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的文化特征。诚然,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是包罗万象的,其内容庞杂交错,纷呈繁复。其中既有历史的、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和阶级的种种差异,又包含着进步与落后、明哲与愚昧的各种文化因素和成分。但不管怎么说,总有它的基本特征。比如...  相似文献   

2.
地理符号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双向互动过程的产物,不仅是人类活动主动作用于地理环境的历史印记,而且体现了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历程。地理符号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往往与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种意义或价值相联系,是一个时代或时期的文化符号,与民族文化、民族认同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都城是一个国家执掌和行使最高权力的地方,通常也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古代社会,都城包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都城具有无穷的历史魅力,她是历史发展的地理枢纽,在这里交汇着各种历史线头,存储有多种历史信息,透过都城这个窗口可以窥视出中国历史无数的隐秘,解读中国文明长存的密码;都城又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她的深厚历史底蕴、丰富文化内涵、完美建筑形式和伦理化城市设计等,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神韵和魅力。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最复杂的社会现象之一,它是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诸因素混合的产物,首先是地理与历史混合的产物。语言随着地理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不过,这种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一个社会(民族、国家)原来使用一种统一的语言而并不存在地方的差异,但随着这个社会(民族、国家)的疆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长期积聚起来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从时间上看,它是一个历史的概念。自从出现了民族分别,产生了国家,就有了爱国主义的情感方式、爱国主义的思想观念。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爱国主义思想有强劲的生命力。从空间上看,它是一个区域的概念,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由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不同、风俗习惯乃至思维方式各异,因而有不同的爱国主义情感方式、不同的爱国主义思想观念。但是,不论是古代,还是近代,拟或是现当代,爱国主义都是任何民族、任何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一种精神支…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工业化和快速城镇化等因素合力影响下,我国城市面貌趋同、城市文化特色趋弱的现象不仅发生在我国非民族地区城市,也发生在民族地区城市。民族地区中心城市文化特色趋弱问题已经被注意到,但是对于它的危害,还缺乏高度重视和深刻认识。民族地区中心城市文化特色趋弱表面上看只是城市游客视觉上的“面貌趋同”问题,实际上涉及从表层到深层、物质到精神、文化到社会等方面问题。不仅存在城市历史街区、老旧建筑、民族风物的破坏等问题,还存在城市文化历史断裂、城市吸引力降低、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等。通过研究民族地区中心城市文化特色趋弱现象,可促进相关部门和个体主动努力寻求解决问题之道。  相似文献   

7.
从表面上看,语言只是一连串的声音符号,但究其本质,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社会文化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离不开文化的,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语言与其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说,任何民族的语言都具有一层独特的文化色彩,都积累和储存着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和历史。  相似文献   

8.
略论宗教教育的特点及其对世俗教育的影响佟德富,杨桂萍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渗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和民族心理特质等。对于宗教与政治、宗教与道德、...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艺术的文化价值──关于《白鹿原》的个案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一个大词,之所以称它为大词,并不是由于它在功能上的重要性(像诸如经济、政治这样一些词在今天的语境中那样),而是因为它成了一个本源性的词。寻找本源性的冲动,在人类的历史中渊源流长,这种本源常常被归结为某一个统摄一切的词,它曾经是上帝、自然、天道、理性等等,在这个世纪又有历史必然性。语言,一直到当下的文化,这也是我们所见过的最大的一个词。这种倾向可以被恰当地称之为决定论的、本质主义的思考路径,它雄心勃勃地试图论证人类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总是来自某个终极的根源或本质,在这个根源或本质中得到解释,最终…  相似文献   

10.
导言 文学不可否认地是人类文化或文明产物较为高级的阶段,它的源于人类文化积淀深处的联系,使它成为反视人类文化思想意识的一个窗口。从文学——品种、运动、现象等等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总的人类的文化思想意识,是重要的,特别是从古代的文学中反视古代的文化思想意识就更为重要,但这种形式却被人们忽视了。人们很早就习惯于从文明的进程,文化、文学的基本顺序来观照文学,从其它的人类的文明果实,如社会组织、习俗、历史记载等方面来证明文学的真实性和它的精神内涵,而很少从文学中来反视或揭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某些重大的被如常的思维顺序所忽略的文化现象。不言而喻,我们从古代各民族寓言作品的发生来揭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次文化思想意识的觉醒,就是希望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首先应该承认,不是所有的文学种类都能大量真实地反映来自文化深层的信息,从而成为它那个时代的文学标志。而以总结人类自然的、社会的日常生活的经验教训,归纳人类智  相似文献   

