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贺雪峰 《决策》2015,(4):15
一般认为,农民之所以上访,是因为他们的基本权利受到侵害,上级包庇基层,农民就到中央上访.这种维权上访,是基层治理中最为头痛、最难解决、最劳神费力的事情. 中央重视信访,要治理信访,而向上级反映情况的求援性上访,正好有自上而下的资源来回应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这就会激励农民通过上访来获得问题的解决.领导人接访,上访渠道畅通,农民无论什么事情就都试图通过上访来解决.地方为了息事宁人,也倾向于“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币解决”,结果,因为可以得到人民币,而刺激了各种各样的似是而非的人民内部矛盾来走上访这条路.  相似文献   

2.
一、造成职工集体上访的原因 1.矛盾的积聚.职工集体上访的发生从表面看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其实它像一个重症患者一样,有一个长时间积聚的过程.如三梭公司职工上访,就是企业改制后又收回国有,职工入股股金问题没有解决,企业效益不好,长期拖欠工资、三金问题,本来是正当合理要求,但多年得不到解决,职工心理憋着一股子气,2004年4月因工资发放不及时而成为导火索,激怒了职工,造成职工罢工打横幅到市委、市政府集体上访.  相似文献   

3.
河之洲     
发展和谐社会须重制度建设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非常复杂,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根本性的因素是制度。这几年,地方党委和政府与群众的矛盾有增长的趋势,表现之一就是到中央来上访的人数大量增加。这些上访案件,按照国务院信访局的说法,可以用四个“80%”来概括:反映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的,占80%以上;有道理或有一定实际困难、应予解决的,占80%以上;可以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加以解决的,占80%以上;在基层应该解决也可以解决的,占80%以上。问题在于,这些被认为是应该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却没有解决,而是被老百姓告到了中央。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4.
1989年,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王府镇哈拉哈村农民朱国学自己家里7口人,却缴了8口人的农业税,他拒不上缴,被有关部门强制执行。从1991年开始,朱家开始了长达12年的上访之路。因上访未果,2001年1月,朱国学夫妇双双喝农药服毒自杀!朱艳红、朱艳辉、朱文强姐弟三人继续上访。家破人亡的人间惨剧,使朱家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2,(1):17-I0001
2011年12月26日,广东省委组织部、省委维稳办召开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经验交流会,会上提及了“乌坎事件”,即广东省陆丰市东海镇乌坎村的村民们因404亩土地征地赔偿、村财务、村干部换届等问题上访,最终导致事态进一步发展。这起事件发生以来,引起了中央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媒体和网民也给予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6.
工作中,特别是政府管理部门的人,常会遇到群众投诉和上访。一般上访到省里的问题,往往因涉及较复杂的政策问题而难以解决。所以,许多人不愿意接访,甚至回避。看了下面这件事,不知对您是否有所启示。几年前,一位农民来单位上访,由我负责接待处理。据这位农民反映,他在一起诉讼案中,因鉴定机构过失,造成鉴定项目有遗漏,导致作为诉讼证据的鉴定结论有瑕疵,需重新鉴定。由此使他对原鉴定机构产生了不信任感,于是就委托了另一家鉴定机构进行重新鉴定。事后,律师告诉他有法规规定:因鉴定机构原因造成需重新鉴定的,应免  相似文献   

7.
当前,越级上访、重复上访、集体上访等异常上访增多是信访工作的一个特点。这种现象虽然在客观上是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的一种反映,是这个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明显增多的一种反映,但是应该看到,在主观上,基层领导在群众初访时的接访态度不够好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信访工作中,接访态度表现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信访工作的成效。从2004年笔者驻京接访、劝返的84名上访对象的情况来分析,他们在基层都有过初访,没有一个人的初访是直接到北京的。84名上访群众中有69.2%对在当地初访时基层领导的接访态度不满意。据他们反映,基层领导接…  相似文献   

8.
《信访条例》于2005年元月10日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信访制度的一次改革。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努力工作下,越级上访、重复上访情况有很大好转,但形势仍不容乐观。来自国家信访局的消息表明:近几年来.直接到北京向中直职能部门上访的群众数量仍呈增长趋势.而从上访的事由和程序看,他们本应该首先向地方政府申诉他们的冤情.他们为什么偏要越级、重复上访呢?  相似文献   

