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开放条件下国际贸易理论大致经历了创立、演进与发展的不同阶段,以绝对利益论、比较利益论和要素禀赋论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成为创立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而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的"新贸易理论"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已进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制度因素与空间因素研究的贸易理论相继涌现,反映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信任作为企业的重要无形资源,自古就受到思想家们的重视,心理学家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信任进行实证研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信任成为西方社会科学界的一个热门课题.但在我国,信任在社会科学中一直以沉默的面孔出现,没有成为中心课题,有关企业信任问题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更是缺乏.从企业资源理论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出发,探讨了企业信任这一关键资源与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综合演绎论和学习理论,构建了企业信任资源与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3.
产业组织理论与资本结构理论融合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与资本结构理论融合研究的主要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性概括,旨在厘清二者融合研究的内在逻辑及脉络框架,在综述、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从资本结构角度研究企业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产业组织理论需要关注的研究方向,对我国产业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环境建构论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以来,获得了持续的发展,成为环境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文章基于环境建构论的发展历程,从环境社会学的多元研究范式、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论、环境建构论同环境实在论的争论概述该理论,并对环境社会学的发展走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凯瑟琳·贝尔西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最杰出的后结构主义文学与文化批评家之一,她的作品从一个新的角度解读英国文学和文化,极大地影响了英国的学界和普通读者.在早期作品中,她积极汲取20世纪60、70年代的法国理论,批判了西方传统文学批评中最常见的摹仿论和表现论,驳斥了古典现实主义,推崇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并提出了以“积极的读者”为中心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6.
企业集群理论的演进及其评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企业集群理论从外部经济理论到聚集经济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及增长极理论到新产业空间理论、新竞争经济理论,是有其历史演进过程的,国外创新与集群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着重描述和解释不同的空间增长的一般类型,80年代更多地关注特定地区迅速增长的国际化经济的绩效,80年代后理论关注的焦点是地区经济网络的重要性,并从不同途径对促进或制约一般经济过程特别是创新如网络、组织间关系等经济和社会关系给予了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理论是社会转型的产物.中国的现代化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即20世纪50年代以前、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经历了起步、奠基和发展的过程,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尽管有各自不同的角度,但总体上反映了中国现代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8.
企业集群理论从外部经济理论到聚集经济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及增长极理论到新产业空间理论、新竞争经济理论,是有其历史演进过程的,国外创新与集群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着重描述和解释不同的空间增长的一般类型,80年代更多地关注特定地区迅速增长的国际化经济的绩效,80年代后理论关注的焦点是地区经济网络的重要性,并从不同途径对促进或制约一般经济过程特别是创新如网络、组织间关系等经济和社会关系给予了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
对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快速国际化的现象,早期的国际化经典理论以及传统的国际化理论并不能提供合理的解释.当今中小企业的快速国际化的成因,国际经济技术的快速变化为企业快速国际化创造了条件,企业自身国际化发展的要求是内在动力,新型企业家因素则是推动企业快速国际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与其它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相比,日本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由于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无法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本文将用比较优势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企业国际化的网络理论、资源基础论、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反技术锁定等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已经成为管理理论研究与企业认可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应用联盟思想建立外包分类模式,从市场角度分析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因素,提出开展外包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自从20世纪80年代,Lakoff&Johnson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将隐喻的研究从语言层面转向了揭示思维规律的层面,人们就展开了对隐喻生成机制的研究。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理论对隐喻生成机制的阐释来分析各种理论隐喻生成机制的思维过程,同时探讨了隐喻生成机制的研究所带来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世国家史研究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战后初期在唯物史观的影响下,中世国家史研究的主题是以幕府为中心考察日本封建国家的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权门体制论”的提出,长久以来盛行的公武对立史观得以克服,中世国家并非仅由武家政权构成的认识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此后在批判和继承“权门体制论”的过程中,“东国国家论”成为探究日本中世国家体制的另一重要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以幕府为中心的“封建国家论”,到20世纪60年代统一公武的“权门体制论”,再到20世纪70年代重提幕府独立性的“东国国家论”,战后日本的中世国家史研究呈现为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路径。永原庆二、黑田俊雄和佐藤进一这三位代表性学者,各自在不同时代先后引领了研究潮流,与日本左翼史学国家理论在战后三十年的阶段性发展轨迹相呼应。  相似文献   

14.
动态词汇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逐渐发展起来的语言学学科。文章重点介绍了葛本仪先生的动态词汇学理论,并分别从共时动态和历时动态两个角度,同时结合汉语词汇史的个案研究,从选题、框架设计、分析思路和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这一理论对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40年代影剧绽放、20世纪80-90年代电影热潮、近年电视剧升温三个时期三个角度探讨了影视接受视域中的张爱玲,分析了影视接受对传统文本阅读的作用与影响。研究影视接受视域中的张爱玲丰富了张爱玲作品的接受视域、接受空间和接受群体。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力图通过将社会性别与国际关系研究结合起来,改变传统从男性角度来认识与理解国际政治的视角,推动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国际关系学的发展。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对于国际关系研究的具体贡献主要可分为两点:实践层面,它揭示了被传统研究忽视的女性在国际政治中的角色与作用;理论层面,它揭露了传统理论中所暗含的性别偏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我国兴起了文化热,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文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关于文化的理解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当今国际政治领域占主导地位的两大理论流派,新现实主义以及新自由主义都采用了方法论的个体主义路径,且两流派的公共假设中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属于理性主义(rationalism)。建构主义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其独特的研究视角使其成为主流理论的有力挑战者。文章拟从建构主义范式对整体主义研究路径的运用探讨其对国际政治理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快速国际化的现象,早期的国际化经典理论以及传统的国际化理论并不能提供合理的解释。当今中小企业的快速国际化的成因,国际经济技术的快速变化为企业快速国际化创造了条件,企业自身国际化发展的要求是内在动力,新型企业家因素则是推动企业快速国际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后的中国民族教育研究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民族教育的理论研究和研究方法两个角度对20世纪80年代后的中国民族教育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分析,就25年来的中国民族教育在理论研究和研究方法上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