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这组笔谈 ,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 2 0 0 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 ,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 ,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 ,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 2 0 0 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分四部分 :(1)审美形而上学 ;(2 )审美心理学 ;(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 ;(4 )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 :(1)中国美学研究 ;(2 )西方美学研究 ;(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 2 0 0 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 :(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 ;(2 )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 ;(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 ;(四 )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 ,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普遍意识:中国美学自我超越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遍意识缺乏是当前中国美学史研究之突出局限。当代中国美学需走出本民族文化特色守护神角色 ,以人类文化共性为立足点。超越中华审美精神个性 ,以中华审美特殊性材料研究人类审美共同性问题之普遍意识是新世纪中国美学史研究自我超越、深化的关键环节。中国古代有着深厚的自然审美、工艺审美和生活审美传统 ,此正为西方美学之弱项 ,深入、系统地研究此三大传统 ,将大有益于中国美学史和美学基础理论研究 ,亦大有益于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程勇真 《中州学刊》2006,(5):289-291
女性审美研究,目前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对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女性审美问题的研究,更几乎是一个学术空白。中国美学史这种女性意识的淡薄,其实蕴藏着权力的性别密码。女性审美研究可以进一步促进女性研究与审美研究的有机结合,使女性学科和美学学科的建设更加完善;可以进一步确立女性审美在中国美学史中的地位,促进新世纪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自我深化。研究传统美学中的女性审美,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美学的内在精神和气质,因而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中国美学发展学理构架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2 1世纪中国美学学理构架的问题,首先碰到的是中国美学的问题。中国美学这个词可以有两个意思。一是泛指中国美学史,这是一个美学史的概念。二是指美学理论。但是这个美学理论跟外国的美学理论不一样。比如说,康德的美学,在康德的心目中,他的美学就是美学,不是德国的美学。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美学中,上海社联副主席蒋孔阳先生的美学吸取众家之长,卓然为一大家。 前年蒋先生的文集《美在创造中》出版后,近期《蒋孔阳文集》、《上海著名学者文集·蒋孔阳卷》、《美的规律》、《蒋孔阳学术文化随笔》、《人是世界的美──蒋孔阳美学文选》五种著作也已经或将要陆续出版。这为全面研究蒋先生的美学思想提供了条件。 当我们即将跨入新世纪之际,学习蒋先生的探索创新精神,系统研究蒋先生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多方面的贡献,对于当代中国美学的建设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方牛 《天府新论》1999,(3):94-95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转型后“文化热”的逐渐冷却,原本热门的中国美学史研究也渐渐冷了下来。显得有些寂寞的中国美学史研究,经过了这些年若干学者的爬梳,“从孔夫子到不卜中山”,二千多年间的美学思想家们的思想被一遍遍清理过、研究过了。特别是自80年代陆继出版了几部中国美学史著之后,中国美学的研究如何发展、深化,已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也难怪有人认为中国美学研究面临危机,而不少人则转向90年代热闹起来的审美文化研究。然而,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热闹之后,是更冷静更深入更踏实的研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终成果的《审美…  相似文献   

9.
以30年为时间段来分期,更符合当代中国美学的历史逻辑,对前60年的回顾是处于前90年和前30年的两个时间环之间的。当代中国美学的发展目前已经显露出许多最新的发展方向:从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的范式如何走向生活美学的问题(目前实践美学的新变体与后实践美学日趋同流),科学主义美学在中国如何形成多元发展格局的问题,中国美学史如何寻求到新的书写方式的问题,都可以被视为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新生长点。  相似文献   

