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诗《格萨(斯)尔》形成于漫漫历史长河中,积累有多重文化因素,宗教文化是其中之一。不论藏族《格萨尔》还是蒙古族《格斯尔》都蕴涵有无比丰富、繁复离奇的宗教成分,记录着藏蒙民族不同历史时期宗教文化的某些信息。本文旨在通过对藏族《格萨尔》和蒙古族《格斯尔》的宗教内涵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反映在这部史诗中两个民族宗教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异同。蕴涵在史诗《格萨(斯)尔》中最古老的宗教文化是萨满教文化。萨满教是蒙古族和藏族的固有宗教或说传统宗教,在蒙古族称“博”,在藏族则称“苯”或“苯钵”教。萨满教的一大特点是自…  相似文献   

2.
传奇色彩的英雄史诗 蒙古族人民在远古的原始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除了创作大量的神话传说和祝赞词以外,也创作了具有独特形式的、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史诗。其中除了举世闻名的优秀长篇传记史诗《江嘎尔传》和《格斯尔可汗传》以外,在蒙古族民间,迄今还以口头形式流传着许多短篇、中篇史诗。对这些史诗的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主要是解放以后开始的。现在我们搜集到的史诗大部分是在呼伦贝尔盟巴尔虎牧区和哲里木盟的科尔沁草原流传的;少部分是在昭乌达盟、巴彦淖尔盟和鄂尔多斯地区搜集到的。其中也有一部分卫拉特蒙古史诗和布利亚特蒙古史诗。现在已经整理或出版了其中具有相当思想艺术水平的有三十来部。  相似文献   

3.
《格萨尔》这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广泛流传在我国藏族和蒙古族地区,在这两个民族的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蒙古族学者们把《格斯尔》与《蒙古秘史》、《江格尔传》誉为蒙古族古典文学的三大高峰.然而蒙藏两个《格萨尔》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它们是怎样互相影响的,这是一个研究史诗的人普遍感兴趣的问题,也是进行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深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从中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对于弄清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史、了解蒙藏两个兄弟民族源远流  相似文献   

4.
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在蒙古族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继承并发展了蒙古族古老的文学传统,把蒙古族英雄史诗推向了一个发展成熟的阶段。在这部史诗中,对于诸位英雄特别是主人公洪古尔形象的刻划,从内容到表现手法可概括为三个“神”字,即神祗般的英雄,神话般的环境、神妙的艺术之笔。由此《江格尔》塑造出了一个在蒙古族各类史诗中优秀、杰出的英雄形象———洪古尔  相似文献   

5.
柯尔克孜族《玛纳斯》与蒙族《江嘎尔》、藏族《格萨尔》合称我国三大民族史诗。 《玛纳斯》广义是泛指在我国柯尔克孜族中流传很久的一部英雄史诗的总名,其狭义又是专指该史诗的第一部名称。全部史诗描写玛纳斯一家几代英雄的业绩。在柯族人民中,称演唱《玛纳斯》的艺人为“玛纳斯齐”,柯族同胞婚丧嫁娶或节日。玛纳斯齐昼夜说唱,甚至连续数日。《玛纳斯》内容涉及传说、历史、人情、风俗各个方面,可以说是流传在柯族人民中间的一部“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传统文化论》是我读到的好书之一。薄音胡先生在《序》里这样说 :“我国的蒙古学研究长期以来的重点在历史、语言、文学三个方面 ,成就斐然。但是 ,既然蒙古学的研究对象是蒙古民族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一切活动 ,那么仅仅三个方面显然不足于涵盖蒙古学的所有领域。”我同意他的思考。这部《蒙古族传统文化论》多视点、多层面地介绍、分析了蒙古族传统文化 ,对我们认识和探究游牧文化、草原文明将有很大启发。我之所以赞赏薄音胡先生的说法 ,还因为我一直在寻找让我读得懂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研究的一部完整、系统的著述。作为从事中…  相似文献   

