈现显著负相关,而在制度环境差的地区,虽然两者关系仍然为负却并不显著,说明审计质量作用的发挥深深地依赖制度环境的建设。研究结果表明,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同时,还要加强制度建设,有效的制度环境能够提高审计质量,使其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9.
简单回顾了英国政府人力资源审计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英国国家审计署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及其优缺点。结合中国实际,指出开展人力资源审计已成为中国政府效能建设和绩效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并籍此提出了以合法性审计为基础、绩效审计为重心的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审计发展模式以及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审计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