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彭静 《社会科学论坛》2007,(20):139-142
明代流传下来大量的戏曲作品是研究明代语音史和方音史的重要资料.本文运用韵脚字归纳法研究明代嘉靖年间苏州著名戏曲家张凤翼五部存世传奇作品的用韵情况,共得出十二韵部家车部、模歌部、支微部、萧豪部、尤侯部、来回部、寒兼部、江阳部、东中部、庚侵部、节叶部、力璧部.结合明代曲论家对张氏用韵的批评及当代学者对明末苏州话的研究,笔者认为,这十二韵部反映的很可能是作者的方言特点.  相似文献   

2.
彭静 《社会科学论坛》2007,(10):139-142
明代流传下来大量的戏曲作品是研究明代语音史和方音史的重要资料。本文运用韵脚字归纳法研究明代嘉靖年间苏州著名戏曲家张凤翼五部存世传奇作品的用韵情况,共得出十二韵部:家车部、模歌部、支微部、萧豪部、尤侯部、来回部、寒兼部、江阳部、东中部、庚侵部、节叶部、力璧部。结合明代曲论家对张氏用韵的批评及当代学者对明末苏州话的研究,笔者认为,这十二韵部反映的很可能是作者的方言特点。  相似文献   

3.
向红 《云梦学刊》2001,22(6):124-126
任何人在学习一种外语的语音系统时都会受到母语迁移特别是其负迁移的影响。作为我国七大汉语方言之一和湖南第一大方言,湘方言与英语的语音系统有很大的差异,可该方言区的大学生学习英语语音时往往忽略了这些差异,不自觉地将湘方音的发音规律和语音特征套用在英语词句上,从而导致种种发音偏误。显然,对湘方音音段音位在该方言区大学生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负迁移影响进行调查分析,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湖南高校学子们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以及进一步发展湖南高校的英语语音教学与研究,无疑都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南唐二主久居金陵,他们的诗、词、文用韵可以反映唐五代金陵语音的实际面貌。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可以发现:唐五代的金陵语音中支脂相混、鱼虞无别,已经很难见到南北朝金陵雅音的孑遗。另外,唐五代的金陵语音中寒山与仙先不混,这与宋代的通语韵系有别,与金元词韵及《中原音韵》所载相似。  相似文献   

5.
要证明北京话里哪一种语音现象是外来影响的产物,不能孤立地看待它,应该关注这种现象在系统中的地位,关注北京话和汉语其他方言的联系。在某个方言的整个语音系统没有表现出北京话明显影响的情况下,说它的儿化韵来自北京话的影响就缺乏牢靠依据。儿化韵在汉语方言中分布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功能的能产性,表明这种语音现象不是北京话中孤立产生出来的。满语没有儿化音,不会促使汉语产生儿化韵,古代典籍反映出明代汉语就有了儿化音。因此,儿化韵不是"满式汉语"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之、鱼不分,鱼读入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以来,古音韵学家对于古韵分部多忽略方言问题,因此,他们在处理具体字入部时,就避免不了自相矛盾。《诗经》国风里的押韵,六国铜器铭文的押韵,肯定是有方音的。方言或较大地区方言应该有自己的韵部系统,当然,它们之间有的部分还是与通语相同的,但是,必然有与通语相异的地方——这是最重要的、有自己特点的韵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曾流传了几个世纪的粤语韵书《分韵撮要》的有关情况;整理、归纳出了该书的韵类,并参照文献资料及粤语方言的今读构拟出各韵类的具体音值;还对其中一些较为重要的语音特点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会同方言的流摄一等字读音与效摄相同,在流摄的[u]、[a]、[ia]、[au]、[iau]、[u]、[iu]七个今读韵母中,流摄一等的文读音和流摄三等的主流读音[u]、[iu]有不同的性质,流摄读如效摄等的现象反映了中古南北语音的不同,从《切韵》中离析出不同地点的语音系统来,方言中不少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9.
《方言》用字与《说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中的文字,《说文》真正不收的有405个,这些字有的反映了方音,有的声素寓义.它们一方面客观地记录了各地的方言词语,另一方面使形声字的数量急剧增加,导致大量异体字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合并字学篇韵便览》的主体部分是以一定的规则对“旧韵图”和“旧《篇》《韵》”进行合并而形成的。“合并”是此书的灵魂和主旋律。张元善、徐孝二人在制定音韵部分的合并规则时,主要依据的是当时“以北京-河北地区方言为主的北方话”的实际语音。在按规则合并的基础上,他们又对部分特殊小韵和韵字进行了一些调整。时至今日,《篇韵便览》以明末北京话为基础方言的说法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然而无论从整体结构上看,还是从对部分特殊小韵和韵字的处理方式上看,均不宜将其所依据的基础方言限定在明末北京话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1.
段纳 《殷都学刊》2007,(2):134-138
普通话与河南方言中的入声都已消失,但在调类分派和一些入声韵的读音上二者有很大不同。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有关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言正在迅速向普通话靠拢。其中古入声字读音显著变异源于普通话的影响。这些变异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韵母比声调活跃,韵母可以单独转变,但调转韵必转。  相似文献   

