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世界诗歌史上,还没有一部诗集象波德莱尔的《恶之花》那样引起巨大强烈的震动。波德莱尔以一部惊世骇俗的诗集《恶之花》位立于世界诗坛。1857年《恶之花》一问世就震惊了法国诗坛,引来了沸沸扬扬毁誉不一的论争。曾一度被法国当局指拄涉嫌伤风败俗而追查禁,然而正是这部奇异冷艳的诗集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界性的赞誉。这部诗集由《忧郁与理想》、《巴黎风貌》、《酒》、《恶之花》、《反抗》、《死亡》六部分组成,共132首。这些诗歌的顺序经过用心安排,每一首都独立成篇,但整体上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被错案尔为我们刻画了一…  相似文献   

2.
《归去来兮》《流逝》人物塑造比较谈贾永亮,石磊近读上海女作家王安忆的两部中篇《归去来兮》和《流逝》,党得成功的艺术创作具有持久的艺术证力,并不因时代的变迁而逊色。富人的精神空虚和穷人的物质欲望,这几乎是一个古老的主题了.但我们的作家却从当代生活中敏锐...  相似文献   

3.
《驴皮记》和《改邪归正的梅莫特》没有直接的情节联系。这两篇小说内在的关联在于共同探讨了人在欲望面前的各种因境:《驴皮记》揭示的是人离不开欲望,但生命和欲望却又成反比;《改邪归正的梅莫特》进一步深化了欲望问题,那就是即使欲望的实现不需要以生命为代价,无限度的欲望依然可怕,因为它将把人带入无尽的空虚。  相似文献   

4.
《诗篇》乃是《圣经》中一颗璀灿的明珠,而其中的第23篇又是全球最受欢迎的一篇。此文旨在分析此诗的背景、内容以及艺术手法,以帮助读者领略和欣赏它那永恒的、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屈骚艺术的美学意蕴及其流变孙元璋一屈骚的巨大艺术力量,在于诗人那由于深刻的生命体验所产生的壮烈而激越的情感。屈原多次表白,他的创作乃是心灵的袒露、情感的抒发:“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惜诵》)“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沈菀而莫达。”(《思美人》)其...  相似文献   

6.
继勇 《社区》2011,(2):56-56
“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如眼前这本《老子传》开篇所言,此时.我感到了一种空虚而又惶恐的茫然.之前因阅读而产生的欣喜和充实,于提笔之际,突然变得不知所措:我写下的是我真实的感受吗?或者说,我的所思所感,在我写下来后会不会变得不知所云呢?  相似文献   

7.
在《天青石雕》的艺术呈现中,20世纪30年代欧洲人的焦虑与空虚同中国道家圣人的超然与平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悲剧中英雄的呐喊与无助,一边是“石雕”上道家隐者的悠然自得;“呐喊”源自诗人对于迷茫现实的抗争,“悠然”源自诗人对于道家境界的渴求;《天青石雕》作为诗人晚年追求不朽艺术与人生的成功之作,中国的道家情怀被赋予了西方视角下的重读,并揭示出:人间的不尽苦难和悲剧在于得道修行的缺失、在于永恒恩泽的缺失、在于灵魂回归之路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交感论,打破了“真善美”相统一的古典主义美学原则,创立了新的诗歌理论,为象征主义的产生铺平了道路,堪称象征主义的宪章  相似文献   

9.
波德莱尔提出的审美现代性,在本质上是审丑。乔伊斯的流亡美学所包含的审美特性,就是《恶之花》意义上的审美现代性。乔伊斯流亡美学的主体,不但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在作品中,也呈现出分裂的特征,这一点,在《尤利西斯》中的布卢姆身上,得到了全面的体现。乔伊斯对流亡美学中丑的成分的揭示,不亚于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乔伊斯把庸俗的人和低俗的生活,均作为审视的对象带入了作品。他对丑的表现强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了前人,而这种"过度"本身,就是丑的美学。  相似文献   

10.
《左传》、《史记》人物描写比较谈张玉辉,张玉军《左传》和《史记》是凝聚着历史精华、闪烁着文学光彩的中国古代历史散文名著。千百年来,两部作品那令人折服的文学成就,仍放射着灿烂的光辉。它们的艺术想力突出表现在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的笔下,一个个丰富饱...  相似文献   

