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登翰 《东南学术》2006,(6):137-144
中国的海外移民及其世界性的生存经验,是海外华文文学发生的基础.本文从19世纪中叶华工赴美的历史入手,探索美国华文文学的源头;以反美华工禁约文学运动中涌现的作品为讨论对象,指出1905年出版的小说<苦社会>,系"旅美之人,述旅美之事"的第一部美华文学的开山之作,分析了美华文学的血泪开篇及对百年来美华文学发展的潜隐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亚萍:2002年5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在暨南大学挂牌成立,标志着该领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年10月第12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不仅对海外华文文学20多年的研究进行反思,而且提出了诸多新议题,如华文文学的世界性、差异性问题;新老移民文学的联系、区别问题;大陆研究者与海外华文作家的沟通问题等。面对这些新、老问题,您是怎样看的? 饶芃子:除了上面提及的,还有华文文学资料的建设、文学史观、个案研究和宏观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3W:华文文学的学科基础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外华文文学学科要走向成熟,必须更好地解决三个基础性的问题,第一是弄清楚海外华文文学要研究些什么,第二是明确由谁来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第三是搞明白为谁而研究海外华文文学.海外华文文学,不能当作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部分来研究;相反,要关注它的既不同于中国文学而又介于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之间的那种身份,以及这种身份所包含的海外华人面临中西文化冲突时如何从自身的生存经验出发融合中西文化矛盾,从而获得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的独特经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主体存在着差异,所以包容的态度和宽容的精神十分必要.研究者要意识到各自的局限,不能包办华文文学研究.我们只能书写各自的华文文学史,所以贯彻和而不同的原则与坚持自己立场、坦率地表达个人意见这两者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华文文学的版图上,澳洲华文文学的崛起和形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关注。澳华女性作家们不甘示弱,以缤纷多彩的文本展示自身的景观,呈现出女性的精神空间和价值关怀。澳华女性作家的阵容庶几占据澳华文学的半壁江山。抗凝的实存真像与心造镜像的建构,萧蔚的人类意识与自我本色的书写,张典姊作为海外女学人营设的心灵憩园,从多个侧面为我们展现了海外女性作家徜徉于跨文化语境中的边缘书写。  相似文献   

5.
当下对于“历史”概念的理解,并非全指历史学视野中的历史,还应涵盖文学、美学语境下的“历史”;根据所涉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的具体文本情境,它具体呈现为三种书写形态,即“文革书写”、家族书写和加华史书写;这三种历史书写形态,在北美华文文学、北美华裔文学、中国本土文学等文学语境的综合参照下,呈现出中既传承又变异的特征。具体来说,“文革书写”蕴含“隔洋视角”,并由此在文本中生成离散语境;家族书写除具有传统中国文学中的特指性与历时性特征外,又含有跨界性与未来性特征;加华史书写因历史时空的阻断与隔离,与前两种书写形式相比,脱离了这种主观式的俗套,最大可能性地接近于“不即不离”的艺术理想。  相似文献   

6.
海外华文文学是20世纪中华民族文学特有的历史进程,它置身于世界多元文化的格局中,根植于异域他国的历史和现实中,产生于与"异"直接交流的跨文化语境中,时移日久,其内在质地与中国文学已有诸多相异,使中华民族文学内部也产生了跨文化因素.因此,对海外华文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是双重跨文化语境中的对话.<海外华文文学读本>的编选就是这样一种双重跨文化语境中的对话,既充分顾及海外华文文学与所在国社会、历史展开的跨文化交流,又自觉把握我们与海外华文文学之间展开的民族文学内部的跨文化对话,从而成为海外华文文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严歌苓(1959-)是目前北美华文文坛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新移民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作品屡次在国内外华文文坛引起轰动,值得进行个案分析和深入研究.本论文以跨文化的研究视野,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文学、文化研究、女性主义批评、精神分析等方法,探讨严歌苓小说在创作题材、女性形象、叙述模式和美学意识等方面的演变和拓展,对作家如何将海外生活体验转化为文学艺术创作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揭示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的严歌苓小说创作对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以寻求海外华文文学新的"汉语诗学的话语".  相似文献   

8.
“海外华文文学”是反映中国本土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用华文创作的文学,是中华文化流传与外播以后华人的生存经验与世界的对话,形成“内”与“外”有联系、更有区别的特殊的汉语文学形态.“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有其“和而不同”的基本理念,有其“多元共生”的切实内涵,也有其思维路向的跨界之弦,在学术推演上因之要求以道观器,处理好“史”、“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华人作家哈金与汤亭亭的创作均受到美国文学界的高度关注,但在国内接受上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与汤亭亭等人的英文创作不同.亦与聂华苓等作家的中文创作相异,以哈金为代表的新移民作家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书写着边缘人的"美国经验",他们的创作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美国华裔文学.又不同于华文文学,这对美国华裔文学的界定及研究范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跨越传统研究疆界,拓宽研究视域,走向批评的对话.不仅能够为这一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更能促进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理论向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新文学作家奠定了关于现代市镇和乡土文学现实主义书写的基本叙述模式。虽然乡土文学现实主义书写一直是更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样式,但是,无论现代时期还是在当代,城市书写、城市文学一直都没有消失、甚至是越来越重要的题材选择和文学样式。五四作家没有完成的文学表现现代化的都市生活的任务,经由茅盾、巴金、老舍和诸位海派作家来续写和完成。"十七年"文学的城市叙述,承继着百年来城市现代性形象的谱系,也表现出极其强烈的现代性诉求,只是表达主要限定在"公共性"和工业化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现代主义维度得以复苏,80年代中叶开始的先锋派文学、其后的新写实小说等,都可以见到城市书写的质素。近年来,海内外关于"文学城市"或文学"城市想象"研究,也一度成为热点,甚至已经总结出上海、深圳、广州等为书写对象的"新城市文学"的症候。新世纪海外华文作家以写作来完成他们的中国想象,无论是历史中国想象,还是现实中国想象,都可以见出其在城市文学书写方面所抵达的层面、所呈示和开启的维度。  相似文献   