12.
曲周县白寨乡地名的方言读音有一些特殊语音变化,与当地方言的通常读音存在差异,多数差异是语流音变的结果,主要对白寨乡的地名语音及其音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支那语学》创刊于1907年6月,是当时世界范围内推广北京官话、传播中国文化最为重要的学术月刊之一。该杂志栏目设置很有创意:从教学角度安排北京官话语言基本知识学习内容;从培养语言学习能力角度安排汉日译解、翻译、写作、阅读基本能力训练内容;强调中国文化导入,加深读者对北京官话的整体性理解;以月刊为手段,迅捷传播中国信息,引发读者兴趣;内容选择强调趣味性、生动性、口语性、通俗性、学术性;版式设计新颖灵活,不拘一格,在对日北京官话教育史、汉语史、清末中日两国关系、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较高研究价值。《支那语学》应用现代传媒手段,拓展了北京官话的教学空间,标志着实体学校之外期刊杂志取得了传播北京官话的话语权;学校教学和杂志教学有机结合,直接把北京官话教学延伸到了社会,开放性强;实现了日本"国家语言政策"的目标;对后来北京官话教学期刊发展影响至深,对今天中国"国别"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和期刊结合教学、国家推广汉语战略政策的制订都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通论性研究和专题性研究包括洞口方言的分区分片研究、语音研究、词汇研究、语法研究和方言与文化研究等各方面对洞口方言做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对洞口方言今后的研究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前人对文白异读的比较确定本文文白异读确定的原则,从古今对照的角度分析了海南闽语文昌话的文白异读在声母、韵母、声调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方言隶属北京官话。本文描写黑龙江方言口语中的介词 ,并将其与普通话、北京话中的介词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语法化自出现以来,在国际国内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到目前已形成体系。结合问卷调查从语音语法化、形态句法语法化及功能语法化三方面解析四川方言"得"的语法化进程,在认知语言学范畴内解析"得"表许可及意愿含义的生成机制及成因。"得"与"得撒""均可表达许可等含义,且使用频率几乎相等,这一发现为全面探析"得"的语法化进程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18.
湖南靖州西部山区与贵州接壤一带称作锹里地区,主要生活着苗族、侗族和苗化的汉人。“锹歌”为锹里各民族民歌的总称,其语言基础最初是苗语和侗语。清嘉庆以后借用汉语的酸汤话记录歌词,因此,锹歌逐渐汉化。锹歌在锹里地区有着超民族、超语言的沟通功能,体现苗、侗、汉三个民族文化的完美融合,也体现汉语在锹里各语言接触与竞争中为强势语言。锹歌歌词的创造以山林、田间生活为素材,,亍妙利用押韵、起兴、比喻、反复、夸张、用典等多种修辞手法,创造语言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凝聚锹里各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相似文献   

19.
香港粤语本承接广州话而来 ,在语音方面和广州粤语无别。 2 0世纪中期学者对香港粤音的描述 ,和袁家骅 (196 0 )记录的广州话音系完全相同。不过近年香港粤语有了许多新发展 ,年轻一代说话皆语带懒音 ,乍听起来 ,恍如别一种方言。这种音变对有心正音的人士来说 ,触耳惊心。其牵涉之广 ,进行之速 ,实在值得大书特书。本文试从声韵调三方面研究香港粤语百年来的转变 ,从而描述近日香港粤语中形成的一个新语音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