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必须抓住统筹城乡发展这个关键环节。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价值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稳定前提;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生态保障。 相似文献
2.
城乡统筹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瓶颈。应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制订、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和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要着力解决好城乡经济发展关系不够密切、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意识不强和渠道不畅、农村自身良性发展机制不健全、对统筹城乡发展目标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正确认识等问题,以期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循环,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4.
5.
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和具有唯物的辩证系统思维能力是根本,而形成这一能力的前提则是要具有唯物的辩证系统思维方式。为此,应全面而深刻地理解马克思揭示的"一定要适合"的客观规律,以及现代系统科学所揭示的"差异协同"规律,在辩证系统思维的高度,在理性自觉的层面形成能动的适合意识,并用适合的说法和做法,从事相关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社会和谐,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是一个整体推进的过程,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文化、生态等多维度协调统一,共同发展。其中,推动科学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维度,科学创新将充分发挥其在建立人与世界和谐关系中的作用。科学创新创造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自由全面关系。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存在许多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夯实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基础。统筹区域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分隔的社会保障体系严重损害了社会和谐.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损害了城乡居民的和谐;农村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非衔接性损害了流动人口与城市户籍人口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发展目标要求我们采取反哺式的策略,根据不同社会保障项目的性质和特征,明确政府责任,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动城乡统一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为农村居民建立非缴费型的年金制度.建立流动人口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机制;分别完善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农村地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建立和完善其他相关福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城乡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符合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三农”问题的解决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决定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一定意义上也决定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刘晓东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6):6-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的一项社会宏观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的复杂性、系统性、艰巨性客观上要求科学方法的指导。历史唯物主义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总的方法论依据,矛盾辩证法、系统整体论、和合学方法及对话沟通等方法则构成其方法论的具体内涵。依照这些方法办事,可以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实践的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建辉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2):5-7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的理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内政和外交上的完美体现,是我党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在外交领域的延伸,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关键性的导航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题,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前提,互相促进,二者是同步前进的。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虽然也关注人的发展问题,但最终目的是为寻求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乃至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也在于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牛晓丽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2):1-2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党在新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两次重大的创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途径;构建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力量源泉和最终落脚点。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在价值取向,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针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保障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只有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才能不断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不断构建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内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5.
樊爱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25(8):18-21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辩证统一性。二者有内涵宽泛程度不一、哲学层次高低不同之异,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科学发展观更具有宏观性与统领性,因而彼此各有侧重,自成体系;二者有现实依据、价值取向和基本路径相通之同,因而彼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孙长来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7,24(4):68-72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民间组织广泛深入民众之中,它们既是公民自治的主体,也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科学地分析、研究民间组织产生发展的规律,如何进行科学的分类,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这是需要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科学社会主义解读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要求而作出的科学抉择。社会主义本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基础;社会主义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质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核是科学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韩香花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9):18-21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有一个稳定平衡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与重要内容。我国在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和暴露出诸多深层次生态问题与矛盾。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的生态矛盾,城市化迅速扩张导致的严峻环境问题,公众环保意识差形成的生态漠视,都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转变思维模式,树立生态价值观念;发展循环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的生态化;完善制度支撑,构建生态文明和谐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教育创新的需要,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教育的必然.构建民办高校和谐校园就是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实现育人的和谐、教师的和谐和学生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