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进一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建设和谐农村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为了了解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看法和意见,近日,我们在平罗、贺兰、青铜峡、固原、隆德县市范围内,随机抽选了150户农民家庭,开展了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和要求的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2.
吕琳 《四川省情》2006,(5):16-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者,是建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然而,长期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素质较高的劳动力离开农村,脱离农业形成了惯性巨大的趋势。农村新增劳动力…  相似文献   

3.
加强农村市场商品流通渠道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商品流通渠道的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商品流通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减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国家“惠农政策”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伴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加速进行,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些地方农村存在的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不仅影响到厂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与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2月21日,中共中央下发了2006年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提出,“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中国的大多数农民已从温饱型逐步向小康型迈进,农村贫困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樊郁 《浙江统计》2006,(12):34-34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要有新型的农民,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本文根据嘉善县现状就培育新型农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一粗浅分析,以寻求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载体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应该必须全面把握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各业全面推进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应该必须全面把握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各业全面推进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9.
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点是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2007年第1期四川省情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把分列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一起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战略目标,推动农村工作进入新的历史起点。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当前四川“三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使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改善、收入增加,但是这些变化是建立在低水平基础上,并没有从…  相似文献   

10.
台州新农村建设百姓知晓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是台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机遇期。建设新农村,不仅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广大农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搭建了更大的舞台。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和支持,为及时了解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的切身感受,反映农民的心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多方面的,积极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态势,认真探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改善就业环境的新办法,是现阶段实现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笔者就金华市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初探。一、就业现状1.土地征用  相似文献   

12.
唐东 《山东统计》2007,(3):27-29
为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多种利农、惠农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但是在农民收入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却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将延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是引发各类社会矛盾的重要隐患。因此,关注低收入农民的增收问题,对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建设新农村农民是怎么想的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年以来,我们深入惠农区乡镇村队,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与当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就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民的所思所想进行了调查,总结归纳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有喜有忧有期盼。  相似文献   

14.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价值主体、创造主体和实践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其文化素质、技术能力、思想道德和公民意识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事关新农村建设的大局。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程,就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最充分、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使之成为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力量源泉。同时,新农村建设的终极目标,也是通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使农民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不是其他物化的东西。因此,无论从手段还…  相似文献   

15.
《青海统计》2007,(1):44-44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引起广大农村牧区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他们期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从乡村建设规划抓起,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做起,遂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让农收民过上宽裕的生活。为此,青海省调查总队对全省17个县(市)、70个村、350户农村居民家庭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广大农牧民对“新农村”建设有八盼: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邹城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立足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市农业经济呈现出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7.
杜爽  朱敏 《浙江统计》2008,(11):43-44
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是不断提高农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向二、三产业转移,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工程和重要抓手。几年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业信息化,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不仅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手段和条件,更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农村信息服务市场的开发,通过信息服务平台把城市、发达地区的信息资源、人才、就业机会、农业技术、教育资源、商务信息等有利资源带向农村,让农民可以享受到更多信息服务;以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乔惠 《山东统计》2008,(4):20-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在新时期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惠及亿万农民.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近年来.济宁市随着国家、省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人力度.出台和落实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技文化教育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基本内容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核心是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经济,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