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现代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公民意识却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强。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公民意识淡薄影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培育公民意识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本文围绕着如何培育公民意识,促进中国政治发展,分公民意识培育的必要性、公民意识培育的内容、公民意识培育的途径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朱志萍 《理论界》2013,(12):33-36
公民身份的起源及其本质特征是厘清公民意识内涵及其要素构成的逻辑起点,由此揭示出公民意识的培育以国家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为基本内容和基本目标。当前我国公民意识培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公民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强调公民意识培育微观路径的研究是当前我国公民现实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生的公关意识及其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分析了大学生公关意识的涵义及其内容,着重探讨了大学生应具备和培育的公关意识:注重形象意识、尊重公众意识、真诚互惠意识、传播沟通意识、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自我推荐意识等。并提出了大学生公关意识培育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论公民意识培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爱国 《学术论坛》2005,2(12):60-63
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调。文章从人的现代化视角阐释公民意识与和谐社会的互动关系并提出培育公民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路径:认为公民意识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和谐社会构建是公民意识培育的现实阶梯,二者是一个双向推进的过程;培育公民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公民教育和努力培育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5.
高校素质教育要紧扣专业特点。以对规则意识与权利意识的培育为切入点,对法学高职生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与方式进行初步探讨,着重论述了规则意识与权利意识培育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培育的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6.
民主政治视野下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良好的公民意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大学生是未来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实践主体,其公民意识水平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我国高校现有的教育体系偏重于政治意识形态教育,公民意识的培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应当发挥在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中的主导性作用,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意识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加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应对及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推进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推进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需要在六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根除人治意识,弘扬法治意识;二是破除权力本位意识,树立权利本位意识;三是根除臣民意识,培育公民意识;四是摈弃官本位意识,树立民本位意识;五是转变全能政府意识,树立有限政府意识;六是转变扬善为主意识,树立制恶扬善并重意识。  相似文献   

9.
论农民法治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没有中国农村的法治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增强农民的法治意识,是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农民法治意识淡薄的表现有:维权意识不强;对法律的遥远感和不认同感;封建思想严重;违法犯罪相对突出以及村规民约与法律的冲突等方面。农民法治意识培育的目标是:使广大农民群众树立良法的统治观念;法律的最高权威观念;勇于维权的观念。法治意识的培育途径主要是法制宣传和教育,应从宣传和教育的对象、内容、方式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廉政文化首先应是一种规则文化;规则意识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和非制度性资源,规则意识能够有效规范从政行为,规则意识中的权利——权力意识和个人诚信意识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理基础和伦理基础。廉政文化建设若取得实效,必须将规则意识培育融入其中并着力培养规则权威意识、规则平等意识和规则约权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