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不久,应日本有关方面邀请,笔者率团赴日本国茨城县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访问考察。在日期间,先后走访了7个市、町、村的70多户农家,参观了农业企业,与日本地方政府官员、议员、农协负责人等进行了座谈交流。日本发达的农业经济、先进的农业生产及日本农民勤劳吃苦的精神,给笔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中国农业总产值与农业投入的关联度问题,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得出农业投入对中国农业总产值的影响程度。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输入统计数据,测算了中国农业总产值与农业投入的关联序数。对农业机械购机补贴、农业投资额、加大电力基础建设、有效灌溉面积的支持、减少化肥使用的分析。提出了增加农业总产值应采取的一些政策:加大"绿箱"比例,减少"黄箱"比例、加大外向型农业的政策的支持、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神户牛肉、北海道毛蟹、新潟大米、宫崎芒果等一大批日本农产品已经悄然走上了中国人的餐桌,这与我们印象中的“日本农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形成了鲜明对照。日本政府最新统计显示,2019年日本农产品出口已经达到9121亿日元(约合86亿美元),实现了连续“七年增”,而且相比2012年(出口4497亿日元)实现了倍增,年平均增幅高达15%。不仅如此,在世界各地,以日本食材或日本食文化为招牌的日本料理店数量已将近16万家,是2013年的近三倍。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所评选的62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日本拿到了11项,仅次于拥有悠久农业发展历史的中国(15项)而位居世界第二。而且,日本还在加力进行“品牌农业”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探索将传统农业变身为现代产业,从而让农业从濒临绝境中重新崛起。  相似文献   

4.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冲击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也给中国经济,特别是中国农业经济带来了潜在的发展契机与挑战.重视金融危机带来的"危",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把金融危机对中国农业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同时,全面分析、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契"机",趋利避害,进而把中国农业经济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全面提升中国农业在世界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武国定 《决策探索》2007,(17):20-21
进入新世纪,农业多功能性问题的提出,再度引起了全社会对农业发展的高度关注,这次关注不仅突破了农业传统认识的局限,顺应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被称之为中国农业的"第二次开放",而且是对新时期"三农"问题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关系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6.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有望聚焦农业经营体制,这将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从新中国农业经济变化过程看,每一次农业经营体系的变革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样,对加快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协调发展,推进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7.
根据上级安排,笔者于2007年8月29日至9月22日赴澳大利亚进行农业产业化与新农村建设考察。笔者先后听取了新南威尔士州官员和悉尼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墨尔本大学教授和讲师的11次讲座,实地考察了牧场、农场、农庄、农作物与畜牧技术研发与推广中心、热带雨林、渔业资源等。通过学习和考察,笔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解放了思想,收获颇多,启发很大。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的过去和未来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人们对中国食物和农业问题的关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未来几十年的中国农业会怎样 ?在一个开放的贸易环境下 ,中国是否能满足其日益增长的人口对食物的需求 ?未来解决中国食物安全最有效的政策和投资方向是什么 ?本文的主要目标是在分析过去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对未来的20年中国的农业进行展望。本文设计了不同的情景方案 ,重点分析国内供给和需求的政策及贸易自由化等因素对未来农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范周 《决策探索》2015,(2):70-71
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农业改革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次聚焦"三农","农业稳则中国稳,农业强则中国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共识。仔细阅读中央一号文件,能够从中看到很多与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陈星 《决策探索》2007,(24):9-10
2007年8月29日至9月22日,笔者参加了河南省农业产业化与新农村建设赴澳大利亚研究班,先后到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及首都地区,对其农业和农村情况进行了专题考察,并到7个农场实地考察,又分别在墨尔本大学的Dookie校区、悉尼科技大学、堪培拉大学及新南威尔士州农业部听取了教授、专家和农业官员有关农业、农村情况的专题讲座,感到虽然时间短,收获却很大,对澳大利亚的农业和农村状况及特点有了基本的了解,对如何借鉴澳大利亚好的经验,做好本地的"三农"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0月,笔者参加了由国务院扶贫办培训中心组织的“美国农业扶持政策和现代化农业培训班”。通过21天的培训考察,对美国农村、农业的扶持政策,对农村贫困问题及解决措施有了粗浅的认识并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2.
官员微博     
陈里V:【"新四化"】15日李克强在国家粮食局考察调研时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四化"新在战略重点从强调发展目标转向注重发展路径,发展理念从"以物为主"向"以人为本"转变,"四  相似文献   

13.
高层言论     
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依靠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2008年4月5日在河北考察农业和春耕生产时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对农业的五大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云 《经理人》2014,(3):34-37
正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思想的应用,可以从金融、生产、营销、销售等环节彻底升级传统的农业产业链,提高效率,改变产业结构,最终发展成为克服传统农业种种弊端的新型"互联网农业"。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中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却是极其落后的。截至2012年,占中国人口47.4%的农村人口,其收入还不到城镇居民的1/3,并且其中1/7左右人口还属于贫困人口。生产农产品的农民赚不到钱,反过来,在城市中的消费者却是有钱花不出去。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马文峰说:"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不看重,只要能有绿色健康的食物,即使是几倍的价格也愿意买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以后,各方面的专家对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经济、政治以及科技教育文化方面的影响,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了分析.在世贸协议的全部框架中,农业问题对中国来说是最敏感,也是影响最明显的问题.随着入世以后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和加深,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度将进一步增强.一方面,WTO构建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了农产品贸易的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国际化另一方面由于WTO规则对政府扶持农业的措施制定了一系列纪律约束,未来提高国际竞争力只能靠推进技术进步.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通过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农业科技界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外刊外报     
《领导决策信息》2014,(49):10-10
正中国农业"走出去"回报风险并存美国《耶鲁全球化》杂志12月16日中国有着全世界22%的人口,却只有大约7%的耕地。为了缓解粮食短缺问题,中国大举投资非洲各国的农业研究中心。在莫桑比克,中国在林波波谷地租赁了一片土地,8万人因此迁离。在喀麦隆,部落首领和非政府组织抗议中国企业获取土地。  相似文献   

17.
邢建平 《决策探索》2001,(12):15-16
11月11日,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在多哈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会议上宣布接纳中国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国.消息传到国内,举国欢腾.欢庆之余,另一个问题迫切地提上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入世后农业如何应对WTO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曹鹤亭 《决策探索》2001,(12):13-13
2001年11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它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必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农业将面对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现行农业产业结构与之不相适应的矛盾也会更加突出.因此,必须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高效农业,提高河南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相似文献   

19.
王学秀 《管理学报》2008,5(3):313-319,365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日益提高,学术界对中国管理和管理学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2008年3月29~30日在西安召开的"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就"管理学在中国"的概念与研究意义、管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基本脉络、中国文化情景的管理问题及中国管理学派的创建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为此,在介绍诸多基本观点的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重要论述,对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