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涂尔干似乎是一位专注于道德事实的经典作家。然而,当读者认真研读涂尔干的道德理论时,很难不发现一些事实,也很难不遇到一些疑惑。一个事实是,涂尔干在他的思想成熟期,先后发展了两个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道德理论。另一个事实是,涂尔干系统且有意识地把风俗、习惯和处境这类概念排除于自己的道德理论之外。从上述两个事实出发,笔者的疑问是,为何涂尔干会发展出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道德理论?如果涂尔干不是无意地忽略了风俗和习惯的概念,那么他的道德理论真正想要回答的社会学问题又是什么?本文通过对涂尔干的两个道德理论的清晰勾勒和比较,认为涂尔干的理论所要回答的真正的社会学问题是:(1)是否存在着一般的集体行动者,与人们通常所说的个体行动者有着性质的区别?(2)如果存在着一般的集体行动者,那么在一定的环境中,一群分散的、孤立的个体行动者如何建立起一个集体行动者?  相似文献   

2.
深入考察涂尔干学术思想的理论渊源,有助于更加清晰、透彻、全面地理解他的方法论.在涂尔干看来,正是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事实上为社会学这门新学科设定了最基本的方法论原则.<论法的精神>对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的影响主要有:为涂尔干在社会学中运用比较法提供了参照;是涂尔干社会形态学思想的重要依据;为涂尔干揭示社会领域的因果关系和确立社会学研究对象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3.
身为现代法社会学之父,法国学者埃米尔·涂尔干在社会学思想界享有崇高声誉。涂尔干法社会学理论,把道德事实当成自然事实加以考证,并试图以法律为指标,以求探察社会道德核心之深度。为此,涂尔干以集体意识为基点,演绎出了一整套逻辑严谨、别具特色的犯罪与惩罚理论。涂尔干认为,犯罪的本质在于对集体意识的大肆破坏与恣意践踏,犯罪内透着强烈的个体威胁与社会威胁。因此,惩罚便成了对抗犯罪之不二手段,通过惩罚,集体意识得以再次确认与复原。于集体意识之面相,涂尔干法社会学指出,作为研究犯罪与惩罚的逻辑概念,集体意识处于三者关系的逻辑原点:集体意识的存在预示了犯罪的存在,集体意识的历史演变决定了犯罪的评断标准。随着现代性文明的发展,集体意识也注定从强制性特质走向软性而柔和,理性与宽容必定成为惩罚社会犯罪之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肖倩 《晋阳学刊》2005,(5):57-60
在社会学方法论领域,一直存在着整体主义方法论和个体主义方法论之间的二元对立。布迪厄试图超越两者的对立,提出了一种综合的关系主义方法论。这种关系取向的研究方法将“场域”视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分析单位,克服了由(社会或个体)实在取向的研究方法而导致的社会学中的一系列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5.
涂尔干社会学理论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法律思想 ,他将法律看成是一种社会事实 ,从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的角度分析法律 ,认为不同的团结方式反映出来不同的法律 ,并由此将法律分为压制法和恢复法。涂尔干还分析了犯罪和刑罚 ,财产和契约等具体的法律制度 ,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 ,这些思想对我们现今的法社会学研究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学家,米尔斯在质疑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和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同时,指出社会学家的任务应该是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关注社会中的个体,将个人麻烦转化成公共议题,使个体可以超越他所处的环境和历史,站在社会制度和结构的高度认识自己的处境.但是,社会学界一般将社会学的想象力理解为批判帕森斯和拉扎斯菲尔德的理论武器,其对结构主义方法论背后蕴含的诸多二元论的超越却很少有人涉及.文章的目的便是探讨社会学想象力背后的方法论含义.  相似文献   

7.
方法论创新是数字社会学研究的一项重点工作,其理论旨趣在于解围社会学长期以来的技术困境。然而,数字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不确定性是多方面的,包括研究对象、方法取向、研究工具和研究关系的不确定性。从方法论意识的转变出发,可以探讨一种接纳不确定性的方法论变革路径:主张混合性原则,强调数字社会学方法论的价值多重性和突出混合式方法的运用;发展“测试方法”,对不同社会研究方法的未知能力进行测试;建立公共性的研究关系,促进社会学知识公开和公共交流,拓展社会学呈现形式的多样性。这不仅是数字时代应用于数字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要求,同时也蕴含了中国数字社会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方法论的思想渊源、方法论个人主义原则、"理解"与因果分析和理想类型构成了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相关内容.尽管其中某些观点和原则具有争论性,但韦伯在方法论上的创新对社会学的发展功不可没、影响深远,这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涂尔干是首先运用社会学方法系统考察并创造性地构建了一套经典道德教育思想体系的社会学家,其道德教育理论范式可称之为"道德教育社会学"。涂尔干是"道德教育社会学"这一学科或研究领域当之无愧的创立者。无论是对道德教育功能、目的、内容,还是对道德教育研究方法的社会学论证,其道德教育社会学都独辟蹊径、自成体系,奠定了这一学科领域的经典方法论基础,并不断焕发出契合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的学术生命力。惟有从其"道德教育社会学"的整体视域而非囿于某一碎片化的具体观点的微观分析出发,方能寻绎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真义及其道德教育研究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0.
公共社会学蕴含了方法论和行动论两种意涵,即作为方法论的公共社会学和作为行动论的公共社会学.作为方法论的公共社会学向公共社会学家、公众和对话场所提出了“共同定义”、“社会学的想象力”和“二元建构”的方法论要求;作为行动论的公共社会学向公共社会学家和公众提出了“保卫社会”和“生产社会”以及“公众化”和“合作”的行动论要求.将公共社会学置于方法论和行动论的双重语境,其意涵才能被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1.
反思社会学与社会学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反思社会学是社会学认识论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它并非现有社会学中众多的专业性分支之一 ,而是任何严格的社会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其根本目的在于对社会研究者本身及其学术场域保持一种批判性的审视态度。而其核心是企图从社会实践的主客统一性出发 ,在对语言交流和文化现实的反思性批判中 ,通过实践理论来予以建立。这一理论思想和研究方法对于认识我们今天的社会学研究现状 ,科学地建构研究对象 ,增强学术的自主性与理论的自觉性 ,在学术场域中培养社会学家的科学惯习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19世纪社会学关注的主题是社会发展变迁进程的性质和动力,而到了20世纪,特别是到了结构功能主义那里,则主要转向了对社会状态的静态分析。作者分析了这种研究转向的原因,并指出,自六十年代以来由西方社会危机所引发的对非历史性的社会学研究的批判反思已导致了历史视野在社会学中的复兴,历史进程的研究在一种新的水平上重新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的社会学:从反思性到自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迪厄提出的“社会学的社会学”对社会学反思性的“单向度”理解实现了超越——其反思性具有学术的、道德的和政治的三重向度。布迪厄不是把反思性本身作为目的,而是将其视为实现学术场域自主性的前提性条件,而且其反思是对社会科学的学术前景和理性的政治前景的“双重忧虑”。  相似文献   

