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社会人们在精神领域内的某种价值共识,它不仅是一个社会人们行为的共同基础,而且是一个国家政治共同体最根本的维系力量。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多元一体"理论为支撑,对各民族文化进行整合,在各民族文化体系进行对话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文化上的同质内核,使各民族自觉融入国家统一认同的文化场景中,实现对国家统一文化秩序的共享,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保持社会稳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艳国 《江汉论坛》2005,(9):97-101
忠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是立身做人的道德品质,矢志追求的自我要求。它产生于中国古代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忠诚文化生成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和客观基础。从文化的圈层来说,它具有自我要求、人与人的规范以及社会规范三种层次。由文化的历史性决定,忠诚文化具有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我们要提倡积极向上的忠诚文化,反对封建糟粕的愚忠小诚。忠诚文化具有不凡的现代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它通向现代社会,是整合现代社会关系的利器;其次在于它通向现代社会道德体系,很多内容可以被现代社会道德体系所吸收;第三还在于它通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节日的功能及其社会学隐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节日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结构大致可分为时间、仪式、内容和隐喻等,且每一部分都能通过身体操演发挥社会记忆功能,起着促使社会秩序合法化和文化传承的作用.在传统社会,节日只是一套符号象征体系,更多的是以宗教和农令的形式存在;自民族国家形成以来,随着身体的国家化,节日逐渐成了国家、政权合法性诉求的一种工具仪式,日益政治化;但随着市场力量的逐渐强大,节日又呈现出新的趋势.现今人们对节日的抱怨,首先是由于社会急剧转型所带来的文化冲击,其次是全球化进程中文化相濡的结果,再次也是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必然要求.我们可以借助节日这一文化载体,在复兴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其特殊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文化多样性和语言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多样性已经成为社会冲突和政治争论的一大原由。与经典的现代化理论所预期者相反 ,我们当前正在目睹一系列风起云涌的社会—政治运动 ,看到它们如何重新肯定、再度发现和重构着族群、语言和宗教的认同。这一潮流向民族国家社会整合的民主机制及其解决冲突的途径提出挑战 ,在某种程度上后者曾经假定了人们对根本的价值体系有某种共识 ,而文化则具有某种均质性。其中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对语言多样化的探讨 ,因为它对绝大多数民主理论中关于公众话语是一个单语天下这样一种内在的假设提出了质疑。它问 :不同语言群体的认同如何才能得到承认…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面认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内涵和社会意义 ,获知它在血缘的小团体性、宗法性之外 ,在传统社会以其忠孝的文化观念 ,强调人生的社会贡献和价值 ,忠诚于民族国家 ,传承至今日 ,适应时代要求 ,成为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凝聚力的促成要素 ,建设当代社会伦理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群体力量和文化探索因素 ,是富有积极意义的文化成分 ,我们应当珍视它 ,需要给予它发挥的空间和条件。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外来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集团,一个国家,只要不是闭关自守,它的语言总要或多或少地引进一些外来词。外来词在沟通不同民族和社会集团间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往往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记。它是研究某些历史事实的佐证,也是丰富和发展语言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外来词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语言现象。 有一种看法认为,有些不够发达的语言,往往要从比较发达的语言那里借用一些外来  相似文献   

7.
语言生活实际就是指人们使用语言文字的情况。语言生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进步而存在、发展,它受语言文字本身的演变和多种因素(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影响,因而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常常有不同的语言生活……  相似文献   

8.
李军 《西域研究》2003,(3):98-102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一面镜子 ,它与一个民族的经济生活、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及历史渊源息息相关 ,同时它又受该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 ,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思维习惯和审美心理 ,使不同民族在词语的使用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大中华思想形成于辛亥革命以后,它的主要特征是通过阐释大中华思想从政治层面整合民族意识,为建立一个国家和民族统一的共和国创造理论基础;从经济层面整合民族意识,建立民族经济共同体,使各民族形成相互依存关系;从文化层面整合民族意识,凝聚中华民族文化精髓,锻造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志和意识。  相似文献   

