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满洲窗”是广东民间在清朝中后期至抗日战争前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直至岭南的一些私家园林、民居及商住类建筑中比较常见的建筑装饰花窗的俗称.与常说的岭南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三雕(木、砖、石)两塑(灰塑、陶塑)相比,“满洲窗”和两塑更加专属岭南.“满洲窗”的形成、发展其实是从一个侧面研究广州、岭南乃至中国进入近现代以来传统建筑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及变革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略论宋代岭南陶瓷的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岭南陶瓷进入发展高峰,窑场分布广,器物品类多,釉色绚丽多彩,工艺水平提高,开启了美术陶瓷生产的大幕。岭南宋瓷具有造型“多”“新”“特”、装饰手法多样、题材丰富、形象生动等美学特点。社会安定、商贸发达、北人南迁、原材料丰富和陶瓷技艺的积累与改进,是岭南宋瓷大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蛇”意象是独具岭南特色的动物意象。“蛇”意象在岭南诗歌中多次出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蛇”意象的审视角度与态度都不同。通过对外籍诗人与岭南本土诗人两大群体诗作中“蛇”意象的比较,分析其差异点,并探究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岭南画派是本世纪初首先从广东兴起。以岭南三杰为代表,主张吸取古今中外尤其是西方绘画艺术之长以改造传统国画,使之朝着现代化、民族化、大众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审美教育效能的一个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美术流派。其表现形式是折衷中西,融汇古今。林风眠虽不属于岭南画派画家,但与岭南画派进行变革,吸引国外绘画的先进技法和语言,倡导“艺术革命”,建立“现代国画”的革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5.
“遗民逃禅”是明清之际的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对屈大均逃禅前后“历史图像”的勾勒,试揭示明清鼎革之际岭南遗民逃禅特点以及遗民“逃禅”与政治生态变动关系。本文研究认为:岭南遗民逃禅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岭南遗民“逃禅”与政治生态变动密切相关;二:岭南“逃禅”者多有心理上的矛盾,行为上的“悖逆”;三:岭南政治生态的多元化是岭南既开放又封闭文化特质的凸显。岭南在明清之际先后经历南明政权统治,南明与清政权的争夺,以及“三藩”时期,政治生态明显并于它地,且更替频繁、反复,所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生态,是造成以上特点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岭南是唐朝境内有关奴婢记载高度集中的地区,并因此成为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历史现象。文章详细地讨论了唐代岭南地区奴婢盛行的历史原因、奴婢的使用范围和作为一个特定社会阶层逐步走向萎缩的历史过程,揭示了唐代岭南区域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深刻变化。作者认为六朝以来岭南“夷獠杂居”的“溪洞”地区特殊的社会结构和部族制、奴隶制的残余,是岭南奴婢问题严重的历史根源。作者还认为,唐朝中、后期在岭南所推行的一系列限制奴婢的措施,实际上也是岭南“溪洞”社会完成封建化过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岭南方言是构成岭南文学独特地方性经验的重要文化基因。地处强势方言区的岭南文学创作深受当地方言的影响,形成了具有地方文化色彩的文学言说方式,在风格、形式、内容等方面显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从“地方性经验”角度考察粤方言影响下的岭南文学语言策略,有助于析出岭南文学言说方式的基本特点及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8.
儒佛互补:明清易代之际岭南士人的行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易代之际,岭南士人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个性。甲申之变发生后,岭南的士子纷纷“勤王救国”。当清王朝逐一平定各南明小王朝之后,岭南士人又纷纷选择出家与“殉道”两条道路。究其内在的思想动因,除了士人受到儒家思想的全面熏陶之外,与岭南地区长期以来佛教文化的浸染及基督教文化的渗入有着直接的关系。岭南士人在特殊背景下选择出家,与传统士人“儒道互补”的双重人格有很大区别,确定地说,应当是“儒佛互补”。而“殉道”的行为,当是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存在的“文化世家”现象,并从此“文化世家”的角度研究了岭南历史上延续最久,影响深远的香山黄氏世家。黄氏“文化世家”中产生黄畿、黄佐、黄培芳、黄佛颐等文人学士,其中黄佐是明代岭南著名的大学者,于史学、文学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与丘溶、陈献章并称明代岭南三大学者。黄培芳是清中叶岭南著名的学者、教育家。黄佛颐是清末民初广东有贡献的地方文献学者。黄氏家族对岭南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朱千华的“岭南文化三部曲”试图通过不同的角度塑造多重的岭南形象,揭橥岭南文化丰厚复杂的内涵,但却陷入了迷失和困境.《水流花开——南方草木札记》贯穿全书的女性审美意象使得岭南形象存在着被凝固化、阴性化的危险;《岭南田野笔记》以“魅”的叙事,渲染了岭南文化的神秘独特,但缺乏对文化与人性深层次的反思;《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试图呈现出明清时期岭南文化精致高雅、兼容开放的格局,但语言的程式化,鲜活细节的匮乏,叙述重点的不突出,使得审美表达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11.
系统论述岭南上古几何印纹陶的孕育萌芽、发展分期、文化特点、与南方印纹陶的“百越”族属联系以及传播与影响。从而证明中华文化是多元发生的,岭南也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岭南印纹陶文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融合和统一有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广东封开的莫宣卿,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廷试第一”,成为岭南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也是全国640多个状元之中最年轻的状元(夺魁时年仅17岁)。这一成就,若与当时发达的中原地区相比,自然不算什么。但是,在实施科举制度不久的唐代岭南地区,还处于未“开化”的边陲之地——封开,诞生了一个号称“岭南第一位状元”莫宣卿,这就不能不令人惊叹了。  相似文献   

