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一般认为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要相适应,在经济发达地区要优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但作者认为根据中国的国情,对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在西部地区比之东部地区更具有紧迫性.本文不仅从理论上分析了在西部地区优先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而且从实践上以云南省为例论证了我国西部地区完全可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就如何构建西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中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跨越式发展,制度创新是关键.制度创新与跨越式发展的关系、制度因素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中存在的制度障碍及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国际制度是全球和地区事务治理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各种国际制度的积极参与以及由此而展开的国际制度外交,使其融入到国际治理的规则体系和实践活动中.中国在通过国际制度外交参与全球及地区事务治理的过程中,开始更多地秉持以共享型、问题解决为导向的主权观,对已有国际制度表现出良好的遵守记录,积极、主动地根据自身及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求发起议程设置和制度倡议,积极推动地区组织机制的建设.中国在国际治理中的制度倡议与建设行为推动了地区治理网络的构建,改进了地区及全球治理结构的合理性,从而对全球及地区共同问题的解决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深刻的制度变迁,也是各国区域发展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整体进程不断推进,优化了城乡经济结构,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但地区间城镇化发展不均衡,中西部地区明显滞后于东部地区.其制度因素在于:改革执行进度不一,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外部发展环境缺失,欠发达地区难得实惠;政府政策倾斜有别,贫困地区缺乏支持.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均衡发展,必须打破原有制度"锁定",作出合理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地区.当前,因多种原因造成的有效制度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民族地区现代化推进的主要障碍.民族地区要走出制度创新的困境,必须在路径选择上作出新的安排:首先,要强化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主体功能;其次,要积极引入外部力量,突破“体制锁定”;再次,要更新文化观念,树立科学精神,营造制度创新的良好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6.
制度创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动力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制度是制约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关键性因素.在一定的技术和社会条件下,制度的改进与创新,往往可以在短期内极大地改变社会的面貌.西部民族地区属于中国总体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型地区",当前,能否顺利实现制度创新,建立起既能容纳和促进社会现代化变迁、同时又切合民族地区实际的现代制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丁力 《兰州学刊》2007,9(4):28-31,157
本文主要考察美国开发西部地区(即"西进运动")过程中,在区域关系发展的背景下的制度变迁.本文认为,在美国开放多元利益博弈的宪政秩序下,开发落后地区使得美国西部成为美国政治、经济生活中重要的区域性力量主体.随着西部地区性力量的崛起,它参与到了与美国北部工业力量以及南部奴隶主力量的制度博弈中.这样,制度博弈不仅影响了西部地区的制度变迁,进而影响了西部地区经济、政治等各领域的制度变迁;而且对于美国全国性制度的制度变迁以及美国整体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种制度变迁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和其面临的外部环境之间形成了互动关系,出现了"制度反哺"的情况.本文认为这是开发落后地区所导致的制度变迁过程中的重要案例,对揭示开发落后地区制度变迁的模型和规律具有重要的实证价值.本文对于区域关系下制度博弈发生的环境作了分析;对于制度博弈的具体内容和制度变迁过程进行了梳理;对于制度变迁的机制要素进行了阐述;并在此三方面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使得西部民族地区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总体较低的局面尚没有得到彻底扭转.自然环境、国家发展政策和制度安排、文化教育落后和人才资源匮乏、制度尤其是非正式制度等方面的因素,都制约着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长期以来存在的主要由东部地区迁移到西部地区,转变为从西部地区迁移到东部地区.我国人口迁移呈现出的这一新趋势,需要我们根据国情,借鉴发达国家人口迁移的经验,通过户籍制度创新、就业制度创新和社会保障制度创新,来有序推进我国的西部地区的人口迁移.  相似文献   

10.
论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亟待构造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则是制定<财政转移支付法>的重要基础.在财政分权的制度框架下,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责任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鉴于欠发达地区的财力与事权不匹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可以增强欠发达地区的财力,保证其提供足够的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包括财力性转移支付的权义结构及计算标准、专项转移支付的权义结构及程序规则以及地方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一般规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建了中国地区制度质量内生决定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出口贸易对地区制度变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封闭经济中的各利益集团之间生产率差异不大时,补贴有助于效率低但游说能力强的利益集团扭转竞争力,从而得以在制度密集型部门专业化生产并获得租金,但地区制度质量随之降低;而开放经济中,竞争机制的引入促使低效率利益集团除需游说补贴外,也有追求好制度的动机,否则不足以在竞争中胜出.但补贴的存在使低效率地区的制度不需充分提升至应有水平,利益集团反而能获得不完善制度所带来的租金.这表明了虽然开放贸易可以倒逼利益集团进行制度变革,但非市场化机制的存在将减缓制度变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西部地区县乡财政存在收支矛盾突出、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与东、中部县乡财政差距较大.建立在基数法框架上的转移支付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西部地区县乡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运行环境与制度缺陷,要改革我国西部地区县乡财政的转移支付方式,建立起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3.
减刑、假释是极为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在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着根据受刑人在服刑期间的表现而减轻其刑罚的制度,尽管其具体称谓和内容不尽一致,假释更是世界各同和地区普遍采用的一项刑罚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从制度创新的视角看民族地区经济自治权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自治权是民族地区的自治机关进行自治的最核心权利,其实现程度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是全面实现自治权的物质基础.然而,当前由于正式制度的供给不足和非正式制度的消极影响,使得经济自治权在实现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障碍.因此,必须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实现有效的制度供给,才能保障经济自治权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区域政治发展是区域政治发展在民族地区的推行和实现.党推进民族地区区域政治发展启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改革,成型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法制化,发展于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兴盛于少数民族广泛的政治参与.坚持党的领导、持续发展经济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机统一是民族地区区域政治发展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6.
吕文利 《兰州学刊》2007,(2):172-175
清代蒙古票照制度,是清朝统治者对出入蒙地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是清朝统治者对蒙古地区实施封禁政策的产物.它在法律上有详细的规定,是清代封禁政策在法律上的具体表达.它的推行对强化蒙古地区的控制,阻止汉人大规模流入蒙地产生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财政经费投入是高等教育办学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如果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能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同步增长,必将造成一系列问题,最终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穷省办大教育,面临极大的困难和挑战;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与高等教育规模不对称,存在诸多矛盾现象.重新审视高等教育财政投资理论,针对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投资的困境,需建立贫困地区高等教育成本中央财政投资补偿制度和地区间投资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清代的“地丁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继明代一条鞭法之后又一项重要的赋税制度.这项税收制度简化了税种和稽征手续,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直隶省是首先正式实行这一制度的地区.本文拟用地方史料说明这项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推行的结果,这对我们了解当时直隶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以后,首创了驿站制度.大蒙古国的驿站交通在漠北草原地区主要在千户制度管辖之下运转.北方农耕地区也建有驿站,并与欧亚草原相通.《长春真人西游记》和《西游录》等文献是研究当时驿站问题的重要史料.成吉思汗时期虽然有了驿站及其相关制度和设施,但其制度还不完备,驿站交通虽在国家军政大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后来相比,远未形成规模,也没有站户产生.  相似文献   

20.
双语教育既是我国多民族地区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又是一种语言制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语言运用的体系,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交流与文化传承的客观需要.双语教育是我国多民族地区教育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既是国家政府供给的教育公共产品和语言制度,也是国家、家庭和劳动力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