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凤鸟纹是中国早期器物装饰中的主题纹样,其造型、构图历经史前和商周时期的发展而趋于成熟,且展现了强烈的时代特点。从考古发现出土遗物看,凤鸟纹样在史前的陶器、玉器装饰上已经运用得非常普遍,而且个别图案构成基本一致。到商周时期其形式更为多样化,构图技法上既有线刻纹样,也有雕塑的立体形象,图案构成上有小鸟纹、大鸟纹和长尾鸟纹。既有写实的形象,也有综合化的神异形象。关于凤鸟纹的内涵,史前时期的凤鸟纹样更多地融入了图腾崇拜的观念,而商周青铜器上的凤鸟纹则呈现出多样性的文化内涵,商代青铜器上的凤鸟纹样更多的是体现了神灵意识,西周时期的凤鸟纹样主要体现的是祥瑞观念,春秋时期更突出的是装饰、审美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殷商青铜器制造精湛,艺术价值极高,在人类艺术的长河中堪称一大奇观.其中由点、线、面在其有规律的延伸、流转、变化中构成的纹饰,更是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研究商代历史和艺术的人在为青铜器上的纹饰分类、断代,作出艺术风格鉴赏的同时,也对这些奇特的纹饰的意义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文拟就青铜器上习见的饕餮纹的渊源及含义做一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青铜器上的重环纹源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环纹是商周青铜器纹饰中的一种.它出现在西周中期,大量流行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是该阶段重要的抽象化纹饰之一.重环纹应起源于商代晚期的鳞瓣纹,表达的是动物躯体的涵义.春秋早期以后至战国晚期为其流变阶段,它作为装饰纹样仍然存在并使用具有深刻的原因和背景.  相似文献   

4.
装饰文字是文字的一个风格类型,而不是一种书体。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本身即具有美饰的成分和艺术的意味,是中国文字成为一种特殊装饰纹样的主要原因。古代先民创造的彩陶文化既是我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温床,同时对装饰艺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从现有实物来看,先秦时期可以见到文字装饰的器物主要是青铜器和瓦当。秦汉时期的装饰文字具有丰富多彩、自由浪漫的风格特点,魏晋时期服饰等上面的装饰文字进一步走向图案化,装饰文字的发展获得了空前的机遇。隋唐之前的这段时期可谓古代装饰文字发展的混沌期。  相似文献   

5.
戴家湾青铜器具有强烈的风格特点。从形制装饰方面来说:出现了禁这种新的器形;有发达的扉棱装饰;个别器物体量巨大,尺寸高度引人注目。从纹饰方面说,主要有动物纹和几何纹,其中鸟纹、尖刺乳钉纹、直棱纹,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审美意象与装饰色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饰色彩 ,是一门追求审美意象的主观表现性的色彩艺术。装饰色彩的审美意象是在审美认识的基础上产生 ,在审美情感的宣泄中得以升华 ,在心物遇合、物我交融的境界中得以表达 ,在精神之色与物质之色合一的至高境界中得以体现。审美意象是装饰色彩之魂 ,装饰色彩的意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考古工作的日益进展,越来越多的青铜器呈现在人们面前.它们不仅是我国最古老最先进的艺术,而且以其独具风格的艺术魅力成为人类绝无仅有的遗产.而商代青铜器不仅在此时达到了鼎盛,更属于中国青铜的核心时期.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8.
龙山文化玉器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4000年左右。主要从龙山文化玉器中最具特色的玉礼器入手,由立体造型、平面纹饰两大方面来分析龙山文化玉礼器所蕴含的审美特质,探讨史前龙山文化玉器形式之外的精神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从而使考古器物和文艺美学得到有机结合,并为中国史前审美意识的研究开辟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旋形图式和旋形装饰是楚器物装饰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是由楚人创造的、普遍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样式,是对原始旋纹的继承和发展。透过形态看观念,楚旋形图式既内含着楚文化的宇宙哲学观念,又因表征楚风楚俗而隐含了楚人的宗教信仰。作为较早出现的结构样式,它对秦汉以及后世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夏代的青铜器尽管朴实,但其实用功能和形式美感兼具,几何纹变化多样,动物纹装饰威严庄重,凸显了其鲜明的时代审美风格:寓意象征性、庄严厚重性和整体适应性。这为商周青铜器鼎盛时代的到来,在造型、纹饰和风格上均作了的铺垫。  相似文献   

