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权制作为主流女权主义对减肥塑身的批判逻辑前提,完全将女性的身体置于被动地位,无法真正揭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女性塑身的社会历史脉络,尤其无法解释运动塑身对女性身体再造的积极能量与动力。运动塑身虽有自身的“价值三一律”,但依然遵循特定的权力、知识生产机制:自身话语体系的成立与维护、生命权力的形成与传播、消费社会的大众文化生产原理。为打破父权制的压制,女性身体意识形态平等性的启蒙与社会价值系统的重新建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消费身体的现代性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女性的身体被国家意识形态与现代商业资本、消费文化共同建构为消费身体.这两种社会权力作用于女性身体的过程,反映了现代性之于女性的双重意义:正是现代性带来的新的社会变革,造成了传统价值秩序的崩毁,解放了曾作为传统价值符码的女性身体;也正是现代性在终极价值理念和形上价值追求上的匮乏,引发了社会自我认同的危机,使得消费文化乘虚而入,女性身体首当其冲地成为消费文化的奴仆.  相似文献   

3.
在如今琳琅满目的广告中,女性形象出现的频率十分高,而广告对女性身体的窥视现象则越演愈烈.电视广告中越来越细部化、色情化的女性身体,不仅物化为商业活动中消费欲望的能指,也成为更深层次的社会权力机制中男性观看欲望的能指,如何消除广告中对女性身体的权力控制,赋予其平等与尊重,是当前社会亟需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梅婷 《东南学术》2021,(4):134-145
社会性别的建构往往围绕身体这个媒介展开,男性通过改造和消费女性身体来支配女性.农业农村现代化对社会性别建构的影响是复杂和双向的:在福建省大岞村的社会性别建构中,一方面现代化发展所带来的结构性力量松动了传统的性别社会规范,被主体意识觉醒的女性利用来重建新的社会性别规范,使支配女性身体的方式从隔离、压制转变为鼓励、约束,但传统的社会性别规范以隐蔽的方式继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现代商业文化和消费主义对女性身体的两次"物化"使过度关注身体和身体消费的女性受到批判,从而成为传统社会性别规范的"帮凶".传统社会性别规范以一种米利特所言的最巧妙的"内部殖民"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坚固、持久,并且会灵活地转变运作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消费社会中女性的身体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消费社会,女性身体消费被大众媒体、时尚和产业运作所推动而迅速扩张,从私人领域进入社会公共领域,具有了明显的符号价值和区分作用,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本,而身处其中的个体也会面临和应对各种组合与选择的可能性。身体消费成为一种建构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人的身体是人的物质和精神创造活动的基础.福柯在论述权力系谱学时指出,任何权力的运作都离不开对身体的控制和宰割,在消费社会物质充裕的条件下,身体仍然没能逃脱被控制的状况,文章首先阐述了在福柯的权力控制理论中身体的状况,然后在权力控制的视域中结合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以及消费文化等相关理论,从消费社会中权力和大众传媒相结合制造身体形象和虚假审美需求刺激身体消费、女性身体消费的异化等几个方面批判性地分析了身体消费被控制的情形.  相似文献   

7.
消费文化中的女性身体及其社会性别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从来都不在文化之外,特别是女性身体,它是承载社会、文化信息的工具.消费文化作为规训身体的话语,使得女性身体的呈现更加"多样"和"复杂",其形式包括作为消费的身体和身体消费.消费文化一方面回应着传统的社会性别体制对女性身体的呈现要求,一方面又遵循资本的逻辑,将女性身体的审美价值和交换价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的自主意识和主体性仍然也只是在缝隙中滋生.  相似文献   

8.
视频博客是人们记录自我的方式,也是分享和刺激消费欲望的手段。作为视频博客视觉主体的身体,在日常生活记录和展演的背后,隐藏着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塑造着新的媒介视觉秩序。在消费主义背景之下,通过身体传播理论和消费社会理论,探讨媒介技术迭代下身体形态的演进规律,剖析商业资本刺激身体欲望生产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作为消费社会载体的身体,呈现出真实与虚拟、显性表达与隐形消费、治愈功能与焦虑传播等多重特征,因此聚焦新型身体景观所建构的网络消费新生态,研究视频博客中的身体传播策略,有利于建构更加健康向上而有活力的媒介景象,也可以引导受众厘清身体景观背后的商业动因和运营逻辑。  相似文献   

9.
鲍雨  章敏敏 《理论界》2014,(5):52-54
在生产和消费领域身体实践有着双重含义,一种是作为资本的身体实践,一种是作为消费品的身体实践,两种实践形式相互分离却不可分割。本文从历史的视角梳理了从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再到消费社会中两种身体实践的关系,旨在揭示身体从作为原始的工具存在,到作为资本运用到雇佣劳动领域,再到资本和消费品属性同时存在的发展脉络。并指出消费社会的发展和后福特制的出现,是身体作为消费品得以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时尚真人秀《爱上超模》节目通过对时尚产业的非标准女性身体的呈现,体现了女性身体的差异性,具有协商与进步的意义。然而它无形中仍然受到旧道德和男性审美的束缚,也没有摆脱精英主义和商业力量的控制,娱乐节目的生产通过表达我与他的不同来划分不同阶级和区隔我群与他群;同时节目受到广告商等商业机制的影响,女性身体的不同特点被消费文化吸纳和同化,最终扁平化为商品符号,成为符合时尚资本的女性身体。  相似文献   

