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敬爱的周恩来同志逝世已有十年了。十年前,全国人民为了寄托对他的深切哀思,痛斥“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天安门事件为代表的声势浩大的“四五”运动。这个运动实质上是拥护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它为后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奠定了伟大的群众基础。十年过去了,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今天纪念恩来同志,就要学习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积极开展同封建残余思想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斗争,为贯彻落实最近召开的全国党代表会议精神作出贡献。在这里,我仅就统战工作方面,谈谈自己重温恩来同志关于发扬民主精神和民主作风的教导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
贵新 《家庭科技》2002,(12):31-32
和许多从“文革”中过来的人一样,曾经被耽误了学业的我,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天天都盼望他早日成才,帮我圆当年上大学的梦想。所以,当正上初中的儿子明明提出买电脑上网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然而,苦恼也随之而来。 明明对电脑似乎  相似文献   

3.
伍剑 《快乐青春》2014,(11):6-9
还没上学的时候,我最盼望的是哥哥能早点放学回家,因为他会讲故事。真的,那个年代不仅没有电视,连收音机也是稀罕物,在贫乏枯燥的生活里,能听到有趣的故事的确是件令人愉悦的事。于是,我天天缠着哥哥讲故事,大概是因为被我缠烦了,他从书包里掏出几本连环画,对我说:“自己看去!”  相似文献   

4.
读冯契同志《<智慧说三篇>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1994年)冯契同志80岁生日时,我曾给他写过一封信。在信中除了祝贺他的生日外,我特别提到他早年的那篇论文《智慧》(刊于《哲学评论》第10卷第5期,1947年6月),因为我认为他的那篇文章是一篇重要的哲学论文,并且希望能读到他有关这一哲学论题的新作。后来收到他的新作《智慧的探索》,由于各种杂事,而没有能早日读这本书。今年3月9日突然接到华东师大哲学系的电报,告知冯契同志于3月1日病逝。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因为去年12月初,我到上海,还和冯契同志通了电话,但没有抽时间去看他。现在想来,非常后悔,当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为拥堵的交通烦闷时,是否盼望过智能导航仪能够为我们找到最畅通的道路?当我们出差在外忘记关家里的电灯时,是否盼望过手机遥控为我们切断家里的电源?当我们为老人走失而焦虑时,是否盼望过跟踪器能为我们准确定位老人的方位?其实,科技的触角早已探测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这些"梦想"也早已被科技纳入了研究轨道。  相似文献   

6.
一当我打开王琦同志的版画集时,首先投进我的眼帘的,就是他的早期作品《在冰天雪地中的我游击队》。由于这张木刻画就勾引起了我不少的回忆,把我又重新带回到四十年以前的日子里去。记得那还是一九三九年初在重庆的事,我当时在敬爱的周总理领导下的《新华日报》编辑部工作。这时刚从延安回到重庆的王琦同志,到中山公园下面西三街的报馆来看望我,并带来了他的几张木刻作品。他当时不过才二十一岁,瘦长的个子,讲着一口四川话,我直到现在还能想起那一天见面时的情景。我们当即把他的《在冰天雪地中的我游击队》留下,制版刊登在二月二十八日《新华日报》副刊版上,从此就开始了我们多年来的友谊。  相似文献   

7.
我和冶方同志相识很晚,但我们之间的了解较深,这种了解是通过工作上的多次接触而加深的。他是我敬佩的一位学者,也是我学习的榜样。当他逝世的噩耗传来,我怀着悲恸的心情在寄去的唁电中说:“孙冶方同志是党的正直无邪、有骨气和群众观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是我们知识分子学习的楷模,他的浩气长存!”  相似文献   

8.
<正> 陈叔平同志的《巴黎公社与中国》一书最近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他十年来孜孜不倦钻研的成果,不知几易其稿而成的.我一直注视他在这个课题上的努力:1981年拜了他的第一篇关于晚清时期我国有关公社的报导及评论;1983年又读到比较完整地叙述到公社在中国历史各阶段的反响;1984年再看到综合论述巴黎公社与中国的文章,实际上也只写到十年浩劫前夕,总令我感到著者尚未尽兴发挥,言有未尽.现在出版了盼望已久的这部专  相似文献   

9.
就《雷雨》访曹禺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部优秀剧作。四十多年来,对于《雷雨》的认识和评价,是有争论的。为了开展学术研究,求大同存小异,我准备写《试论〈雷雨〉戏剧冲突》,以作引玉之砖。在写作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是需要请曹禺同志赐教的。来到北京以后,我才知道,曹禺同志很忙,正在创作《王昭君》。这是敬爱的周总理生前给他的任务。七月的北京,虽不是骄阳似火,但也是挥汗如雨。曹禺同志已是六十八岁的高龄,又患有心脏病,还有繁重的社会活动。我怎么好在这个时刻去打搅他呢?还是向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业务组的同志请教吧。当我向刘涛、李滨二位同志阐述我的观点并提出问题以  相似文献   

