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汉进行早期话剧创作时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退潮,在文人的远大志向与现实的世态炎凉之间严重失衡的状态下,他着重描写了知识青年的感伤情怀.根据他自身的经历并结合时代背景将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苦闷与心灵归属感的弱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其早期的话剧创作中,他将西方的戏剧思潮与中国传统戏曲之古典美巧妙的融合,塑造出一批漂泊着的文人弱者形象.因此,文人也成为田汉早期剧作中弱势群体的代表,主要从意境中文人的感伤、时代背景下的追梦人生以及弱者形象所承载的美学追求等方面深入刻画.  相似文献   

2.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扬州八怪"之前的郑板桥,可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却仅仅官至七品,最后且落得摘去乌纱的革职处分.但他为中国书画史和文学史增添了浓墨重彩之笔.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中国书画史和文学史上,不能没有"扬州八怪",不能没有郑板桥这个名字.中国文人画家的艺术精神与人格魅力,在郑板桥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元代科举长期废而不行,统治者用人重世家重根脚,士子文人失去了传统的仕进之路。另外,元代重经济、义理而斥词章的学术取向和人才倾向,均对元代文人的思想和生活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影响了整个元代文坛的格局:元代士人阶层重新分化,文人群体雅俗分流以及多族士人圈的形成,成为元代所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明代文人画家徐渭被后世称为"旷世奇人",他身后论者多取信于他在《自为墓志铭》中的自述自许,认为他的"奇人"品格(狂放孤傲)是贯穿其一生始终的。文章对徐渭三个时期(1566年前求功名、做幕客时期,1567-1573年的牢狱病狂时期,1573以后至其病没的自我人格崛傲张扬时期)的不同遭遇和精神演变作考辩,试图揭示徐渭作为一个传统文人,如何从既定的功名轨道转向了"无之而不奇"的狂者人生。  相似文献   

5.
王倩 《学术探索》2012,(11):128-133
汉代文人五言诗有着作者丰富的交际意图,这些交际意图是通过诗歌中的前景化设置和话语暗含表达出来的。"游子"形象的前景化设置表达了汉代文人对仕途的追求;"思妇"形象的前景化设置表达了汉代文人对爱情的渴盼。从话语暗含的角度来看,汉代文人五言诗中的思妇诗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作者追求仕途的寄托之作。  相似文献   

6.
"可口可乐化"是深感美国文化威胁的欧洲文人对"美国化"比较形象的一种说法,反映了他们面对所谓"美国化"日趋加剧的形势下对如何维护本国传统生活方式以及文化认同的忧虑.本文以法国和德国为例,考察了可口可乐在欧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喜欢的一种饮料的曲折过程,由此认为西欧人对美国文化产品的消费充其量只是增加了消费选择的多样性,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从父辈延续下来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化"是指文人创作的白话小说受传统文章写读方式的影响而产生的类文章现象,主要体现在小说的创作方法、理论建构和鉴赏阅读等方面与文章极其接近.明末清初白话小说产生"文章化"现象的内在背景是晚明以来小说创作的文人化,外在背景是宋元以来文本位思想的风靡."文章化"导致的"类文章性"是古代文人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古典小说民族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考察白话小说的"文章化"现象对于剖析古典小说民族特色的形成、建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小说学和小说史理论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谪仙"称谓缘自道教神仙观念,这一称谓因用于李白而具有了诗人意义.宋代文人广泛借用"谪仙"称谓,这与他们的道教信仰、诗才学识以及对李白的崇拜有关.狂傲、贬谪和诗才是宋代文人对"谪仙"概念基本内涵的确认."谪仙"因此也成为宋代诗学批评的术语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汉魏形上哲学观念和形下文学经验的演变,尝试为"缘情"说寻找内在的依据.性情论,在汉代占主导地位的是"性善情恶"论,但刘向、扬雄提出不同的看法,苟悦详细批驳"性善情恶"论,向秀肯定"称情自然",陆机及时吸收哲学思想上的这些新成果,肯定诗歌表现人们因生活中"非性之适"而产生的个人感情.在汉代主流思想之外,遭挫折、遭厄运的文人秉承了屈原的"发愤以抒情"的精神,而且随着时代的愈趋昏乱而越来越强烈,甚至要"娱情"、"放情",陆机总结诗赋创作的这种感性经验,而加以理论提升,提出"诗缘情"说,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理论命题,影响着后代创作和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拣取苏轼本身既有、且被公安派文人着意强调的"辞达而已"、"胸中无一点俗气"、"官位曾翰林"、"以文为戏"等四个方面,论公安派在文学语言观、精英意识、政治抱负、文学创作态度上与苏轼的精神承接,进而表明,公安派一方面与前代文人脉息相通,另方面也是后代文人不可回避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归纳分析了元杂剧文人形象的基本类型及其生存轨迹 ,并对其历史身份、命运转化模式、世俗化倾向等三个方面的文化意蕴进行了剖析审视。元杂剧作者并未自觉体悟到其生存价值取向的多元潜能 ,仍执着地把文人的社会角色和人生目标框定在以政治归属为轴心的传统轨道中 ,因而 ,塑造的文人形象缺乏由时代特殊性所激活的新鲜命意 ,并没有反映出元代文人“多方面分途迈进”的生存实践。不过 ,其明显俗化的文化心态和品格却为我们提供了封建文人的另一种形象“版本”。  相似文献   

