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上海市有85.8%的农户表示知晓"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逾一成家庭享受过政策补贴,超过半数的农户对两项政策表示欢迎,建议进一步完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优先考虑制定环保节能家电产品的消费政策,制定符合上海农村居民汽车消费需求新政.  相似文献   

2.
朱伟 《统计与决策》2012,(17):115-118
文章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建立大学生文化消费需求模型,分析微观因素对大学生文化消费消费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1)个人特征对大学生文化消费意愿有重要影响。高年级及财经类院校大学生文化消费倾向高于低年级及理工农医类院校;(2)大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消费有重要的影响。高收入家庭文化消费意愿明显高于低收入家庭;(3)文化消费环境对大学生文化消费消费意愿有重要影响。消费金融支持发展和文化设施完善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消费意愿呈正相关;(4)大学生消费观念对其文化消费意愿有重要影响。并据此提出了相应促进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祁生贵 《青海统计》2009,(7):30-31,25
家电下乡作为国家服务“三农”的又一项主要惠农政策,这项重要举措的实施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提升农民生活生产水平的同时,也使广大的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农民群众对家电下乡惠农政策的出台实施给予了热烈的欢迎。五月底,循化调查队按照青海调查总队“家电下乡”快速调查的要求,并为进一步了解本县家电下乡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4.
家电下乡政策是国家扩大、拉动消费、带动生产、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经济平稳校陕增长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加快农村消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谐陟骈积的意义。劂州区家电下乡由于政府推动有力,监管到位,销售服务周到,给农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促进了农村居民的消费。  相似文献   

5.
我国"家电下乡"农民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电下乡是扩大内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农民满意是家电下乡政策能否成功的关键.文章借鉴国内外顾客满意度模型.建立了"家电下乡"农民满意度测评模型及其指标体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福建九地市已购买下乡产品的农民的抽样调查,实证研究影响农民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最后,在结论分析中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温岭市对“家电下乡”的政策实施存在宣传力度不到位、销售分布不合理、推销作用不突出、适销产品不充足、补贴操作不科学、数量限制不妥当等问题,应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净化消费环境、改善销售环节、完善政策措施、发挥消费者作用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家电下乡作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举措,2008年底在全国范围内罐广。陕西作为实施家电下乡的14个推广省份之一,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积极响应,各级部门认真落实,取得良好成效。2008年12月至2009年元月,家电下乡仅两个月,全省即销售电冰箱、洗衣机、彩电、手机等4类下乡家电产品2.6万台(部),开仓0了农村消费家电高潮,并由此带动了全省农村电器产品的消费和购置。  相似文献   

8.
对新一轮促进节能家电补贴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以来,持续低迷的家电市场终于迎来了一场"及时雨"。继家电以旧换新、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之后,家电又有了节能补贴。节能家电补贴于今年6月起正式实施,国务院为了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安排财政补贴265亿元,启动对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进行补贴,推广期暂定一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家电下乡”的直接受益者。通过家电下乡补贴,惠农政策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0.
根据计算,我国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高于城镇居民,且MPC等于0.7707,按照乘数原理推断,家电下乡拉动农村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带动经济成倍增长.但是,下乡家电品种仅仅限定于彩电、冰箱、洗衣机和手机,在农村每百户居民对彩电、手机和洗衣机拥有量偏高、农民增收缓慢、节俭意识约束等条件制约下,要真正拉动内需、刺激经济还必须从调整家电产品结构、适应农村需求,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加农村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需求,转换农民消费意识、升级农村需求,改革农村家电销售模式、方便农村需求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影响农户预期住宅投资意愿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1250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当前农户就业方式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户的投资偏好意愿产生了影响.随着传统农村家庭居住观念的逐渐改变,农村家庭生命周期变动在农户居住需求中的影响逐步显现.随着农户居住水平和住房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现有住宅改造时间和现有住宅结构对农户预期住宅投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农户住宅投资观念与投资需求在投资决策中相互交织,共同影响其未来住宅投资意愿.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文章最后提出引导农户住宅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农户产权认知水平、对组织的信任度以及农户入股意愿三者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户土地产权认知水平、农户对组织的信任度这两个因素对农户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参与意愿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另外,当地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及政府支持水平对农户的入股意愿也有积极影响。最后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了基于Raiffa解的利益分配方法,并构建基于Raiffa算法的"家电下乡"物流网络联盟利益分配模型。考虑到在"家电下乡"中存在的服务水平较低问题,对利益的分配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农户扩大小麦种植面积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粮食补贴政策背景下,随着劳动力价格急剧上升和小麦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对农户扩大小麦种植面积意愿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河南省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扩大小麦种植面积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黄欣  黎洁  刘伟 《统计与决策》2016,(9):137-140
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初级能源消费问题是影响自然区保护及社区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多元回归模型,对自然保护区周边初级能源消费问题进行考察.研究表明:自然保护区周边初级能源消费受农户家庭规模、家庭经济状况、耕地面积等家庭人口因素影响;农户的劳动机会成本也是影响初级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农业机会成本越高农户越倾向于依赖初级能源,林业机会成本越高则农户越倾向于减少初级能源的获取;地区差异、政治因素、环境政策等特征也对初级能源消费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的合作行为是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内在因素,农户的合作行为是合作意愿与合作能力的统一。文章重点分析了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主要因素,并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行为受到户主的文化水平、认知程度、销售困难和政府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于这些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认知、政府补贴与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农户的生态认知与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农村人居环境得以整治的重要保障。利用陕西省黄陵县、黄龙县、镇巴县和紫阳县的522份农户调研数据,以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厕所改革、生活垃圾治理等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行动任务,采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检验生态认知、政府补贴对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的生态认知越高,厕所改造与生活垃圾治理的参与意愿越强。政府补贴显著提高了农户参与生活垃圾治理的意愿,但未提高厕所改造的参与意愿。政府补助显著调节了生态认知与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的关系,但对不同整治行动内容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此外,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经历、家庭年收入、区位条件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愿。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对安徽省336个农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了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新技术采纳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户的社会网络关系和农户采纳新技术的难易程度与农户对新技术采纳意愿呈反向变化关系,而农户的环境意识、销售渠道、政府补贴和宣传与新技术采纳意愿呈正向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渭南市2 636户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农户分化与演变视觉分析农村居民消费融资需求状况。采用概率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融资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支的"非均衡性"、户主个性、消费环境、城乡融合程度和存贷款利率水平高低。建议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完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集聚,构建以农户需求为导向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20.
交易成本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分析交易成本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消费具有积极意义。在对在线交易中交易成本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在线消费中交易成本影响因素的假设命题,通过PLS--SEM模型,利用调研数据,对消费者在线消费中交易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购买频率和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地影响交易成本,不确定性影响作用较大,并最终对购买意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