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冯小  陈靖 《南方人口》2012,27(1):34-41
传统婚姻模式与家庭和村庄稳定的具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围绕婚姻模式形成了诸多的支持机制。而在打工经济引起青年农民大量流动的背景下,村庄与家庭结构发生了迅速的变迁,农村青年的婚姻支持机制逐渐走向衰落。本文分析了赣南B村的“闪婚”与“闪离”现象,探讨这种婚姻模式在宗族性的村庄是如何可能的。当传统的婚姻支持机制逐渐走向瓦解,农村青年的婚姻得不到支持与整合.在“闪婚”这一新现象之后,随即走向“闪离”,农村青年则在面对自身婚姻时感到了无奈和无力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CGSS )数据,研究首次婚姻中,夫妻个人经济状况匹配和家庭经济状况匹配的不同组合与婚后生活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控制了年龄、年龄的平方、受教育年限、民族、政治面貌、户口、宗教信仰、工作满意程度、个人健康满意程度、人际关系满意程度、住房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满意程度以及省份哑变量等变量的情况下,相对于“门当户对”,家庭经济状况为“男低女高”婚配结构的生活会更幸福。在分组回归中,本文进一步发现,以“个人经济状况和家庭、经济状况同为门当户对”作为基准组,“个人经济状况为门当户对,且家庭经济状况为男低女高”的婚配结构会更幸福。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为“男低女高”是男女双方为了追求爱情而冲破传统“门第”观点的结果,那么,本文发现的引申含义是基于爱情的婚姻会更幸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检验婚姻承诺在女性家庭经济贡献与婚姻冲突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中的测量工具包括:婚姻承诺量表和婚姻冲突量表。被试为763位来自北京市区的已婚女性。分析表明,婚姻承诺可以调节收入高于丈夫的女性的婚姻冲突。研究结论是:婚姻承诺对相对高收入女性的婚姻冲突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女性流动打工经历对其家庭经济地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玲杰 《南方人口》2009,24(4):59-63,51
本文利用调查数据,对是否外出打工及不同类型打工地的农村女性家庭经济地位差异进行对比,考查在资源因素与文化规范变迁的多重影响下,不同的打工经历对农村女性家庭经济地位的影响及其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新"空巢"家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庚常 《人口研究》2004,28(1):48-52
最近 ,谭琳教授的《新“空巢家庭———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人口现象》一文引起笔者的强烈共鸣。她在文中指出 :随着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 ,一批新“空巢”家庭已经出现。此类“空巢”家庭的成员是那些长大成人了的独生子女的父母 ,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到 5 0岁 ,他们可能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 2 0~ 30年。她将新“空巢”家庭界定为 :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后出现的一批以独生子女的父母为家庭成员的中年“空巢”家庭。谭琳教授的这施展新论引起笔者更加关注的是在我国农村 ,新“空巢”…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湖南省农村留守妇女调查”数据的分析,本研究探讨了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稳定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稳定感处于较高的水平;就其影响因素而言,有无被欺凌的情况、与家里长辈的相处情况、家庭生活满意度、丈夫打工期间的联系频率、探亲频率、丈夫汇钱时是否直接汇给自己、是否担心婚姻感情会发生变化、丈夫外出打工后夫妻感情的变化等变量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稳定感都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延承布迪厄的学术遗产,通过对茶村大龄未婚男青年进行分析后指出,家庭不仅构成了婚姻生活的重要场域,同时亦对婚姻本身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婚姻由家族事件变成家庭事件时,它由一个“公共事件”转变成“私密事件”,他人对于族人婚姻的关注与贡献也急剧降低;“家风”作为婚姻市场上的道德要价,对婚姻双方的社区道德和口碑提出了要求;当男青年的家庭结构不完整或经济实力不济,这将使得男性在婚姻市场上无法获得女方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90年代我国出现了城市两地户口婚姻的迅速增长即城乡通婚潮。两地户口婚姻以城市男性娶农村女性为主要结合形式,城市男性的年龄分布相当离散,文化程度上表现为城市较低阶层与流入人口的中高层的般配结合;两地户口婚姻在城市的常住地主要是城郊结合部,呈现“脊环”分布;外地一方的来源地分布表现出静态的距离摩擦和动态的距离吸引。通婚潮是80年代民工潮的逻辑延伸,标志着城市对农村由经济性开放走向社会性开放;两地户口婚姻的构成特征体现了城乡通婚的边缘性和城市户口的实用价值;这类婚姻正在制造新的婚姻困难人群,并且对城市人口的总量控制构成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山东部分的有关数据,从婚姻的主体形式、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家庭中的夫妻对话交流、夫妻间的冲突、女性在夫妻性生活中的状态以及女性对自身在家庭中地位的感受诸方面,对山东妇女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状况作了客观的描述和分析.认为自主婚姻已成为山东妇女婚姻的主体形式;夫妻共同决定家庭事务已成为生活的主流;城镇女性在夫妻关系中的地位高于农村女性.  相似文献   

