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音乐     
新歌加精选集。听到《火力全开》和《依然爱你》,几乎可以想象王力宏还算俊俏的五官挤在一起唱出这些歌--明明好好的嗓音,惨遭严重修音乃至趋于电音。《火力全开》的确有模仿钱婆《blow》的嫌疑。作为当年最佳唱作人,leehom的歌曲很多其实很冷门,不被大众接受但含金量却高,想来粉丝们也是心塞。在新近的澳洲站的演唱会上,他跳着奇怪又很娘的舞步,商业做作模仿MJ的造型毁掉了他的表演。虽然一直努力在靠拢国际、赢得更多粉丝,却被打造得不伦不类,那个纯粹又才华横溢的歌手已然不再。  相似文献   

2.
环境音乐借助世界音乐元素,丰富其本体;世界音乐透过环境音乐传播,彰显其影响。要改变世界音乐研究者众、传播者寡的现状,不但要重视表达方式的舞台化实践转向,而且还要探索表现方式的背景化音声传播。环境音乐对世界音乐传播的推进作用,或可借鉴西方音乐的植入方式,经由共性与差异性的说出被听到、鉴赏与非鉴赏性的说明被听出,实现仪式性与噪音性的说服被听瞳。环境音乐植入推进世界音乐传播。  相似文献   

3.
音乐的欣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但究竟怎样欣赏音乐就不一定是人人皆知了。要知道怎样欣赏音乐,首先应了解音乐欣赏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一、感官的欣赏音乐本身是诉诸于听觉的艺术,它首先作用于人的听觉,刺激人的感官,产生审美行为。因此音乐欣赏的第一个阶段即是感官的欣赏,也是官能的欣赏。所谓“欣赏又可称为玩赏、领略、指一种相对的被动的、多从感官出发的审美行动,常常以其感性直观引起的精神愉悦令人产生美感”。[1]它主要满足于悦耳,好听与否。当人们听到一段音乐,首先感受到的便是是否动听,是否愿意继续听下去。这…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表现方式。在经济多元化的今天,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打破了地域的限制,音乐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同民族语言是民族音乐艺术具有不同风格特征的主要原因。其中.地方语系和地方方言对民族音乐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其次,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服饰、舞蹈、不同的音乐节奏及演唱者个性风格的影响,等等。民族音乐风格呈现出多层多元,融合并存,以多种风格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5.
审美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由于审美主、客观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人们遵循普遍的审美规律的同时,总是依照着不同的审美规定去创造和欣赏不同的审美对象,即不同的审美对象有不同的审美特征。审美心理学的这一研究结论告诉我们,认识人类审美活动的奥秘,推动人类审美活动的发...  相似文献   

6.
音乐教学是形象思维的教学,在教唱一首新歌曲之前,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眼去考虑教唱。首先向学生简介其主题、时代背景和结构,把歌曲意境编成小故事进行讲述,同时借用与歌曲紧密相关的内容做即兴表演,让歌曲中的慷慨激昂、悲壮凄凉、轻松愉快、深沉挚热等感情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们眼前。这样,学生心目中对歌曲形象的描绘就更清晰。生动,学唱起来用不着过多讲述和示范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音乐教学还需要灵活多样地抓住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教学。例如: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电影、电视歌曲,当看过电影、电视之后,往往对…  相似文献   

7.
邓永业 《南方论刊》2009,(10):103-104
本文在遵循教育部颁发的《音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站在另一个高度,从教学结构、教学容量、学生课业负担这三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发掘优化课堂设计的新元素。  相似文献   

8.
音乐不仅是普鲁斯特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时也在其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既为《追忆似水年华》的结构提供了助力,也成为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音乐与主要人物角色的爱情故事有关,被赋予了唤起和启示的功能,为人物角色揭开掩盖在真实之上的面纱。小说中对音乐家及其作品的引用不仅展现了小说家丰富的音乐知识,同时也成为理解其艺术和美学观点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屈文凤 《理论界》2008,(9):222-223
音乐的发展总是要伴随时代的脚步来进行。有人说音乐也要“现代化”。音乐要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和美学趣味,这是无可非议的,自古以来的音乐大多如此。但如果因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就要改变音乐的题材、体裁、样式……这就要探讨分析一番了。  相似文献   