9.
陈丰林 《领导科学》2007,(21):14-15
近年来,中央把处理集体上访和信访突出问题作为头等大事,要求认真抓好落实,确保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保康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10.
丁东 《领导文萃》2012,(5):124-126
一直到中共八大前,中央政治局委员都是男性,没有女性。到了1967年春,政治局委员一部分在"文革"初期被打倒,一部分因"二月逆流"受批判,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机构是中央"文革"碰头会。碰头会虽然由周恩来召集,身为中央"文革"第一副  相似文献   

11.
<正> 多年来,上访老户问题的解决,一直是困扰各级信访部门的“难题。”目前仅到自治区级上访老户将近40人,能否解决好这部分人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稳定和自治区领导以及有关国家机关正常工作秩序。各级信访部门一定要从推进改革,维护稳定的大局出发,做好信访老户的工作,使他们息诉罢访。笔者就这个问题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讲政治 高度重视信访老户 中央反复强调各级干部都要讲政治。什么叫政治?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只有真正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从根本上懂得政治的深刻  相似文献   

12.
龚新民 《领导科学》2003,(17):22-23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也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在新形势下,做好接待群众集体上访工作尤为重要。如何统筹兼顾、正确引导、切实处理好群众集体上访工作呢?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关键是要“治本”。抓源头,变扬汤止沸为釜底抽薪群众集体上访,其原因大致有三方面:一是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欠周密,超越群众经济和心理的承受能力,或不按政策和规定操作,损害了部分群众的利益。二是干部作风存在问题。一些基层干部工作飘浮、行为不廉、方法简单、办事不公,从而激起众怒。三是群众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一些群众…  相似文献   

13.
梁崇煜 《经营管理者》2013,(24):331-331
<正>做好信访工作是我们党和政府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现结合一起电力系统某发电厂提前退休职工上访案件的处理谈谈如何处理提前退休职工信访案件。2008年以来,以XXX为首的某发电厂提前退休职工群访多起,先后多次到多个政府部门和主管单位进行咨询和上访反映相关情况。一、提前退休职工上访的原因、诉求及背景  相似文献   

14.
时政漫画     
《决策》2009,(12)
信访"乌龙"广西桂平市一位在政法系统工作了多年,从信访办主任位置上退休的老干部吴宗明,因住宅被强制拆迁的补偿问题,在"没有更好的办法"的情况下,走上了上访维权之路。然而一年多的上  相似文献   

15.
那些人     
唐慧:"上访妈妈"劳教被撤销——湖南永州11岁幼女被迫卖淫案受害人母亲唐慧因不满判决结果多次上访被劳教,引发质疑。8月8日,湖南省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受理了唐慧提出的复议申请,并依法启动了复议程序。8月10日,湖南省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决定撤销永州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对唐慧的劳教决定。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1,(13):16-17
第一季度.中央领导考察共18次。温家宝次数最多,达6次。共涉及16个地区和机构。其中.温家宝总理1月24日在国家信访局与来访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是共和国总理首次与来京上访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从时间来看.中央领导考察在全国两会之后是一个高潮.有7位中央领导外出调研.主要就“十二五”规划实施、经济发展和民生工程建设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7.
在办公室,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对他人,包括你的同事、上级和下级,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尊重他人的隐私,尊重他人的习惯,分清哪里是公共区域,哪里是私人空间。此外,办公室的礼仪规则还有:1.提前出门,避免因赶车、塞车影响情绪。遇突发事件无法准时到公司时,应立即打电话告知上司,说明原因。  相似文献   

18.
《北京青年报》2013年1月27日【事件回放】黑龙江伊春居民陈庆霞因丈夫遭遇不公而常年上访。后在拘留所羁押期间,陈庆霞身体瘫痪,在被截访过程中孩子走失。当地将她关在一间废弃的"太平间"三年,却称是对她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张钰 《领导文萃》2000,(3):28-29
1998年底以来,越级向国家民政部反映村委会选举及其他涉及村民自治问题的人民来访和来信,呈明显上升态势。1998年,此类上访在民政部办理的人民来访中占17%。1999年上半年,此类上访特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提高.涉诉上访则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势头,据统计2001年郑州市中级法院审结各类案件5600余件.申诉或申请再审案件就有1222件:2002年结案5800余件.申诉或申请再审案件就有1340件:2003年结案6200余件.申诉或申请再审案件就有1471件:均占到终审案件的1/4强,当事人申诉被驳回或者经再审维持原判后.当事人就认为是法院判决不公,进而采取到市、来省、进京上访,有的缠访不休,甚至行为过激。涉诉上访既损害法院形象.又挑战司法权威,同时也影响党和政府正常办公秩序及本地区的发展、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