11.
文化背景知识是指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地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信息 ,以及该民族风俗习惯、价值观、道德准则、行为特征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约定俗成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具有象征性 ,语言是文化中最重要的象征系统 ,文化与语言是相辅相成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正如H Glastone (1972 )所强调 :“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 ,其特殊性表现在 :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 ,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而成为一种情感内蕴深厚的庆典的过程.传统节日丰富的民俗、庆祝活动,凝聚着这一国家或民族稳定的心理、情感和祈盼.它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文化标志和民族文化情感的认同和皈依.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这四个节日都各自充满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周少青 《学术界》2015,(1):61-73,323
15世纪以来,在处理民族问题上,依次出现过多种理念,这些理念对当代世界各国的民族政策和立法(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分析和比较了几种有影响的处理民族问题的理念,即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同化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理念,这五种理念在沿着一定历史时序发展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共时性或同时在场性。文章认为,多元文化主义是西方社会迄今为止提出的文明和包容程度最高的处理民族问题的理念,它在相当程度上超越了种族主义、同化主义,但是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理念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价值理念,它融入了"权利正义"、"保护多元文化"等多种现代社会的理念因子,并坚持从根本(政治)上解决民族平等问题,至今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中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文化生态环境的概念文化生态环境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切外显的文化条件的总和,是一个民族在漫长演变过程中,在一定的地理空间条件下,长期主动或被动地适应分化选择的一种现存性状况,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即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生活状况、生存手段、建筑风格等,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如历史传  相似文献   

15.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财富 ,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是否拥有先进文化 ,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决定着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兰州作为省会和中心城市 ,是展示文化成就和人民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 ,只有在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用先进文化塑造城市新形象 ,才能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才能得到全市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一、依托丰厚的文化底蕴 ,提高城市特色品位城市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纪念碑。因为它浓缩了人类改造自…  相似文献   

16.
论哲学视野中的文化模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衣俊卿 《北方论丛》2001,46(1):4-10
文化是历史地凝结成的、普通的、相对稳定的生存方式或生活样法,它往往以文化模式的方式而存在。文化哲学所探讨的是在较大尺度上在特定地域、特定时代、特定民族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模式。在共时态视野中,主要有民族心理意义上的文化模式和文明形态意义上的文化模式;而在历时态视野中,人类历史主要经历了原始社会的自然主义文化模式、农业文明的经验主义文化模式、工业文明的理性主义文化模式,此外.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在批判现代工业文明时,正需求一种新的文化模式的出现。主导性文化模式在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构成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的内在机理;在深层次上标志人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品等,它积淀和凝聚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城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市城市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提出保护重庆历史文化遗产和建设城市文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城市的使命——城市文化品位的历史积淀与当代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业已进入一个城市化的时代。城市自古就存在和发展着。但是,城市化则是一个现代事件。就此而言,古典城市与现代城市的界限便划分开来。这是一种城市格局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古典城市与现代城市之间存在,同时在城市与城市之间也存在。如果说这种差异,在表象上是由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名胜等物化的东西来显示的话,那么,在深层次上,则表现为城市的文化品位的高低。城市的文化品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有历史积淀,更有当代提升。在这中间,文化历史延伸与国家和人类发展的紧密关系,呈现而出。城市的文化品味,由此具有了值得人们注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地理条件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曾被视之为外因论而遭到过批判.然而,马克思在研究原始公社形态时,就曾明确指出地理条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在论述日耳曼公社时,也充分注意到地理条件的作用.文化,就其发生学的意义说,是一定地理气候条件下特定的人类集群为适应自然求得生存的一种设置.人同他人的关系是统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人类的社会关系是由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决定的.当人类社会成长为一个具有相当独立性的自主运行的机体时,它似乎具有将自然卷入自己积极活动中去的能力,自然也似乎成为人类自我发展的材料,人已具有一定的文化作为依凭在一定程度上去抵御自然.然而,不应忘记的是,人类这种作为依凭的文化,恰恰是在自然的陶范下凝定了它最初的体式,而这种最初的体式又恰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业已进入一个城市化的时代.城市自古就存在和发展着.但是,城市化则是一个现代事件.就此而言,古典城市与现代城市的界限便划分开来.这是一种城市格局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古典城市与现代城市之间存在,同时在城市与城市之间也存在.如果说这种差异,在表象上是由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名胜等物化的东西来显示的话,那么,在深层次上,则表现为城市的文化品位的高低.城市的文化品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有历史积淀,更有当代提升.在这中间,文化历史延伸与国家和人类发展的紧密关系,呈现而出.城市的文化品味,由此具有了值得人们注意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