10.
<正> 文学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人类交际的辅助工具,它一方面需要相对稳定,使之可以为人们所理解,以尽其社会公职;另一方面它又要不断地适应语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提高为人类服务的效率,总是在从不完备到完备、从低级到高级地在发展着。文字的社会性质要求它必须精密,凡语言中的差别都尽可能地在文字中反映出来;又要求它简约,便于人们掌握和书写;还要求它追随有声语言,表达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交际是社会联系的纽带 ,也是民族发展的动力源。它在负载着民族文化传播和民族精神展示的同时 ,也在不断地吸纳、借鉴其他民族的文明成果 ,丰富自我文化 ,并对自我文化进行剖析、净化、整合 ,为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面向无限链接的未来世界 ,文化互摄交流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唯一现实 ,也是民族未来开拓的捷径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使用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也是语言教学,当然也离不开文化教育。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如何较好地跨文化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民族生活中面临的一大问题,文化差异也成了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在企业界,谁都知道要想自己的产品在别国畅销,除了需要高超的战略和技术手段外,还必须非常了解该国…  相似文献   

13.
英语的世界化和中式英语现象当一种语言不再属于一个民族,它就不可能仅仅局限于一种文化,必然受到其他民族语言文化的影响。英语曾经只属于英语本族语国家的语言,与其他语言没有联系或者联系很少。然而,随着英语的广泛应用,各种区域性变体不断出现,人们使用英语的同时并不否认本  相似文献   

14.
<正> 民俗是一种人类群体(民族、氏族、部落等)的文化现象。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与该民族的群体文化具有整体统一性,同时又有其有别于该民族其它文化形态的独特性;它既有历史的传承性——因为它是在千百年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又有其时代断面的标志性;它既是民族群体风俗、习尚的共性稳定体,又是容易受地域、环境、气候、交通乃至周边其它民族习俗影响的个性杂合体。本文试图根据这一认识,以青海汉族习俗为例,就其建构的特点及其哲理意蕴作一点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民俗是一种悠久的历史的文化传承。任何民俗事象之所以能成“俗”、能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中为群体接受并传承下来,是因为它具有对该文化环境(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的适应性和选择性。正如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罗斯·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所指出的“在文化生活中和在语言中一样,选择都是首要的必然现象。”在各式各样可能的文化旨趣构成的巨大弧形上,“一种文化,它的同一性有赖于对这一弧上的某些片断的选择。每一个地方的每一个人类社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最复杂的社会现象之一,它是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诸因素混合的产物,首先是地理与历史混合的产物。语言随着地理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不过,这种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一个社会(民族、国家)原来使用一种统一的语言而并不存在地方的差异,但随着这个社会(民族、国家)的疆  相似文献   

16.
语言交流与生活、文化形式的变异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或潜在、或表象地对接受主体产生多层面的影响。中国古代语言、文化对日本文化、精神及生活史方面的影响即如此。这种影响 ,大多是以语言为载体实现的。语言和文化的纵向交流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史 ;横向交流则是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交流史。其交流的规律 ,总是像大河流水 ,由高处流向低处 ,从阶段性的先进流向阶段性的滞后。为了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 ,无论何时 ,我们对外来语言和文化都应该采取有选择的、积极的姿态  相似文献   

17.
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化生活中的宝贵精神遗产。作为古希腊民族精神的产品,它既具有一般神话思维共有的普遍属性,反映了原始人的自然观、社会观和审美观,又带有希腊民族文化的烙印,反映了古希腊历史、文化和人的精神风貌。古希腊仪式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也是以神话为支撑的。那种神话思维下的以礼敬神明为目的的古老仪式,在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渐渐地外化成了一种公共行为,从而形成了古希腊特有的仪式文化。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类最本质的文化特征。语言现象和人类文化现象存在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作为各民族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语言无疑是民俗传承的工具;而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本身又是一种重要的民俗事象;作为各民族图解世界的一种文化符号,语言的力量更在各种民俗信仰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因此,在人类思想史上,“民俗”(Folklore)这个概念的初始语义正是  相似文献   

19.
中西语言文化在交际中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形式。语言与文化共存,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过去的教学忽视了语言的文化特征,忽视了不同文化载体的文化差异。20 世纪是跨文化交际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学语言,而且要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只有这样,才可能应用准确和地道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达到更理想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的语言文化已进入高级的"视觉文化"时代.视觉文化以其独特的形态,既承载了传统语言文化的"语言思维",又强调以"视觉思维"为主要特征,已发展成为语言文化的高级形态.实现民族语言文化与视觉艺术的发展必须有效地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这是对视觉文化的发展和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