7.
江格尔学     
《江格尔》是蒙古族英雄史诗,它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长篇史诗,一般认为,《江格尔》最初产生于我国新疆的卫拉特蒙古人民中间,并得到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8.
清代称之为“厄鲁特蒙古”的,是我国古老蒙古族的一支。又称为“漠西蒙古”或简称“两蒙古”。元代称它为“斡亦刺”“或“斡亦刺惕”(蒙古语为“森林之人”或“林木中百姓”之意)明代称它为“瓦刺”。清代称它为“厄鲁特”、“额鲁特”或“卫拉特”。这些不同的称呼,都是由“Oirat”一词,在不同历史时代的史籍中汉译音转而来。明末清初(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厄鲁特蒙古分为四大部,他们是:游牧于  相似文献   

9.
本刊今年第3期发表了徐国琼“论《格萨尔》与《格斯尔》‘同源分流’的关系”一文,是一篇关于《格萨尔》的比较研究文字。本文阐述了蒙古族英雄史诗《格斯尔传》(北京版)的内容梗概及其不同于前期阶段蒙古英雄史诗的一些描写特征,对于了解《格斯尔传》,和开展《格萨尔》的比较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英雄史诗(民间俗称“镇压蟒古思的故事”或“平魔传”)主要是由操马头琴的民间艺人“朝尔齐”演唱的古老民间艺术,产生和繁荣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初级阶段。由于蒙古各部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地域的差别,各类史诗又带着各不相同的时代印记和地方特色。东蒙古(包括呼伦贝尔、哲里木、昭乌达盟等地)流传的短篇史诗比较简单古朴,但数量很多,反映的大致是狩猎经济过渡到畜牧经济的历史面貌。西蒙古(主要是新疆)以长篇传记史诗《江格尔》而驰名中外,它是奴隶制初期史诗高度发展的艺术硕果。  相似文献   

11.
2006年8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乌云毕力格、白拉都格其主编的新著《蒙古史纲要》。这部新出的《蒙古史纲要》全书近25万字,分为4卷,全面系统地叙述了“大蒙古国—元朝时期”、“东西蒙古分立时期”、“清代蒙古”、“民国时期的蒙古民族”等4个不同时期蒙古族的历史发展状况。从全书设立的纲目看,对蒙古族历史的宏观把握既有时间上的纵深感,更有内容方面的广泛涵盖;对蒙古族近千年政治、经济、社会等活动的叙述,简明扼要,脉络清晰,既提纲挈领,重点突出,又布局合理,详略得当,可谓是一部很好的蒙古族简史。《蒙古史纲要》是一部很有特点…  相似文献   

12.
英雄史诗《格斯(萨)尔》是一部广泛流传在国内外蒙古、藏、裕固、土著诸多民族人民中间的伟大史诗。为我国闻名世界的三大史诗之一。我们这里所说的《格斯尔》正是与流传在其它民族中间的《格萨尔》相区别而言。本文概括地介绍流传在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格斯尔》说唱家、流传情况和版抄本,以及搜集、整理、翻译、研究的概况。不涉及国外《格斯尔》和藏族等其它民族的《格萨尔》。 一、《格斯尔》的流传、艺人、版本概况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文学的生成、发展及其特色 ,是与本民族的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生存方式、生活状态、生命情调等密切相关的 ,而且文学和艺术又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生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卷本《蒙古族文学史》从对远古口传文学的探寻到对近现代文人书面创作的考察 ,都始终注意到了蒙古族文化生态环境的特征。其当代意义 ,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民族文化与民族艺术 ,为多元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蒙古秘史》成书 760周年纪念会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我国世界文化名著《蒙古秘史》很高的评价 ,认为该书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留下痕迹 ,并在世界文化史中享有崇高的文化地位。“独特的艺术、美术和文学传统及天才的语言 ,使它不仅成为蒙古文学中独一无二的著作 ,而且也使它理所当然地进入世界经典文学的宝库。”《蒙古秘史》也称《元朝秘史》。该书成书于明洪武年间。全书近 30万字。现存版本有 15、12卷两种。本书是古代蒙古文化史上的一次辉煌日出 ,是古代蒙古族民族精神的伟大结晶。该书保存有大量从远古时代…  相似文献   

