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理论泉源。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集中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文本解读,可以挖掘出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三个基本特征:颠倒性、建构性和实践性。认识和把握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三个基本特征,对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和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马克思恩格斯的遗著《德意志意识形态》全文正式出版以来,国外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形成一股强劲热潮.但是,由于理论家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因此产生了理论主题各不相同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代学者有乔治·马尔库什、乔治·拉瑞恩、比克胡·帕雷克和戴维·麦克莱伦,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归到马克思的文本之中,力图廓清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相关问题,从而使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在被接受和再阐释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他们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解读和研究成果为我国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完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不仅使意识形态概念获得了理论上的重大意义,也为学者们研究意识形态概念提供了新路径。近代启蒙理性为意识形态概念提供了科学认识的保障,而拿破仑开创了意识形态概念的贬义史,德国古典哲学则使意识形态概念拥有了历史哲学的框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概念的使用主要有4种方式:虚假的观念体系、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革命阶级的阶级意识以及一系列由日常风俗、行为和信仰所构成的传统的象征形式和价值观。在马克思之后,意识形态理论在理性与价值批判两个维度获得了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内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之间形成了“人道主义”的共产主义与“科学”的共产主义的对立。这种观点是对马克思思想进程的一种曲解。事实上,《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未来社会观的新探索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共产主义理论并非“截然不同”或“根本对立”,而是一脉相承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不仅继承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主义观的基本思想,揭示出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现实力量以及现实途径,还延续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未来社会观的表述方式,通过对异质的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阐明共产主义理论。另外,《德意志意识形态》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均立足于唯物史观、人道主义的理论基础,阐发马克思主义的未来社会理论。准确地理解上述关系,有助于恢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主义观在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史上应有之历史地位,更加全面、透彻地领会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及其特性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在20世纪末的语境下重新理解和深化意识形态问题是当代学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理解马克思》一书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乔恩·埃尔斯特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进行微观的分析考察,核心议题之一是为了考察意识形态如何产生并何以为大众所接受。埃尔斯特尤为关注精神实体层面的意识形态,它具体表现为某种信念或价值。他将构成意识形态的信念限定于信念系统之中。与此同时,埃尔斯特也关注意识形态的微观基础。他吸收理性选择论、博弈论以及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理论资源以补充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并具体论述了意识形态的四重生成机制。探讨埃尔斯特的意识形态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入分析和思考当代意识形态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和批判以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博士论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和使用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马克思站在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揭示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的普遍性的立场上,对意识形态的真实根源和阶级属性、意识形态与科学理性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刻诠释。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支撑,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描述了不同哲学派别的意识形态、个人意识形式与集体意识形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等。意识形态的内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分工、人的活动、世界历史性交往、物质利益等是最主要的方面,统治阶级的立场、社会革命和未来社会形态也起到很大作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标志性著作,其中蕴含着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科学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历史的统一、资本主义早期生态危机及其解决途径等,这些都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最重要文本之一,《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首次全面阐述,不仅为西方女性主义第二波浪潮中脱颖而出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提供了总的方法论原则,也留下了一些有待进一步讨论的议题。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在对经典理论进行批评性阅读的基础上,拓展了其论域,并提出了一种关于家务劳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第三波女性主义浪潮中的"文化转向",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重新诉诸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性"硬核",《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参照也被重新召回。  相似文献   

10.
追溯理论渊源和历史人物是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莫泽斯·赫斯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对马克思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回到马克思”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探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渊源人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与赫斯的共同成果《德意志意识形态》,有助于全面厘清赫斯与“真正的社会主义”以及与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关系,深化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语境中,意识形态的概念可以界定为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意识形态即“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剥削阶级思想体系的意识形态、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意识形态和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这四种类型,科学把握马克思语境中意识形态概念的界定,对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从而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关注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人学思想并构建了其人学理论的基本雏形。当前的"中国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是中国在新时代的精神哲学。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这一复杂问题研究的系统化。加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研究,有利于科学地、系统地理解和把握意识形态的本质、特点及功能,为有效地批判虚假意识形态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认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同时,加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也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探索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这部著作批判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论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在创建唯物史观的过程中为什么没有忽视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涵义、性质、特征是什么?“德意志意识形态”同“一般意识形态”的关系怎样?本文试图从回答这些问题出发,对“德意志意识形态”概念作一初步辨析。因为弄清这些问题不但对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是很有意义的,同时也具有对现实的意识形态批判的价值。马克思的思想是紧密结合理论和社会生活的现实…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通过意识形态理论科学的阐释了意识形态的来源,性质及归宿,提出了要依靠共产主义实践活动祛除意识形态阶级性和虚假性。研究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对当前我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着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体论的建构过程是从对自我意识主体的批判开始的,施蒂纳是促使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费尔巴哈的关键人物。《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大约三分之二的篇幅是批评以虚无主义问题与马克思、恩格斯遭遇的施蒂纳的,但我们在研究中对此并没有给与应有的重视,却把该书研究的重点放在占该书篇幅10%的批评费尔巴哈部分上。这主要是因为1949年之后的中国社会发展还没有触及施蒂纳所提出的问题,体会不到施蒂纳涉及到的虚无主义问题对于日益陷入世俗化困境中的现代人的重要性。另外,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的论述、传统哲学观和思维模式对施蒂纳及其问题也起着明显的消解作用。今天我们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应该把马克思批判施蒂纳的部分放在与批判费尔巴哈部分同样重要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7.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重要的文献,其主要的理论贡献在于:首先基本上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学,特别是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一次飞跃,并开创了科学的实践观点,阐释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以及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等思想。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今天进一步理解马克思历史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立场以及结合中国国情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8.
自特拉西提出意识形态概念,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发表后,西方学者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意识形态研究热潮,其中既有马克思主义传统,也有非马克思主义传统。本文通过对西方学者主要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与疏理,从意识形态概念形式、意识形态与政治、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和精神分析以及意识形态与文化等方面总结了西方学者意识形态研究的主要观点。这项工作不仅可以推动我国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发展,还可给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对于如何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主题思想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问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文章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写作的历史背景、写作目的及马克思、恩格斯在书中对自己理论的正面阐述的研究 ,揭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主题思想和基本内容是个人理论 ,并阐明这种马克思主义的个人理论同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巨著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物质生活关系中的个人出发,揭示了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和法律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而以此为基础第一次完整地表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法律本质论和法律发展观。同时他们针对法律的两大价值要素——自由和权利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科学的法律价值观。这一系列基本理论较为完整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