10.
新"空巢"家庭--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人口现象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谭琳 《人口研究》2002,26(4):36-39
随着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 ,一批新“空巢”家庭已经出现。此类“空巢”家庭的成员是那些长大成人了的独生子女的父母 ,他们中的许多人还不到 5 0岁 ,他们可能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 2 0~ 3 0年。本文旨在分析新“空巢”家庭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新“空巢“家庭出现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孙淑敏 《西北人口》2010,31(1):42-46
论文采用访谈和观察的方法,对甘肃省东部蔡村青年男子的择偶困境进行了研究。论文指出,青年农民工的流动使得流出地农村青年男子的择偶难度加大:彩礼飞涨,家庭负担加重;凑合婚增多,婚姻的不稳定性提高等等。贫困地区青年男子的择偶难问题成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从婚恋方面对于农村的又一次剥夺。应该把解决农民工的婚姻问题纳入关乎社会和谐与整个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中来。论文是对有关农民工婚姻问题研究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夫妇年龄差的研究是人口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但目前的研究由于数据来源多样化,得出的结论不尽一致,关于年龄差的变化方向也没有形成定论。为此,本文利用我国三期妇女地位调查数据,对年龄差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同龄婚配的特点非常稳定,其比例维持在16%~17%之间。中国夫妇年龄差模式自90年代以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10年中国传统的"男高女低"的婚配模式有所改变,这种"男高女低"婚姻明显下降,而"女高男低"婚姻明显升高,扣除同龄婚后二者平分秋色。其原因可能与我国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和婚姻观念的转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Using a sample of couples drawn from the three provinces of Guangdong, Shandong, and Shaanxi,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couples’ increasing freedom to choose whom to marry influenced the timing of first birth in rural China during the four decades before the 1990s. The shortening of first-birth intervals in the period is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hift from arranged to free-choice marriages. The association is attributed largely to increased intimacy and coital frequency after marriage together with postponement of age at first marriage.  相似文献   

14.
社会网络与农民工初婚:性别视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5年深圳农民工专项调查数据,从性别视角系统分析社会网络对农民工初婚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在理想初婚年龄方面,婚姻讨论网络成员的数量、质量,尤其是网络成员的平均理想初婚年龄对农民工理想初婚年龄的延长有显著影响;在初婚行为方面,婚姻讨论网络成员的数量可以降低男性农民工早婚的风险。个人因素和流动因素对农民工理想初婚年龄的延长和降低早婚风险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滕志香  赵书峰 《西北人口》2014,(3):23-26,32
农民工非正规就业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为了了解农民工非正规就业收入的影响因素,本文对山东省17地市的农民工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通过对479份有效问卷的Logistic分析,发现务工单位所在行业、单位所有制性质、单位距离、务工者的年龄和性别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务工收入,而农民工的婚姻状况、学历和是否有耕地对其收入无显著影响;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了深层原因,进而发现农民工自身竞争力不强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基于此,建议相关部门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对农民工进行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工业化建设、搭建和完善农民工求职信息平台,以及给与农民工其他必要的创业帮助以增加农民工收入。  相似文献   

16.
青年人口迁出对农村婚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人炳 《人口学刊》2006,36(1):32-36
我国当前农村青年外流对地区婚姻问题和自身婚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自身婚配的影响,一些大龄未婚农村外流青年择偶难;二是贫困地区女青年婚姻迁移导致当地男性青年成婚困难;三是农村已婚青年流动对婚姻稳定性产生影响。针对农村青年外流带来的婚姻问题,要关心大龄未婚打工仔和打工女的婚姻问题;要关注农村单亲家庭中的孩子;要关注婚姻迁移导致的贫困农村地区“弱势累积”问题。  相似文献   

17.
The quality of late life in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societies has been well-researched. In contrast, very little systematic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among the aged in less developed societies. An interesting case of retirement in a society in transition is that of returning Zulu contract workers. The apartheid laws of South Africa constrain migrant movements: contract workers typically spend their working lives in the urban-industrial milieu of the core economy and later return to a rural lifestyle in their areas of origin in the peripheral “homelands”. The retirement circumstances of 253 male return migrants in five rural areas of KwaZulu were assessed in an in-depth study.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Zulu retirees was found to be influenced mainly by such factors as health, perceived financial security, social a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 and positive sentiment towards retirement life.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migrant workers’ needs in retirement have a universal quality. This finding has social welfare policy implications in a society which is characterised by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privilege.  相似文献   

18.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specialized households with single children in Tianjian rural areas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the economic system reform on family planning programs. Out of 180,000 specialized households, 37,000 are those of young peasants under 35, accounting for 24% of the total specialized households. The survey showed that family planning publicity could be improved in 4 ways. A change in the peasants' concept of childbearing in favor of family planning should be actively promoted. Publicity effort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Both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family planning education and publicity should be improved. Publicity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service. Centers of publicity and guidance should become centers of publicity and service. Family planning workers should become close friends of young couples of reproductive age. Education must be integrated with service. A recent trend of having fewer children has set in. This change manifests itself in 3 ways: the state policy of making the people rich greatly encourages young couples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pioneering causes; after becoming rich, the peasants become aware that they should have healthier and better educated children; when the peasants become rich they worry less about their old age and other problems. The recent trend toward early marriage in rural areas should be curbed.  相似文献   

19.
陈锋 《西北人口》2012,33(4):52-57
本文对当前我国农村出现的打工青年的"闪婚"与"跨省婚姻"两种婚恋模式的现状、发展、基本特征进行了比较,并从婚恋选择中的利益相关主体的角度对两种婚姻模式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闪婚与跨省婚姻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民工选择的婚恋模式,有逐步增加的趋势,两者的基本特征既有差异也有共性。而从其发生机制来说,闪婚与跨省婚姻都彰显了打工青年面临的结构性婚姻选择困境,以及代际之间、性别之间对于婚姻意义中的情感性与功能性的偏重有所差异。婚姻中的情感性与功能性的权衡型塑了打工青年在"闪婚"与"跨省婚姻"之间选择的钟摆现象。当下,应当重塑婚姻本身所应该具有的情感性与功能性的双重价值意义,对打工青年进行适当的引导以减少这两种婚恋模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