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之洞创办实业学堂的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实业教育是他丰富的教育思想中颇具特色的部分。实业学堂既是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 ,也是实业教育的重心所在。张之洞关于创办实业学堂的独到见解与实践 ,不仅为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人才 ,而且为当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完善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熊希龄一生创办过数以百计的学校,对教育进行过许多改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尤其是他的一些教育主张,内容丰富,识高意新。去虚求实破旧立新甲午中日战后,民族危机迫在眉睫。中国踊现出了一批维新变革志士,力图改革清朝政治,以“救亡图存”、“变法自强”为己任。而“图存”、“自强”的首要任务是“兴学”、“育才”,故改革科举制、改革旧式书院教育、设立新式学堂,便成为一种新时势和新潮流。熊希龄顺应新潮,于1897年10月创办湖南时务学堂,大胆提出了改革旧式书院教育的主张,其目标在于改革旧式书院偏狭的“举业”教…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实业教育的萌芽发端于洋务运动中实业学堂的举办,并得力于甲午战后维新运动的推动。实业学堂由最初的只限于军事技术学堂扩大到农、工、商、矿各方面。至清末《壬寅学制》颁布,实业教育始列入学制,并开始了初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试论端方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端方是晚清新式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力主废除科举制度,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他的“知本原所在,教育为先”的教育思想,富有进步意义,理应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福建船政学堂考试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福建船政学堂的考试制度有着鲜明的特点.从考试这一视角来研究福建船政学堂,分析当时实施这项考试制度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具体措施及其给社会带来的巨大贡献.这对我们今天高等职业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熊希龄是中国财政现代化改革的思考者和实践者。在认知和接受了许多流行于西方的现代财政理论的基础上,他认真辨析了中西方社会的客观差异,对西方财政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变通,在划分国地财政、改革现行税制和合理利用公债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其主张兼具学理性和务实性。然而,深为遗憾的是,由于现实国情的局限,熊希龄有时候难以将他的财政思想付诸实践;在具体的财政工作中,他甚至不得不暂时放弃自己的理想,转而向现实妥协。这种思想和实践层面的分离,不仅反映了近代国人在求索新知过程中遭遇的痛苦与无奈,也折射出这一时期中国财政现代化道路的曲折与艰辛。  相似文献   

7.
熊希龄于1909年至1910年间在苏宁、东北担任晚清政府幕僚期间,积极从事博览会事业,是清末推动博览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人物;其对博览会事业的热心不仅仅是受西方和日本实业经验的启发,还出于振兴中国实业、挽回国家利权等多方面的考虑,体现了他关心国运之难能可贵的品格。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与顽固派、改良派围绕“要不要学习西方”和“怎样学习西方”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争,论争及洋务运动的实践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界的觉醒与社会的进步。此外,洋务派兴办的洋务学堂对中国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也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天山南北数目众多的各级各类学堂的创立,打破了儒家经典一统天下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教育行政体系,对文化教育的推广和普及、新疆近代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颇具规模的实业教育培养了大批掌握先进技术的工人,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起步和发展,为新疆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新疆省官立法政学堂、新疆省官立陆军小学堂、新疆省官立中俄学堂等的创立,在培养了大批军工、商业、翻译人才的同时,传播了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思想和自然科学知识,给社会带来了新气象,为新疆后来各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胡栋朝是我国早期铁路工程师以及铁路工程教育的先驱。晚清以来,他先后参与了川汉、江浙、闽粤铁路的勘测工作,担任广九铁路管理局局长,整顿广九铁路的营运,维护了国家利益。他为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今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岭南大学等校铁路工程专业的创办及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铁路工程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1.
在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许多卓有成效的实业家,在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满怀救亡图存的爱国热忱,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张謇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一、“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实业与教育,是张謇借助于救国富民的两大法宝,即所谓“富强之本也”①。他认为实业与教育是一对密不可分、相互依赖的伴侣。没有实业作为教育的经济后盾,大谈办教育,显然系纸上谈兵;同时要想改良和发展实业,又须依赖教育为其提供人材和技术的保证,所以教育亦是一种“直接分利而间接获利”的投资。即所谓“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②也。光绪三十三年(1…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7,(10):155-163
近代东北商人热衷于办学活动,既受日俄战后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也与商人的职业诉求以及自身心理特点有关。东北商人以个人办学、资助政府办学和商会办学等方式促进了一大批新式学堂和实业学堂的创建。东北商人办学致力于普通教育和实业教育两个方向,特别注重学风校风建设,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并用经商必需的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学生。东北商人开展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办学活动,不仅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而且成功地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地位,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成为推动东北地区教育近代化的内在动力之一,对东北地区的历史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德坤 《理论界》2007,20(11):105-106
胡适一生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作者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胡适的教育思想不但对当时的教育实践活动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而且对今天的教育实践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晚清的教育改革以及将新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所促成的对制度变革和观念更新的反思,是中国近代化因素成长的动因之一。湖北和湖南两省在清朝的最后20年间,因为有一批思想趋新的官员自上而下进行引导,使得该地区新式教育成绩斐然,湖北是新式学堂最多的省份,湖南则是新学最为活跃的地区,这正是两湖实业大兴、革命因素成长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15.
谢丰 《船山学刊》2006,(3):43-46
王先谦在晚清教育近代化进程中,努力融通中西文化,逐渐形成了通过引入西学来改造传统教育并建立新式教育的思想,并主动投入到教育近代化实践的潮流中。从1896年到1910年15年间,他不仅改造了最古老的书院、建立了新式学堂,还规划、创办近代职业教育,参与师范教育,投资创办启蒙教育,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湖南教育事业的发展及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曾维君 《船山学刊》2009,(1):194-197
蒋廷黻在南开、清华从教12年期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目标上,他提倡通才教育,强调学以致用,主张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在教研理念和方法上,他严谨治学,倡导创新史学,重视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实践上,他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他的教育思想、教学主张及其治学态度,至今仍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近代著名教育家的张之洞,极为重视道德教育,其教育思想丰富,教育实践成果丰硕,深受时人关注。他对道德教育的方向、途径、方式等进行过认真的思考和探讨,形成了系统而特色鲜明的道德教育观。培养爱国是其道德教育的核心,要求各学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灌输,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重视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将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结合起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不仅继承了诸如忠诚、仁爱、节俭、明于公私之分等传统美德,而且言传身教,垂范他人;重视职业教育,针对不同学堂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不同,强调进行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大力提倡道德教育的今天,重温张之洞的这一思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教育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在教育理念上以国民主义为指导 ,促进了共和新国民的培养 ;在教育体制上诞生了小学、中学、大学三级学制 ,为教育的近代化奠定了根基 ;在教育实践上建立了各种新式学堂 ,不仅小学、中学、大学有长足的发展 ,而且实业、师范、女子教育等都突飞猛进 ,成为中国近代新教育确立的基本标志。教育的近代化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辛亥革命又推进了教育的近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9.
张謇农业改革的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謇农业改革的思想与实践杨启秀张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实业家,他兴办了大量的工商企业和众多的学校,社会设施及福利事业。对此,已有相当的研究和介绍,然而,他在农业上的一系列改革,却较少为人所知,本文拟就此作一番简单的评价。一、独到的农、工、商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论述了清末“新政”与江苏教育运动的关系、江苏教育运动的发展进程及其对江苏社会发展的影响。文章认为清末“新政”首先是从兴办教育开始的,并且将其贯彻始终,成为“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清末“兴办教育”令颁布以后,江苏各属闻风而动,社会各界也纷纷响应,兴起了一股教育运动。在短短的10之中,先后创办了大、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实业学堂2100多所,对江苏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江苏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