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戎马倥偬,战功赫赫的彭德怀元帅一生无子无女,小名玉妹子的女将军彭钢,是伯父彭德怀未离左右的惟一亲人。彭钢的父亲彭德华是彭德怀的小弟弟,他和二弟彭金华入党后做地下工作,1940年9月先后牺牲。1953年,彭钢考入了当时北京牌子最硬的师大女附中,她和从朝鲜战场回国的大伯彭德怀夫妇住到了一起——中南海永福堂。  相似文献   

2.
我和我爱人在《平原日报》工作时,1952年从新乡市雇了一个保姆。她名赵云花,45岁,中等个儿,大眼睛,性格开朗,心地善良,干活利落,认真负责。对孩子、对大人都和亲人一样。她在我家15年从未出过大错,跟我们从新乡到北京,又从北京到唐山、到天津、保定、石家庄。1966年才被她儿子、儿媳妇接回新乡老家去抱孙子。她和我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相似文献   

3.
吴小莉,凤凰卫视的当家女主播。1997年,中国前总理朱镕基的一句话让我们熟悉了这个名字,如今的她已经进入凤凰卫视的领导层,成为凤凰资讯台副台长。到现在,吴小莉已经在“凤凰”成长了9年,婚后的她仍然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中。这位性格多层面的女性身上有着难以名状的吸引力,难怪窦文涛这样形容她:“过去我们都很喜欢她,但是我们发现她做了母亲之后身上又多了一种难以形容的美,所以,我们男同事恨不得要她做单身母亲。”  相似文献   

4.
燕子 《金色年华》2007,(6):35-35
编辑同志: 我有一个好朋友,大家一起毕业留校工作,关系很好.总在一起吃饭。后来她恋爱了,但由于工作忙,一般也只是周末约会,所以我们平时还是一起吃饭。  相似文献   

5.
周绮霞 《老人世界》2010,(10):26-28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6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发表河北乐亭县一位抗美援朝女战士的回忆。作者以淡定的心态,讲述了她在朝鲜一千个日日夜夜的战斗生涯,讲述了当年她身为大兵团机要员出生入死、保证指挥部信息畅通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我在外交战线上工作了五十余年,其中有34年的时间是从事外事翻译工作,那就是从1952年到1958年在朝鲜停战谈判代表团当翻译;1958年到1962年在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当翻译;1962年到1971年在外交部翻译室担任口笔译工作;1971年到1981年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主管翻译工作;1981年到1986年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主管外交部的翻译业务和翻译培训。  相似文献   

7.
刘剑 《老人天地》2013,(3):23-23
抗日战争中,在八路军一二九师渡河东征之后不久,大量的知识分子涌进了刘伯承所在的一二九师。一次,有一个姓郭的女大学生,到师部来找刘伯承同志。她怀着一腔爱国热情,率直地提出想搞军事工作,并且具体要求想当作战参谋。伯承同志从内心里赞扬这个女青年的雄心壮志,答应把她的要求反映给组织。  相似文献   

8.
《老年世界》2014,(5):16-16
编辑同志:上个月,我母亲去世。在整理遗物时发现,我们平时给她的钱,她都存在了银行,合计有一万多元。请问,我们现在该如何支取这笔存款?  相似文献   

9.
《老人世界》2008,(1):49-50
林秀贞同志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感情为我们作了一场极其生动的报告。她以实际行动模范地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她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时代需要航标,社会需要榜样,思想需要先导,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因此,我们要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的热潮中.大力开展向十七大代表、全国先进典型林秀贞同志学习的活动。不断推动全省老干部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为此,我再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董福民 《老年世界》2014,(12):14-15
我今年73岁,属马,曾与马打了6年交道。1961年6月3日,年满18岁的我应征入伍,原单位内蒙古毛纺厂为我们举行欢送大会。我代表33名入伍的同志在大会上讲了话。毛纺厂多数是女同志,有一位女同志问我是什么兵,武装部部长王义大声告诉她:“是骑兵,骑上那高头大马,可神气啦!”  相似文献   

11.
黄卫 《中外书摘》2011,(8):8-11
1982年3月23日,北京朝内大街203号。中共中央组织部派人向躺在病床上的关露宣读了平反决定:关露的历史已经查清,不存在汉奸问题。……撤销和推倒强加于关露同志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决定”还撤销了过去对她的审查处理报告:“关露在接受组织任务到敌伪机关期间,并未积极为党工作,而是公开地为敌人工作,起了汉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和杨丽云是广西壮族同乡,上世纪40年代末在当地读中学时,我被她能歌善舞、美丽温柔所吸引,她为我才华出众、聪敏活跃而倾心,我们相恋了。1950年秋,丽云参军去抗美援朝,我考入中原大学读书,毕业后分配到武汉一所干部学校任教。尽管我们两地相隔,但彼此依旧思念依依。1953年1月,杨丽云转业来到武汉我所在的单位工作。同年,我们结为夫妻,从此开始相依相伴跋涉漫漫的人生之旅。  相似文献   