11.
杨秀芝 《云梦学刊》2012,33(1):87-89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身体美学也是由男性的历史之手制造并且是符合其男权中心主义需要的,这种男性的美学表现出对病弱女体的偏爱。新时期女性作家重构了女性身体的美学范式。这一美学重构是通过女性身体的健美与男性身体的丑弱对比.以新的眼光设置女性身体描写的空间来实现的。当代女性作家通过对女性身体形象的重塑,传达出女性建构新的自我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资本权力的阐释和批判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内核。资本何以具有权力?这个问题是资本权力解构的出发点。学界的主流范式是,从“劳动逻辑”出发,以异化劳动和剩余价值的视角诠释资本权力的生发原理,却忽略了“消费逻辑”在资本权力上位过程中的贡献。消费以异化消费的方式参与资本对权力的攫取,通过对需要的控制、对剩余价值的榨取、对社会阶级划分标准的重建,消费社会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资本权力创生机制。在消费社会中,人异化为数据,由被动接受剥削转变为主动接受剥削,资本权力以这种新方式操控人。以劳动代替消费作为人们获取需要满足的手段,是消解资本权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消费社会的身体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社会的理论认为,消费品或者消费行为本身对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对身份感都是具有作用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日益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意识形态.在这一语境下,身体成为一个新的神话,身体地位成为一种文化表征.作为最美丽的消费品,女性身体在这一消费浪潮中就更突显其符号价值.  相似文献   

14.
女性的身体化是女性在消费社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女性身体在消费社会凸显的现象背后是女性被身体化、物化、商品化的实质。女性被身体化、物化、商品化是消费社会与父权制文化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5.
传统社会话语权属于男性,女性是缺席的、缄默的.随着社会变迁和多元化的发展,男权社会受到强烈的挑战和冲击,随着婚姻法解释三的出台,女性话语权成为民众再次关注的话题.笔者以婚姻法解释三为视角揭示法律中国男女两性权力的不对等,进而运用女性主义法学的方法分析女性是处于男性态度与经验建构的法律和社会中,因此女性主义法学者要求重新建构当前的法律制度,做一个法制的改革,以达到真正保障女性平等地位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师爽 《理论界》2009,(4):174-176
20世纪初期风行于上海的旗袍不仅仅是一件衣着,它还是中国女权文化的一个表征。它通过在女性个人经验层面上对于身体的控制、自身的认同以及身份的确认,使新时期的“女性形象”得以建构;它在社会层面上,通过商品经济、文化层面、政治层面对于“女性形象”的认同与肯定,赋予旗袍以民族性和中国特色的文化意义。从个人经验层面和社会层面对于女性形象的建构可以看到男性目光和男性倡导的作用,可以说新的女性形象是在男性倡导下建构起来的。这使中国女权文化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17.
刘蒙之 《兰州学刊》2011,(3):183-188
当代女性身体工业对女性消费商业价值的开发体现在两个领域:一个是女性身体的身体改造工业,另一个是女性的身体炫示工业。改造与炫示是当代女性身体工业的事实和逻辑。当代女性身体工业通过审美霸权的建构和商业意识形态的传播建立起女性身体工业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身体写作与女性话语的建构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身体写作是女性作家以身体作为语言表达自我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在表达女性话语的同时也由于对身体和欲望的展示而陷入两难境地。女性话语体系的建构必须立足于现实的语境和女性性征,并与男性达成和解。女性个人叙事话语、女性美的价值标准的确立与鲜明的女性意识是建构女性话语体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当下,中国奢侈品消费呈现消费心理注重炫耀性、消费年龄年轻化、消费内容低端化、消费人群结构多元等特点。消费者出于对意义的追寻和身份认同的消费动机,与商品通过媒介构建的符号价值达成共识,商品(资本)、媒介、消费者(受众)三者合流,共同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奢侈品消费神话。在媒介建构的消费神话中,人对消费品追求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虚拟的象征意义,占有后喋喋不休地呓语和狂欢,背后则是生活意义滑落和商品异化的悖论。对打破这种神话进行了必要的探讨:传媒社会道义的回归,意见领袖的批判责任,以及消费者的自我救赎等,也许后者是最主要且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女性运用自己的身体救国救民 ,这是男权社会制造的让女性自我沉醉、自我欺骗的政治神话 ,是让女性放弃自身的真实需求而世代仿效、复制的毒素。女性要确立自我的主体位置 ,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必须戳穿这种篡改、利用女性的叙述话语的假面 ,建立女性自己的身体叙述学。然而 ,建立女性身体叙事是一条布满迷雾与陷阱的道路。从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到铁凝的《麦秸垛》、毕淑敏的《女人之约》 ,这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女性文本清晰地展示了建构女性自主权身体叙事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