10.
张月月 《中文信息》2013,(5):127-128
唐玄宗李隆基不仅是一位在政治、军事方面有着杰出贡献的帝王,同时还是是作曲家,演奏家,也是宫廷音乐的总策划、领导者。唐玄宗李隆基对我国传统音乐做出了很大贡献,首先创立了教坊、梨园机构,其次改革了乐制使胡曲与俗乐实现了大融合,谱写了盛唐之乐的新乐章。  相似文献   

11.
论音乐语言的风格张增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音响的艺术。音乐作品以其描绘语言的多样性、广泛性和抽象性存在于音响之间,给人们审美的视角中留下不同的风格特征;音乐语言的风格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特征。正和人们的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相近似,音乐语言的风格主要可分为...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民间音乐是独具特色的黄河三角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深深扎根于黄河三角洲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枝繁叶茂、花果丰硕、姿态万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民族在创造自我衍生历史的同时,也都相应地创造着自己的传统文化。而作为传统文化的内容组成部分之一的音乐文化,自然是和民族的进步、历史的延伸同步发展的。民族音乐传统应是国家音乐文化的主体。在中国五千年漫长、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和积累着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是源于各自的民族音乐传统而滋生的,故而我国总体的音乐文化,勿容置疑地源于我国总体的民族音乐传统而滋生的。笔者认为总体的民族音乐传统是我国五十多个民族各自创造和积累的民族音乐传统,在个性的汇集、共…  相似文献   

14.
试论音乐与智力开发尚化声音乐能陶冶性情,开发智力。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奋斗的勇气,给人以坚强的意志。音乐与智力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早已认识了音乐的社会功能。我国古人就懂得“寓教于乐”的教育作用,同时还具有赏心悦目、陶冶...  相似文献   

15.
在音乐教学中,无论教唱歌曲、欣赏音乐,还是讲授乐理知识,都应善于运用形象教学法,以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相似文献   

16.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民族精神、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同时,民族音乐来源于不同地区,是不同地区人民劳动实践的产物、智慧的结晶,传承地方民族音乐是各个区域人民的职责,并且地方民族音乐发展后,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传播区域文化,有利于加强区域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推动民族音乐走向世界。文章首先从定义和特点两方面对民族音乐做了基本介绍,分析了民族音乐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当今民族音乐发展现状,最后探究了地方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回鹘萨满教音乐与舞蹈杜绍源,买买提明·玉素甫素有中国塞外江南美称的新疆,这块富绕的土地被中外均誉为“音乐之乡”,“歌舞之乡”、“瓜果之乡”、“金玉之乡”。古老美丽的这块故土上,数千年来驼队的铁铃声,马帮的铜铃声,脚户的么喊声,中外来往的商贾、旅客的谈...  相似文献   

18.
音乐体验既是柏林特环境美学得以建构的重要来源,也是验证他审美理论的最佳范例。环境现象学语境中的“环境观”和“体验观”是柏林特艺术美学和环境美学一脉相承并得以建构的理论基石。音乐作为一种环境艺术,是柏林特对音乐审美体验的“环境性”所做的一种环境现象学描述。他将由创造性、物质性、表演性和鉴赏性等主要因素构成的音乐环境定位为一个知觉体验的审美场,有力批驳了音乐理解的形式化和主观表现倾向,从根本上颠覆了现代艺术客体论,消解了现代审美欣赏的二元论格局。音乐存在的非对象性、多维性及其知觉场域内各因素功能的连续性、交互性和一体化,有力证明了音乐体验的环境性和人类多维度的统一性。这不仅对于我们正确理解音乐体验及其实现路径具有直接指导意义,还为当代美学建构一种普适性审美理论带来了重要启示,从而为阐释当代艺术审美领域中的去物质化、非对象性、关系性和跨媒介的美学理论、艺术现象带来了更加全面有效的语境视角。  相似文献   

19.
郭萌 《理论界》2007,(10):137-138
到2010年,我国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文化发展的水平与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相适应。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演唱(奏)技能及音乐基本知识,音乐教育更是音乐文化的教育,要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得以体现。认识音乐教育的文化属性,从根本上说,要提高对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视。大力加强和弘扬中华母语音乐文化,不仅是我们每一位高等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经典更是我们采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祖国有着几千年的光辉文明史。近年来,党中央一再强调要加强国情教育。在纪念建党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总书记全面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进一步要求全党必须正确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总书记又提出,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作为学校教育美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应理所当然地担负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将国情教育寓于音乐教育之中。首先,从音乐教育内容来看,我国辉煌的民族音乐史为向学生灌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