13.
2009年5月,一位年逾花甲的老母亲在医生的推荐下带着女儿真真(化名)来到我们长沙心翼会所,我接待了她们娘儿俩。年过40的真真看上去只有50岁出头,大大的眼睛虽然明亮,却有些呆滞,低着头不讲一句话。母亲讲述了真真患病的经历:20多年前,真真还在读高中时,成绩一直优异的她在一次考试中失误,自尊心极强的她受到了刺激。当时,真真母亲因公常常出国,真真又住寄宿学校,没有人替她分忧,真真不幸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母亲在讲述这些心酸往事时,时不时用手帕擦着眼角,我能体会到一名母亲的心情。我当时是会所厨房部的职员,真真跟我很投缘,于是她成为我一对一的会员,参加厨房部的工作。2010年5月我调到环保接待部工作,真真也要求过来,我们又一起在环保部工作至今。  相似文献   

14.
《老年世界》2008,(3):5-5
自治区直属离退休人员工作办公室召开学习王欣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大家热情赞扬王欣同志的敬业精神,高度评价她以老干部为本的工作理念,为她尊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儿女亲情所感动,对她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深感敬佩。同志们深有感触地说,王欣同志坚持“人性化关怀,亲情化服务,人文化管理”的服务理念,在为老干部服务方式上,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让夕阳事业显现的那样阳光、那样温暖。  相似文献   

15.
一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都不敢相信父母竟会相伴到老。父亲像他那个时代大多数的男人一样有着高涨的工作热情,整天奔波忙碌。从记事起,我们几个孩子就经常接连几天看不到父亲的踪影。每当问及母亲,她便会若无其事地回答:“你爸爸单位又加班了。”说这话的时候,她脸色很平静,口气中却充满了怨怼。  相似文献   

16.
贾易 《老年世界》2009,(19):11-11
每到夏天,年过八十的婆婆总是要打电话给我们,让我们去看她的时候给她带点花露水、爽身粉、檀香之类的东西。每到过年过节也总喜欢穿我们给她买的新衣服,出去听其他老太太点评衣服的款式与色泽。  相似文献   

17.
朱丽 《职业》2013,(16):80-81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我到一家纸媒工作已经近三年了。工作中有一个叫小A的编辑,从一开始便给领导、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入职开始的培训到后来的个人总结我能看出,她是个细腻的人,文字感情充沛,凸显细节。而刚来单位报到的那些日子中,我们新员工有机会到三个主要的业务部门轮岗见习,这个期间的表现,与我们今后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助人乐余年     
《老年人》 1997年第 9期,发表了我的一篇《助人乐》稿。不久 ,便接到编辑部转来的一封读者来信。信中说:“我和我的老伴是 50年代初参加工作的土改干部,读了你的《助人乐》,使我们想起了当年同志之间纯洁真诚的感情。你就是 50年代精神的化身。”对这种溢美之词,我感到汗颜,但我很愿意交这个朋友,就及时写了回信。经过数次书信往还,我与她成了好姐妹,并且了解到了她的心病。  她的大女儿是煤矿医院的药剂师,婚后生有一女,因男方作风问题 ,两人感情破裂 ,已离异数年,加以煤矿停产发不出工资,精神状态极差。她希望我能为她的…  相似文献   

19.
牛润科 《老年世界》2013,(15):24-24
我们厂里有个绰号叫“600工分”的女工。之所以叫她“600工分”,是因为一部朝鲜电影《鲜花盛开的村庄》。剧中的老人介绍一位“一年能挣600工分”的粗壮姑娘给儿子,可儿子不喜欢,老人很生气说:“漂亮的脸蛋能长大米吗?”我们厂里的年轻人在劳模宣传栏里,看到一位“在不漂亮的脸上能长大米”的姑娘,与电影里那位“一年能挣600工分”的粗壮姑娘长得真是像极了,于是大家私下里都叫她“600工分”。  相似文献   

20.
去年春天,母亲从执教35年的讲台退下来。刚开始,她还悠闲地下乡走亲访友,生活得十分轻松和安宁。谁知,我们兄弟姐妹为母亲举办60岁寿宴以后,母亲就变得不那么安分了。她好像不愿接受年过六旬的现实,时常唉声叹息:难道我这一辈子只能教教书吗?每当看到儿女上班、孙子上学离去的背影,她心中莫名地多了一份失落感。不久,母亲就开始拜托亲朋好友为她找工作。她说,这不仅仅是为了挣钱,更重要的是要在晚年实现人生第二职业的梦想。没过几天,在一个朋友介绍下,母亲到一个皮装商老板那里上班去了。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开开账单,月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