12.
文人治生现象虽在明清以前就已大量存在,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文人治生现象更为普遍.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和文化给文人治生提供了土壤.文人治生的途径有许多,涉及领域较前代更加广泛和深入,如他们积极参与江南的教育市场、艺术市场,并涉足出版业,还通过作文、游食江湖、从事医卜、农作,甚至还从事一些被传统社会认为是一些低贱的行业.文人从事治生不再像以前那样遮遮掩掩,而是堂而皇之进行,有的为达到治生的目的不再顾忌传统道德的约束,甚至可以说不择手段,做出一些令人不齿之事.  相似文献   

13.
自然主义,又可称为本能行动,写实是"自然主义"的一种表现.在清代文人小说中,大量表现出对吃食、钱财、经济、政治、人伦关系的隐忧,深刻地揭示了人的自然主义的人性和社会性.这些都突出地显示了清代文人对其时代的生存境遇的担忧和寄望.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一部反封建的伟大作品,小说描写了很多女性形象,尤其是少女的形象.这些聪明美丽纯真的姑娘让作者看到了那个黑暗的封建社会中的"真善美",他动情地歌颂她们,并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假恶丑"的社会是怎样无情地毁灭着"真善美",令人对封建社会制度产生无比痛恨.  相似文献   

15.
李强 《学术研究》2007,2(7):103-109
公元1044年,北宋政府对一批在国家重要机关内饮酒聚会的官员进行严厉惩处,史称"进奏院狱"或"邸狱"。进奏院狱成为北宋庆历年间的重要政治事件,虽然其中有复杂的政治斗争背景,但过多地关注"改革"、"保守"阵营的划分,容易忽视进奏院狱在北宋文人心态发展史上的影响,从而失去对北宋历史语境下文人政治博弈的考察。进奏院狱在当时产生巨大冲击波,原因在于案件发生地点的特殊性、涉案人员的特殊性和当时政治背景的特殊性。进奏院狱表面上是一起经济案件,其实质是传统政治伦理的坚守者借对文人轻薄之风的打击与纠正,抑止以不合法手段"出位议政"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宋代文学领域内有一个"江西诗派",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宋代艺术领域内还有一个"江西琴派".江西琴派早在宋代政和以前就已形成的,与当时的京师琴派、浙江琴派鼎足而立为三大琴艺流派,而且浙江琴派是在学习江西琴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流派.江西琴派有自己的琴谱,人称"江西谱",当时的文人学士皆喜而争慕弹拂,成为盛极一时并主导潮流的流派.江西琴派的领袖人物是江西庐陵人欧阳修,他一生以琴为伴,有丰富的琴乐思想,常常以琴会友,并以文化盟主的号召力,在其周围自然形成以他为主的,有刘敞、苏轼、杨置、孙道滋、沈遵等一班文人参加的琴艺流派.欧阳修逝世后,江西琴派的主要继承者是江西庐山道人崔闲,他遍邀当时著名文人如苏轼、叶梦得等为三十多首琴曲填写歌辞.由此而形成了既有琴曲又有琴歌的著名的"江西谱".  相似文献   

17.
姜智芹 《东岳论丛》2005,26(5):118-120
一国文学中的异国形象从来都不是自在的、客观化的产物,而是自我对“他者”的想象性制作,即按照自我的需求对他者所做的创造性虚构,是形象塑造者自我欲望的投射。就英国文人对中国形象的描述来看,中国始终是作为西方文化的对立面,作为“非我”出现的,在这种非我、他者、异己的意象中,体现的是西方人的价值观。英国人需要中国形象,就像他们需要一个自我超越的地方,在英国文人塑造的中国形象中,体观的是英国人精神生活的真实。  相似文献   

18.
朝鲜朝正祖主张文章应做到"意顺"和"辞达",并试图掀起"文体反正"的文学运动以巩固其统治体制,同时还渴望朝鲜朝能够出现欧阳修似的人物.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公辙、洪奭周、金迈淳等馆阁文人大力提倡和推崇欧阳修的文章.朝鲜朝正祖时期的馆阁文人认为,欧阳修的文章是具有纠正世道功能的、最纯正文体的"治世之文",他们以欧阳修的文章为标准,主张文章应该突显风骨和风韵,而其关键则在于文章应修身养性以近于"道",使"道"的内容和内心的形象统一,进而达到"文道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发生,与古代传奇文体有着密切的关联.现代作家不仅从本事的角度仿作传奇故事,创作了仿传奇的历史小说,而且也从形体的角度拟作历史传奇,写作了拟传奇的历史小说.前者在情感故事中重塑了女性的形象,对女性进行了新的发现,后者则从文人传奇中接续了中国文人的传统,并展示了其现代性的特征.二者作为现代历史小说的传奇体,以"再续传奇"的方式参与到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发生中.  相似文献   

20.
明代文人群体戏曲接受流变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代文人群体的戏曲接受随明代前期和中后期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势:明前期在官方禁戏政策的约束以及儒家道统、文统观念影响下,戏曲受到文人排斥,形成了文人与戏曲相疏离的态势;明代中后期戏曲活动日益繁盛,禁戏政策趋于废弛,社会文化环境较前期相对宽松,文人群体通过以"古乐"为戏曲音律源头、以<诗经>为戏曲文学源头的理论建构,使戏曲以儒家诗文传统之支脉的形式进入"正统"文学的范畴,从而完成了对戏曲的接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