11.
来自海外的人生体验和精神熏染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精神源头的一个重要起点.在历史时空的宏观坐标的意义上来讲,海外文学、新移民文学是现代中国文学的重要催生力量和资源.当下形成的新移民文学的第三次浪潮有两个重要的书写向度:异域生活的文化冲突;海外角度的“中国书写”.当代中国文学应当在海外海内互补促进中发展,走向深厚与开阔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2月10日,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香港作家联会、世界华文文学联会(香港)、暨南大学文学院、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曾敏之与世界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暨南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盛会。会议  相似文献   

13.
南洋地区华文新文学是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在海外的第一个文学分支,也是滥觞时期的海外华文新文学的第一个文学实体.它的萌芽、诞生,不但成为20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成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起点;而且,从文化与美学的角度来看,它也为20世纪现代华文文学新的文化传统及多元化美学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自己独特而又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世界性华文文学热潮的兴起、发展 ,为本土华文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的互动、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整合 ,提供了一个积极的背景。为了加强世界格局中的华文文学研究 ,显示海外华文文学的特性 ,应当通过其文化特征、文学形态、美学模式、特殊经的研究 ,将这种建筑于城外生活经验的文学转化的一种域外汉语诗学  相似文献   

15.
庄伟杰 《云梦学刊》2014,(3):99-104
何谓“域外汉字文化圈”,它与海外华文文学有何关联?进一步说,既然是域外,那么其圈内汉语文学是否属于华文文学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有何异同?把域外汉字文化圈与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链接互动,我们能获得什么资源和启示?另外,在通常情况下,一提起“海外华文文学”,人们一听就明白这是指在中国以外的用汉语书写的文学(作品).既如是,为何学术界还有“世界华文文学”、“域外文学”、“华语语系文学”、“全球华文文学”、“海外华人文学”等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出现呢?这又是一个令人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19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文学期刊作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大众化的参与力量、经典化的介入力量及学科化的主要力量,紧密地锲入了大陆对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想象与建构过程之中,成为研究"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媒介文本.  相似文献   

17.
华文文学是从语种文学着眼 ;而华人文学 ,是以种族血统作为分界线。为了扩大华文文学的文化研究内涵 ,内地学者应自觉地把华人文学研究纳入视野。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是从中国本位出发的 ,其命名预设了中心 /边陲、内/外的二元对立。世界华文文学的命名 ,不仅是名称的简化 ,而且这种命名提升了过去对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品位 ,体现了鲜明的学科意识。以“文化的华文文学”取代“语种的华文文学” ,至少难于说清华文文学与海外华人作家命运息息相关的互动关系。还是先不要用前者取代后者 ,至少让两种观念共存互补 ,互相竞争。  相似文献   

18.
很多学者在对海外华文文学的探索与研究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它们的文学特征和文学发展的轨迹作设身处地的理解.一般的评论准则、尺度,大都以中国文学为标识,缺乏以世界民族文化的宏观与微观的健全对照、主客观的传承互动去衡量海外华文文学的优良与不足.海外华文文学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国家所形成的是一种很独特的文学风景,不同区域的华文文学已经不是"大同小异",而是"小同大异"了.  相似文献   

19.
新马华文文学是在中国新文学的影响下,由依赖进而逐步本土化,最终茁长起来的.本文从中国新文学思潮的海外回响、现实主义创作主潮汹涌奔流、落地生根坚忍不拔的创作队伍三个方面,阐述了新马华文文学与中国新文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海外华文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主持人语海外华文文学的存在,如果从1910年美国华工刻写在加州天使岛木屋墙壁上的汉语诗歌算起,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百年来,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一代又一代的华人作家创作了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出现过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名作,已经引起了居住国主流社会的关注和世界文坛的瞩目,也为世界性的汉语文学开拓了新的篇章。海外华文文学是中华文化向世界各地移动,与各种不同文化相遇之后开出的文学奇葩,有本民族的基因,也有"世界性"的因素,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和文学特质。作为一个近百年来新兴的文学领域,其在发展中已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传统。近三十年来,中国学者通过与各地区、国家华文作家、学者的"对话"、交流、互动,从多个方面对其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