10.
小平同志的逝世,是我们的重大损失。当沉痛哀掉小平同志的时候,重温他力倡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邓小平同志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邓小平之所以能创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归结在一点,就在于他能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毫不  相似文献   

11.
宋振庭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去年二月的一天下午,老伴和周围的同志在我面前,都以一种异样的眼神看着我。我觉得很奇怪,反复追问,他们才沉痛地告诉我:宋振庭同志逝世了。虽然,对于他的死,我是早有思想准备的,但是当这一切成为现实的时候,我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颓然地坐到椅子上,头脑里刹那间成为一片空白,好长时间,两行热泪才缓缓流下来。  相似文献   

12.
“第一眼看到了你,爱就涌出心底。我站在莽原上呼唤,北大荒啊我爱你———”当我捧读着由原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岳岐峰同志创作的诗集《三山歌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时,一首这样优美的歌曲便不由得在耳边响起。这首为黑龙江父老乡亲所衷心喜爱的歌,虽然不是出自为广大黑龙江人民所怀念和尊敬、如今在北京安度晚年的作者笔下,但用它来形容作者对北国边陲黑土地的一腔赤情,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岳岐峰同志是挟着一股雄风从辽宁来到黑龙江的。他当时已经六十有三,如此年纪,党中央能将振兴“地大物博黑龙江”之重任托付给他,不要说在今…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八年六月十五日早晨,电波突传郭沫若同志在京逝世的噩耗。“呵,郭老死了!”我悲痛得再也说不出第二句话。郭沫若同志是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优秀的历史学者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但他一生伟大的战斗生涯,实在是从诗的领域开始的。他是中国新诗歌的旗帜。当“五四”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的时候,他以他的横厉无前的笔锋,  相似文献   

14.
学习邓小平的群众观王恩来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真心诚意地相信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邓小平同志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中心内容。认真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群众观点,对于我们更好地领导人民群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15.
憶刘澍德     
澍德同志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但在我,他的音容笑貌宛然如在目前,似乎他还没有告别人间,而是到远处什么地方度创作假,写他的《归家》的续篇去了。我多么希望再能看到他那清瘦的身影,听到他那豪放的言谈和熟习的东北口音,读到他的新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2004年9月21日上午,在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召开的全所大会上,所党委书记刘荣军同志批评有些同志在没有搞清事实的情况下,就向媒体和网络发表意见,损害了历史所的声誉;这种行为不是真正的关心所务,等等。会后,我主动找到荣军同志。我首先问他是不是指我,他说他指的是一种现象,并没有点名。我又问,我就卜宪群同志一事发表的意见中,有何不实之词?他举出我意见中的“暗箱操作”一语。我最近的确接受了媒体采访,对历史所的一些做法提出了质疑,并将自己的意见公开发表在了网上。所以,我的行为应该属于荣军同志所批评的现象。但是,我认为荣军同志的批…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名字考略季云陶行知先生(1891~1946),原名陶文。安徽省歙县人。毛泽东同志曾称誉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同志称他为“万世师表”,周恩来赞誉他是“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假使陶先生临终能说话,我相信他必继韬奋之后请求入党。...  相似文献   

18.
我很希望多听听前辈们讲一些雪峰同志生平事迹,许多事情我都想进一步了解,以增进对雪峰同志的认识。上午,汪静之同志提到魏金枝同志,使我回想起1953年前,我和魏金枝同志在上海一起筹备《文艺月报》,巴金同志任主编,我们协助他。工作之余,我和魏金校同志聊天,常常谈到雪峰同志。金校同志是雪峰同志一师的同学。他在陈云同志领导下.参加商务印书馆的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入党很早,知道的事情不少。我生平不大记日记,只是有的时候写一点简单笔记,总共有37本,魏金枝  相似文献   

19.
王杰同志干的是工兵,是搞爆破的;我干的是地质勘探,也是搞爆破的。虽然不在同一部门工作,却是干的同一行道。但是,王杰同志在发生意外事故的瞬间,为了掩护阶级弟兄,英勇地牺牲了自己,他那种为革命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与我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当爆炸工已当了三年,可是,说实在的,我一直没有安下心来。这次我们队有同志调动工作,我的工作没有调动,就有些不高兴。为什么?因为一想到炸药在刹那间轰隆一声爆炸的情况,我就有些害怕。  相似文献   

20.
文武双全的陈毅同志当上党政要职之后,仍常给报刊投稿。为了提防编辑“按官论文”,把他的来稿总是放在刊物的显要位置,他总要附信说明。有次,他在赴朝访问前向《诗刊》投稿就附有给主编的信,说即要上飞机的时候,“把近来写的三首诗,仓猝定稿,送《诗刊》凑趣,如蒙登载,要求登在中间。”他风趣地自称:“我愿作‘中间派’。如名列前茅,十分难受;因本诗能名列丙等,余愿足矣。”另一次他给报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