13.
广西玉林是一块胜景如林、人杰地灵的岭南美玉,历来有“岭南都会”誉称,却曾渐趋式微。“路桥经济”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使玉林摆脱了“三不沿”窘况,形成了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半小时经济圈”从此让玉林飞越从前。市委书记李纪恒说:“交通水平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尺度。玉林市把发展现代化交通与整个玉林经济发展作为一盘棋来考虑.“力求实现东联西靠南出海”加快经济发展的”时效经济”模式玉林东邻广东,南临海南,邻近香港、澳门,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连接大西南腹地的纽带,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由於不沿江、不…  相似文献   

14.
似乎每一个动荡的时代,都会产生一些令人料想不到的奇迹,伟大的抗日战争,也孕育了新的岭南文学。虽然在“五四”文学革命的浪潮下,岭南的文学运动也曾热闹过一阵,但由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很快又冷落下去了。近二十年的时间,一直未形成一支团结、有力的创作队伍,作品也比较稚嫩、平庸;固然也不乏成熟之作,但就整个来说,仍处于萌发阶段。到了抗战时期,才有了蓬勃的发展,涌现了岭南现代文学中第一个作家群体,作品的数量丰富了,质量提高了,在民族化、大众化方面,也有了良好的进展,其传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相似文献   

15.
论岭南的汉化和儒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先秦时期还是蛮荒之地 ,秦朝统一岭南后 ,随着先进的中原文化的带入 ,岭南文化开始走向汉化。随着“独尊儒术”政策在汉帝国的普遍推行 ,岭南又进入儒化的时代。岭南的儒化过程 ,实质上是汉代经学在岭南的普及和消化的过程 ,其中古文经学在岭南的发展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黄巢起义大军自岭南北伐始发今桂林市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旧史和史学界存在的黄巢大军自岭南北伐进军途经地的“桂州” ,“桂阳” ,“大庾岭”三说 ,主要从唐代“桂”的指称 ,黄巢农民军在岭南的控制区 ,唐五岭南北交通线路 ,黄巢大军北伐战略进攻目标和方向等方面 ,层层深入地论证和阐明了史学界通行的而疏于考证的黄巢大军自岭南北伐进军始发地的“桂州”说。  相似文献   

17.
岭南建筑园林与中国传统审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传统建筑园林造型与手法所体现的文化审美思想曾受先秦儒家思想和楚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孔子美学思想和屈原楚骚美学思想,即“文”饰和“好修”。儒家“文之以礼乐”的美学思想,就是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而岭南传统建筑园林就极具强烈的装饰表现。  相似文献   

18.
秦观被贬谪到岭南后,因为个人生存状况的恶化和其性格上的脆弱易变,他的岭南诗的思想表现基本上是以“苦闷失望———寻求解脱———哀痛绝望”这样一种渐进的方式展开的。  相似文献   

19.
岭南建筑的技术个性与创作哲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文化地域性格”的概念对岭南建筑进行学术界定 ,依据建筑美学的适应性原理简析了岭南建筑的技术个性 ,并从兼容并蓄的开放品格、整体和合的系统思维、勇于创新的创作精神等三个主要方面论析了岭南建筑的创作哲理。  相似文献   

20.
岭南诗派是中国诗坛上具有地方特色的诗歌流派。它源于唐代而成于明初。岭南诗派中的主要作家,大都受过韩愈的影响,以“雄直”的诗风见称于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