10.
《洛阳伽蓝记》是研究北朝美学的重要历史文献。作为写景文,它是城市文学丘墟审美的经典;作为美学史料,它对北魏时期民族与文化大融合背景下城市、艺术与文化等维度的多元审美观念融合有着充分的展现,进而在整体上呈现了北魏洛都的生存状态。但因城市审美研究视角的阙如,《洛阳伽蓝记》在城市丘墟审美类型与城市美学史中的价值被遮蔽;因美学理论史研究范式强调美学史料具有相当的理论品格,它由于自身不属于理论著述而没有被纳入中国美学理论史的研究视域。可这并不意味着对《洛阳伽蓝记》美学史价值的否定,若从城市美学史考察,便会呈现它凸显城市丘墟审美类型的价值;若从审美观念史研究范式重新提问,便会呈现它对研究北朝审美观念融合的美学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先民在蒙昧时期以“草裙”作为最早的服饰开始,也就有了服饰审美文化。其后,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先民的眼饰审美意识又有发展。中国的服饰美学迄今已有六十万年以上的历史。但是,尽管我国的服饰审美文化及其美学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到21世纪新世纪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中国服饰美学史。没有想到,新世纪第一年的岁尾,2001年10月,由蔡子谔教授以一人之力,十年之功独立完成的180万字的煌煌巨著《中国服饰美学史》,已经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这不仅在我国美学研究史上所未有,就是在世界美学研究史上也是不曾…  相似文献   

12.
鉴于当代中国休闲文化及其美学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如何使休闲真正重返人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本质,学会聪明地休闲、把握生存的审美境界,深入发掘和弘扬中国休闲的民族传统和精神智慧,建立当代休闲文化及理论的中国特色和中国话语,是休闲学研究的当务之急。美学如何走出传统的抽象领域和艺术中心论,走进当代社会大众丰富活泼的日常生活审美领域,更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使之具有更多的现实性品格,更切实地发挥应有的社会文化功能,让美学从纯粹的"观听之学"成为生动的"身心之学",是美学研究的当务之急。美学提升休闲,引导当代健康的休闲文化;休闲文化丰富美学,推动审美切入人本生存,使美学拥有更多的现实话语和功能。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提升国民的生活品质,助益实现美丽和谐的"中国梦",这也就是相关学科学者的使命所在。因此,通过当代休闲文化的美学研究,提升当代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走向休闲、深入休闲、引导休闲文化是当代中国美学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向,休闲美学应当为当代中国美学的重要、必要组成部分,深入系统地构建中国休闲美学已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韩清玉 《文史哲》2023,(6):64-73+163
以《美的历程》《中国美学史》和《华夏美学》为范围考察李泽厚的中国美学史研究模式,可见其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实践论美学立场、审美意识史的研究视角、文化与思想相结合的书写方式等鲜明特征。这些特征既有美学观点上的独特性与创新性,又在方法论上具有典范意义。其中,实践论美学立场是李泽厚美学的基本特质,也是其中国美学史研究的第一特征。实践论美学立场的要义是“积淀说”,积淀又是通过自然的人化实现的。审美意识史的研究视角是基于中国美学的独特性而选择的最具涵盖性的观照方式,显示了李泽厚广阔的学术视野。文化与思想相结合的书写方式,彰显出李泽厚在中国美学研究中的理论原创色彩,于当下建构美学话语体系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前景时,“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当代中国美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我刊与中华全国美学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共同组织了下面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广大美学工作者的注意和兴趣。  相似文献   

15.
系统研究中国美学史是建立现代美学体系的迫切需要研究中国美学史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在这里我只谈一个方面,就是研究中国美学史对于建立现代美学体系的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摆在我国美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方针,建立一个现代美学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16.
在探讨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前景时,“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当代中国美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我刊与中华全国美学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共同组织了下面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广大美学工作者的注意和兴趣。  相似文献   

17.
在探讨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前景时,“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当代中国美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我刊与中华全国美学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共同组织了下面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广大美学工作者的注意和兴趣。  相似文献   

18.
在探讨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前景时,“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当代中国美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我刊与中华全国美学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共同组织了下面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广大美学工作者的注意和兴趣。  相似文献   

19.
在探讨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前景时,“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当代中国美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我刊与中华全国美学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共同组织了下面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广大美学工作者的注意和兴趣。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兼具多种身份的学者,许明的学术经历经历了从北京到上海两个重要阶段,他的学术起步是从美学研究开始的,<美的认知结构>是从理论思辨角度展开美学研究的反思,审美风尚史的研究强化了许明美学研究兴趣的转向:从抽象的美学思辨转向实证的审美考古.在美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美学史构成了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正是延续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问题的密切关注,使得许明从90年代开始在文艺批评领域提出建设新意识形态批评.进入新世纪以来,许明的学术研究逐渐凝聚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问题,并形成"大文化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