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锦源 《科学咨询》2023,(9):100-102
大学时期正是个人三观养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培育,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信仰是人的精神力量,是价值判断与选择的标准,为我们提供方向指引,规范我们的行为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大学生,大学生的信仰趋势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命运与未来。我们通过调查得出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总体是积极健康的,但存在着部分问题。本文对问题做出了归纳与总结,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从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国内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的信仰认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也逐渐弱化,信仰的天平发生了"倾斜"。这些现象都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信仰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念,是当代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医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信仰道德教育关乎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成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社会转型的影响,医学生的价值观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文章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医学生信仰现状认知、个人信仰现状、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效果,探索医学生信仰教育全面而有效的策略采取适当的对策,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医学生积极树立崇高的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信仰教育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瑞 《决策探索》2010,(14):65-66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入发展对他们的信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信仰主流是健康的,但趋向于多样化、功利化,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困惑。为增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要从基本的概念入手,弄清楚什么是信仰,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内容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高校当前面临接触宗教信息的渠道变广、部分大学生宗教观念模糊、信教学生人数增多等新形势。高校要通过切实加强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立高校宗教工作管理长效机制等途径有效抵御宗教渗透,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卢波 《经营管理者》2009,(24):366-366
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线教师应该树立信任的理念,信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信任教学管理者,信任学生,信任自我,从而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效性,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自编《大学生党员信仰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探讨大学生党员信仰的现状,明确影响大学生党员信仰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当前我校学生党员信仰状况积极、健康,绝大多数学生党员信念坚定,政治态度端正,对共产主义充满信心,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给予较高评价;但部分学生党员对共产主义理论认识不足,信仰出现动摇,入党动机不够端正,应引起高度重视。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的影响,宗教信仰的入侵,教育榜样的弱化和偶像的缺失以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是影响党员信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员的政治灵魂,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外能够经受住考验的精神支柱。进入新时代,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夯实理论基础,筑牢信仰之基,尤其领导干部要补足精神之钙,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定"四个自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信仰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问题。如何提高"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需要科学预测并把握他们的信仰教育方向。笔者根据高校的实际,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提出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入手,利用"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全面有序地推进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价值理念和信仰出现并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意识。作为中华儿女,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时刻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因此,高校在实际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有义务和责任做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将多元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降到更低。本文就新时期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路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杂高校大学生精神信仰出现多变的现象,影响到个人及社会发展与稳定。图书馆应适应新形势需求,在完善基本功能基础上更多关注大学生精神信仰教育,利用各种资源配合学校思政教育开展多种活动,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的精神信仰,为未来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本文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所存在的一些现象与问题入手,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价值观塑造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加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提高大学生认识与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内容、方式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视角,调研当代大学生对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基本价值准则的理解和践行状况,统计分析当代大学生在人生信仰培育和建构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特点,最后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信仰培育全过程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西藏大学生社会主义信仰教育,从提高社会主义信仰教育重视程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建设、探索西藏社会主义信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途径、优化育人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现象逐渐成为社会热点,提高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度,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青年化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着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在对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程度研究的基础上,从心理与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抓住两课、利用新型媒体、把握各种主题教育的方式来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大学生学习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大学生科学先进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关系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进步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品质为基础,通过调查大学生政治参与情况,反映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存在的一些问题:政治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的不一致、高校政治教育的缺失以及政治参与目的的功利化,给个人、学校以及国家相关借鉴,从而有利于扩大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信仰必须具有恒久性,恒久性源自信仰对象的一定程度的超越性,正因为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才能够为人指明方向,才能够在长时间内凝聚人心。因为信仰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是一种全身心的尊奉,因而信仰是崇高的。但是信仰也容易受伤,一旦人们发现自己所信的东西有错误,就可能会转向另外  相似文献   

19.
距离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已经有30多年了,如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全球化、网络化、电子化的生活正悄然改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作为历史和现实的接班人,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更容易产生迷茫、困顿的情绪,甚至是被各种复杂的观念所同化,产生消极的、负面的和极端的想法,这就把大学生信仰问题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了解掌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根据青海省教育工委下发的文件要求,结合青海民族大学实际,认真组织力量开展了调查研究。并对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的教育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