15.
<正> 驰名中外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以下简称《王传》)是藏族文学史上最有时代意义和最振古铄今的一部宏文巨著。它对祖国文化的贡献,对世界艺林的贡献,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它的影响所及,早已踰越了民族界限、国家界限,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也是世界民族民间文学史上的瑰宝。法国著名的东方学家石泰安(法籍德人)称这部英雄史诗为“亚洲各民族民间文艺的宝库。”他认为,《王传》是研究青藏、康藏高原古代社会的一部异常珍贵的百科全书。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策·达木丁苏伦博士高度评价《王传》说:“象珍珠般的贯穿着真理和深意。” 《王传》有着浩繁的卷帙,壮阔的场景,磅礴的气势。通过艺术形象“格萨尔”的塑造,概括了一个漫长历史时期的  相似文献   

16.
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一部巨型民间口头创作。它最初产生于我国新疆卫拉特蒙古人民之中,后来逐渐流传到我国、苏联和蒙古三国的蒙古语族人民中,并在各地的流传过程中获得进一步充实和发展,已成为这三国蒙古语族人民共同的珍贵文学遗产。除此之外,《江格尔》还在毗邻地区突厥语族的图瓦人和阿尔泰人中有一定的影响。《江格尔》就是这样在一处产生,以四面散射方式流传和发展的巨型英雄史诗。《江格尔》产生发展于古老的蒙古英雄史诗或阿尔泰语系民族史诗传统的基础上,因而它继承了古老的史诗传统,并与《玛纳斯》、《阿勒帕密斯》等英雄史诗,成为阿尔泰语系人民史诗的高峰。本文着  相似文献   

17.
藏族史诗《格萨尔》与蒙古族史诗《格斯尔》,两者之间的关系,向为探讨这两部史诗的人们所关心。通常不少人认为二者同是一部作品,常常将二者相提并论。如在提及这两部史诗流传的情况时,人们往往写道“流传在藏族、蒙古族中间的《格萨尔》。”或“流传在蒙古族、藏族中间的《格斯尔》。”有的人又认为二者彼此无关,是截然不同的两部作品。笔者认为:如将二者合二而一,完全等同并论,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它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马奶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奶及其酸马奶文化是欧亚大草原游牧民族——蒙古族奶食品文化中的精华,是他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而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则在中国多元文化中闪耀着独特的光彩。 从自然条件和经济形态来看,蒙古族马奶文化的形成应早于公元前六世纪。据《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载“蒙古民族祖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时代,即原始公社制度时代”;俄国学者俾丘林也认为“蒙古民族的起源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远在公元前2500年,这个民族游牧于中国的北部沙漠”;学者苏日巴达拉哈认为“远在图腾崇拜的社会阶段,蒙古民族形成于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的森林和草地上。活动于贝加尔湖周围,阴山山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卫拉特蒙古书面文学的地位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卫拉特蒙古族书面文学中,小说和散文作品占主要地位。这些作品,含蓄深刻,通过众多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突出了卫拉特蒙古族传统文学团结统一之主旋律,很早就引起了世界各地学者们的高度重视。蒙古民族的小说作品,始于13世纪。其1240年成书的蒙古族代表作《蒙古秘史》,刻画众多典型形象,再现了500年间的蒙古历史,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学巨著。在其后的近两个世纪内,由于蒙古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局面的出现,蒙古族文学事业蓬勃发展,创作出了《孤儿传》、《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箭筒士阿尔嘎聪》、《…  相似文献   

20.
卫拉特蒙古当代文学虽然是蒙古族当代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其产生于卫拉特蒙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所以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表现在以卫拉特方言为基础的文学的话语形式、以卫拉特传统的历史文化为核心的文学题材的独特性以及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人文地理环境的特殊性等方面.研究卫拉特蒙古当代文学的地方特色,对于蒙古族文学的多样化发展,对于我国各民族文学的横向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