11.
波德莱尔不仅把对色彩的理解运用到绘画评论中,更把色彩意象带到了诗歌的创作中。《恶之花》中的色彩之美以及个人化的色彩体验不仅带给读者强烈的感官刺激,同时激发了读者潜意识中的共鸣。《恶之花》中六部分内容配以六种浓淡各异的颜色,意蕴丰富。波德莱尔精心设计的色彩,搭配时而和谐,时而失调,时而美,时而丑,以此表现现实世界之丑与诗人的理想世界之美的冲突,象征魔鬼的地狱和上帝的天堂之间的对立,反映诗人对光明、美丽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海德格尔《艺术与空间》的分析 ,肯定了海德格尔关于雕塑空间的哲学思考与现代雕塑艺术实践的契合 ,同时重申他对空间根本特性的追问、对艺术空间和技术空间的划界以及对实体与空虚关系的论述的意义。这意义不仅仅是哲学本体论上的 ,更是对艺术和现实的关系问题的根本性回答。由海德格尔的空间理论出发 ,通过对贾科梅蒂、亨利·摩尔等当代雕塑大师艺术作品的分析 ,再次思考雕塑艺术自身的空间特质  相似文献   

13.
达洲 《可乐》2011,(8):1-1
您就瞎掰吧,撒泼放刁这种上不了台面的事还艺术呢? 别急,看看《西游记》,猴哥求人办事时撒泼放刁拿捏的那火候、那分寸、那因人而异的施为、那效果,一句话,就是艺术。  相似文献   

14.
《史记》有很高的文学性,这是人所共认的。其描写人物的成就之高。简直可以说是一种超前的成熟。在《史记》出现之后.一直到唐代传奇出现之前的九百年间.没有任何一部作品的写人艺术能够与《史记》相提并论。有一位很有影响的评论家曾经说过:中国写人艺术有两个高峰,第一个是《史记》,第二十是《红楼梦》。这种说法并不是虚夸的。十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史记)的小说因素》,对《史记》中的许多小说特点进行过若干分析。文章最后对《史记》与我国后世小说的关系也提出了一些看法.由于那篇文章的重点不在这里,所以只能粗粗带过。现在已经过了十多年,觉得对于后面这个问题还有作进一步归纳说明的必要。在这里准备从三十方面来谈:  相似文献   

15.
曾有幸聆听北京市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一课,深为华老师那充满思考与活力的课堂所吸引,深为华老师那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尤其是课中的三次笑声。使课堂更和谐,使听课者如沐春风,并引发我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让我们先来品味华老师课堂中先后出现的三次笑声:  相似文献   

16.
汤显祖剧作研究中的一种传统观点,是除了肯定《牡丹亭》和《紫钗记》的主题,认为艺术上也比较成功之外,对《临川四梦》的其余二戏,都指为宣传了佛道思想,。是失败的作品。这种观点认为:“《邯郸记》为道家宣传,而《南柯记》则是为佛教说法。表现汤显祖衰老时期的悲观厌世,正是唯心主义者心灵空虚的结果。”①“《邯郸记》……最后导致了  相似文献   

17.
在二战后美国文学中,遁世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公认为是"现代经典之一",他本人也在文坛上享有"当代风格独特的文学天才"的美名。这部小说深刻、艺术地再现了战后美国青年一代矛盾的精神状态: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和精神生活的空虚匮乏。  相似文献   

18.
《海上花列传》青楼世界的都市文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的上海是经济繁华的欲望都市,妓院是滋生其中的“恶之花”。《海上花列传》通过上海青楼中一群妓女和狎客的故事,折射出上海的都市文明。这种文明有着日常生活商业化、人际关系非道德化、两性情感功利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菲兹杰拉德在他的不朽名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从声音、颜色、语言、神态和动作等四个方面入手,成功地塑造了黛西这一轻浮放荡、空虚贫乏、浅薄无聊、庸俗不堪、自私冷漠、毫无责任感、金钱至上的镀金女郎形象,从而加强了人物的艺术个性,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相似文献   

20.
“恶之花”本系法国早期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波德奈尔(1821--1867)诗集的题名,它是一部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丑恶罪行和世纪病态的作品,“花”的含义不用说,是指艺术的花朵而言,这里用“恶之花”只是借来比喻人物形象的美与恶的。“花”,同“华”,可喻女子之美丽,人中之豪杰,把王熙凤、吕蓓卡比作花,并不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