11.
金银器物的艺术语言,是以器物为载体,通过金银器的材料、制作工艺、形制和纹饰,所构建的器物空间形态,借以表达设计与制造者的认知与认同、审美与创意、情感与追求的复杂语言系统。金银器物的语言形态,包含自然语言和社会语言等。金银器物语言是一个跨时空的复杂语言系统,其文化传递的过程也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海外收藏的青铜器虎食人卣在学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对于其造型意义的解读众说纷纭,本文运用考古学资料从诠释学的视角来分析解读这两件青铜器的造型.可以看出虎食人卣是虎方文化与中原殷商文化交流碰撞的产物,其造型既保持了虎方生动活泼的地方艺术精神,又吸收了殷商文化狰狞神秘的因素.虎人关系是一种对立关系,主要表现了凶猛和征服的意象.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0月15日上午.宝鸡扶风县上宋乡红卫村五组村民李军娃,张铁路、李雄辉等在位于砖厂北边的断崖取土时.发现了一座西周墓葬.并报告了县文化文物局,经市、县文物部门抢救清理。共出土青铜器等文物59件。该墓葬西与眉县杨家村遣址相望,东与著名的北吕西周墓地相邻.是一座西周早期的墓葬,但出土器物多表现出商代晚期风格。这批出土文物中,青铜器造型精美,纹饰华丽。  相似文献   

14.
郝玉香 《南都学坛》2001,21(5):30-31
中国陶瓷艺术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而佛教的思想观念、佛像人物、佛教传说、佛用器物、纹饰等文化对陶瓷艺术的造型和装饰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使中国陶瓷文化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5.
青铜器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青铜纹饰的研究,为研究春秋时期人民的文化、艺术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依据。早期的动物纹饰趋向呆板与固定化,其形状所表现的神话式力量明显递减,动物纹饰神话性与超自然的魔力则远不及商周时期。中期的动物纹饰在结构上有某种粗犷的风味。晚期的倾向是追求精丽细密,以繁缛为美。春秋青铜纹饰...  相似文献   

16.
戏曲意象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艺术以形象反映生活。艺术形象是审美物象和审美意象的统一,它在不同的艺术样式和艺术作品中有复杂的表现形态。戏曲秉承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精神,重视意象创造,具有独特的美学神韵。从戏曲艺术的舞台创作特点出发,对戏曲艺术的意象性美学特征进行阐述是十分必要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先秦美学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产生是先秦美学史独特的主题。先秦美学史动态地包括史前文明、商代、周代和战国四个历史阶段 ,静态地覆盖了器物对象、感性观念文艺对象和抽象理性审美观念三个层次。先秦美学史呈现了人类审美意识发生的共同规律 ,同时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精神 ,为整个中华古典审美意识打下了浓厚的底色。  相似文献   

18.
意象思维是中国古典艺术形式的审美根源和中心。本文不仅分析它的概念与涵义 ,更重点论及它在艺术审美历史中表现出的对审美意识、艺术形式产生影响的几种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9.
1975年2月出土于宝鸡地区岐山县董家村一号青铜器窖藏,与俄匝同出,为著名的“裘卫四器”之一。卫盉为西周共王时期铸造,器形古朴:平折沿、束颈、鼓腹、分档、柱足;管状流;带盖,半环状纽。纹饰简洁:盖沿及颈部饰有垂冠回首分尾凤鸟纹,流上装饰三角雷纹。器物通高29厘米  相似文献   

20.
当人们来到历史博物馆,进入殷商时期的文物陈列室时,心情就会被青铜艺术听呈现的那种神秘恐怖的气氛感染。只要人们稍加注意,将不难发现,在青铜器的纹饰上,有一个几乎无处不在并处于显赫位置的猙狞面孔,这就是所谓的饕餮。正是这个饕餮和其它的动物的图饰一起,构成了神秘恐怖的气氛。饕餮这个名称,自从见于春秋战国的记载之后,两千多年以来,一直被当作反面的丑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