14.
A·许茨在继承并发展胡塞尔现象学理论和吸收马克斯·韦伯理解社会学观点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新型社会学流派--现象学社会学,从而奠定了他在当代社会学理论中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对意义、自然态度、主体间性、日常生活世界等几个核心概念的分析揭示了许茨社会学理论的现象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早在社会学诞生之初,其创始人孔德就将社会学确定为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称社会学为"实证的哲学".由于科学自身以及科学研究方法存在的局限性,这也意味着作为科学的社会学一系列问题的开始.正因如此,对于社会学的科学性含义,社会学实证方法的重要性,定量研究对于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基础性意义等,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迈向实践的社会学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的社会学研究在经历了短暂的原始恢复与激情喷发式的扩张之后 ,终于回复到理性探索之途。若干年来 ,社会学理论研究观点纷纭 ,著作杂现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 ,中国社会学界观点林立、却学派乏陈 ,乃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许多学人的研究趣向或者注重对西方社会学派的引介 ,或者沉醉于对西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搬用 ,然而却忘记了自己是站立在中华民族土地上的一个普通学人 ,忘记了应立足中国当代实践做原创性的社会学沉思。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正是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反省 ,对社会学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进行了创造性的追问 ,提出建构“实践社会学”的理念。他认为 ,过去的那种静态研究旨趣 ,无法解释中国社会实践中的许多悖谬式的社会现象 ,只有运用动态的实践社会学的框架才能科学地分析与诠释当代社会的实际问题。本刊记者就“实践社会学”问题对孙立平教授作了专访 ,在这篇访谈中 ,孙立平教授就实践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作了细致的说明 ,现予全文发表 ,希望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社会学时间研究的梳理,提炼出社会学时间研究的范式:"时间—社会"辩证,同时指出社会学时间研究的主要内涵包括社会时间是自然时间的社会化,社会时间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客观秩序,社会时间植根于社会发展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姚小林 《兰州学刊》2009,(6):123-127
司法社会学是司法学的分支学科,它起步较晚,也不成熟,但随着司法社会化和司法民主的普及、司法学与社会学的交叉渗透以及司法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流派和和内容框架的逐渐清晰化,已属现实的可能。司法社会学包括纠纷、法规范、司法和社会等基本范畴,内容涉及方法论、理论流派、纠纷解决与社会控制理论、司法要素与过程的社会学分析等。司法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必然对我国的教学研究和司法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朱国宏 《东南学术》2001,(1):114-120
如果学术经历从大学时代算起的话 ,那么 ,我是1981年才开始我的学术人生的。那一年 ,我从福建考入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系。当时的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系 ,现在回过头看适处于十分鼎盛的时期 ,许多老教授不仅健在 ,而且仍然活跃在教学的第一线 ,如漆琪生教授、陈绍闻教授、蒋学模教授、陈观烈教授、朱伯康教授等 ,系主任则是张薰华教授。而现在也陆续开始退休的著名教授如蒋家俊教授、伍柏麟教授、洪远朋教授、叶世昌教授等 ,那时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 ,承担着政治经济学系的教学重任。譬如 ,我们的《政治经济学》课程的资本主义部分和社…  相似文献   

20.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科学界兴起一股转向历史的学术潮流,被称为"历史社会学的复兴"。历史社会学初兴于19世纪,主要归功于马克思、托克维尔、韦伯等人的研究。这些19世纪的思想家们首先是社会(科)学家,高度关注当时社会面临的紧迫难题,关注人类社会秩序及其变迁的因果关联和必然性问题。同时,他们也是历史学家,重视对一手史料进行严格的考证,从个别的具体问题出发来获得对人类普遍历史的理解。他们兼顾社会学的理论"求全"与历史学的史料"求真",所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